天天看點

奧地利的“蒙娜麗莎”

作者:中外藝術鑒賞啊
奧地利的“蒙娜麗莎”

《阿黛爾·布洛赫鮑爾夫人》 【作者】古斯塔夫·克裡姆特 【年代】1907年 【尺寸】138*138cm 【類别】布面油彩

《阿黛爾·布洛赫鮑爾夫人》

(Portrait of Adele Bloch-Bauer)

《阿黛爾·布洛赫鮑爾夫人》有“奧地利的蒙娜麗莎”之稱,是克裡姆特于1907年為維也納制糖巨頭布洛赫鮑爾的愛妻阿黛爾畫的肖像。這幅畫花了三年的時間完成,以瀝粉、貼金箔等特殊手法創作。

奧地利的“蒙娜麗莎”

【作品簡介】

畫作中,阿黛爾身穿一件金黃衣服莊嚴端坐,儀态優雅,眼神迷離,紅唇飽滿,雙手交叉放在胸前,掩飾一隻殘疾的手指。她置身于金碧輝煌的純裝飾性平面圖案之中,仿佛被深深禁锢着,不可企及,不可觸摸。除了臉部、手部和一些花紋外,畫家用華麗、曲折以及黃金渲染的鑲嵌圖案來襯托人臉的精緻,金色調幾乎籠罩了全面,高貴華麗,金碧輝煌。是以,此畫又稱“金色的阿黛爾”。

奧地利的“蒙娜麗莎”
奧地利的“蒙娜麗莎”
奧地利的“蒙娜麗莎”

曆史上阿黛爾的确是一位美人,許多男人為她傾倒,克裡姆特當時可能戀上了阿黛爾。她是唯一一個兩次做克裡姆特模特的人。

奧地利的“蒙娜麗莎”

阿黛爾·布洛赫鮑爾夫人

1912年她再次出現在克裡姆特畫的《阿黛爾·布洛赫鮑爾夫人Ⅱ》中。不過,五年後克裡姆特畫的阿黛爾已經既不美麗也不性感了。有人懷疑是克裡姆特故意畫醜了,其中原因大概與戀情告吹有關。

奧地利的“蒙娜麗莎”

《阿黛爾·布洛赫鮑爾夫人Ⅱ》

據說克裡姆特至少有七個孩子卻終身未婚,而一直與母親和兩個姐妹生活,他的私生活曾是維也納人茶餘飯後的談資。

奧地利的“蒙娜麗莎”

古斯塔夫·克裡姆特

《阿黛爾·布洛赫鮑爾夫人》和一些名畫一樣也有着坎坷的遭遇。二戰期間,此畫作連同克裡姆特其他四幅作品被納粹德軍從布洛赫鮑爾家搶走,輾轉落到奧地利政府手上。當時這些畫價值約1億美元。布洛赫鮑爾夫人于1925年死于腦膜炎,她與丈夫并無子女。其夫于1945年過世前立過遺囑,死後将所有财産留給兄弟的三名子女。到後來,隻有美國猶太裔移民阿爾特曼女士仍在世。她與奧地利政府展開八年訴訟,美國最高法院裁定奧地利歸還畫作,後奧地利政府将五幅畫作全部還給布洛赫鮑爾的侄女阿爾特曼。

奧地利的“蒙娜麗莎”

瑪利亞·阿爾特曼

不過,大家本以為阿爾特曼官司勝訴,隻是為了拿回屬于自己的東西,繼續傳承下去,然而過了幾個月,阿爾特曼來到美國的佳士得拍賣行,把自己所有的藝術品全部賣掉,一共獲得3.25億美元。

在這其中,最令人震驚、感到不可思議的,還是這一幅價值1.35億美元的《阿黛爾·布洛赫鮑爾夫人》。1.35億美元到底是什麼概念?可能很多人都沒有注意到,這個數字折合成人民币一共9億元,它直接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貴的肖像畫。

這幅畫現在是在紐約美術館,許多到紐約的遊客,都會慕名前去觀賞一番。而那位老太太早已在2011年去世,享年95歲,對她打官司要畫又賣到美國的這一舉動,很多奧地利人依舊議論紛紛。

回顧這幅畫的傳奇曆史,它從一出世的時候就因為美貌驚豔衆人,它在戰火中流離失所卻未被損毀,輾轉多年又投入政府的懷抱,而它的主人為了它與政府“作對”,轉身又把它從奧地利送進了美國的藝術館。

不過,無論如何我們都該明白:藝術是自由的。

【畫家簡介】

古斯塔夫·克裡姆特(1862-1918年)維也納分離派繪畫大師,奧地利畫家。1862年7月14日生于維也納郊區布姆加特,早年受業于維也納工藝學校。1890年加入維也納美術家協會。作品吸收古埃及、希臘及中世紀諸藝術要素,将強調輪廓線的面和古典主義鑲嵌畫的平面結合起來,創造出一種獨特的富有感染力的繪畫樣式。代表作為《埃赫特男爵夫人》。1897年退出維也納美術家協會,另組織維也納分離派。克裡姆特的畫作以絢爛的色彩和華麗的裝飾效果聞名,他的畫作也給了後人很多啟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