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作品最多的畫家—畢加索

作品最多的畫家—畢加索

19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作為西方文藝的中心巴黎,畫家輩出,如莫奈、德加、雷阿洛、戈更、西斯萊、英格爾等人。這些畫家一反當時學院派的保守思想和表現手法,追求光色變化的新的創作方法,主張反映自然界的瞬間印象,被人們稱為印象派。

20世紀初,西方畫壇又出現了一位畫法新穎、富于創新的一代大師-西班牙人畢加索。他出生于一位圖畫教師的家庭,自幼受藝術的熏陶,愛好繪畫。他的風格一變再變,早期作品形象簡練,中年以後趨向現實主義,晚年又制作了大量的雕塑和陶器。他既有相當強的寫實能力,又有極高的藝術造詣,是一位創作活動非常豐富而多産的著名畫家。在他的近80多年的創作生涯中,估計共創作和設計了13500幅畫,版畫核雕版100000件、書刊插圖34000幅、雕刻或陶器作品200件。有人對他所創作的藝術作品做過粗略的估算,價值竟達6億9千萬美元之巨。

1881年10月25日,畢加索誕生在西班牙南方港口馬拉加,父親是一位名望不大的畫家,在一所美術學校中任教。1895年,父親接受巴塞羅那美術學校的教職,不久全家遷居巴塞羅那。畢加索從小跟父親學畫,很早就顯示出非凡的才能。遷居巴塞羅那後,他以優異成績考取當地美術學校。他15歲那年,畫了一幅《科學與仁愛》,被錄取參加在馬德裡舉辦的國家美展,并在馬拉加美術比賽中獲得金質獎章。這一年秋天,他考進馬德裡聖費南多皇家美術學院。但是,他隻讀了一年,因患猩紅熱回巴塞羅那養病,從此結束了沉重時代。

19世紀90年代的巴塞羅那,是西班牙最開明的城市,一些文化人經常集會于巴塞羅那的“四貓”咖啡館中。畢加索回來後,立即成了“四貓”咖啡館的常客。在這裡,他接觸到各種文化流派和思潮,并且舉辦了他有生以來的第一次畫展,給他帶來很大的聲譽。當地報紙稱贊這位青年畫家在“運用畫筆和鉛筆時顯示出了驚人的才能”。就這樣,畢加索開始了他的繪畫生涯。

畢加索生前談到自己的藝術時說:“我是像别人寫自傳那樣的畫畫的。這些圖畫,不論是完成了的,還是未完成的,全是我日記中的一頁。”畢加索的一生是坎坷不平的。他從1900年起,曾3次去巴黎,都因他的畫賣不出去、生活沒有着落傳回西班牙。直至1904年4月他第四次去巴黎,在一所号稱“洗衣坊”的破舊的較高價的電梯大廈裡租了一間破房才定居下來。

這期間,他生活中充滿辛酸,他的畫描繪了社會底層的人生悲劇。《海邊的窮人》、《人生》、《洗衣婦》都是這個時期的作品。不久,在“洗衣坊”附近住進一個馬戲團,畢加索對馬戲演員的生活産生了同情,《花衣小醜之家》等表現演員悲慘生活的就是這時期的作品。

1905年,畢加索先後結識美國美術收藏家和俄國實業家,他們紛紛向他購畫,畢加索終于擺脫了貧困。之後,他先後通路了俄國、法國、意大利等許多國家,不斷地進行藝術探索,他的畫的風格也發生了很大變化。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在巴黎。他的反對法西斯著名作品《格爾尼卡》就是為揭露法西斯罪行的。戰後,畢加索的畫的主題大多數是歡呼和平與反對戰争。1949、1950、1952年,畢加索應世界保衛和平大會的要求,先後多次向大會提供舉世聞名的《和平鴿》。他很勤勞,一直工作到1943年4月7日。4月8日逝世,享年92歲。畢加索一生是不斷追求和探索的一生,盡管他的畫至今還有争議,但他的探求精神無疑是值得效仿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