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因地制宜·“鄉”得益彰!來看柯城鄉村的“共富經”

作者:廖昊

鄉村興,百姓富

區委八屆十次全體(擴大)會議提出了

打造四省邊際共同富裕先行示範區的新目标

如何實作共同富裕?

柯城各鄉村挖掘特色、因地制宜

積極探索适合自身的發展之路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共富經”

石室鄉:行棋觀大勢 落子謀全局

在石室鄉西安古街,鄉政府建設的“美麗城鎮客廳”已初具雛形,“客廳”不僅集中展示該鄉特有的生态、水産和文化資源,還專門規劃了鲟魚全産業鍊展示區,吸引更多遊客遊爛柯山、品石室魚、觀荊溪花、下“黑白子”。

因地制宜·“鄉”得益彰!來看柯城鄉村的“共富經”

做活“棋眼”“魚眼”,是石室鄉實作“一核三區”的題中之義。“棋眼”即對接市級對爛柯山的整體開發,做好相應基礎配套設施,承接消費溢出。例如,鄉、村與以圍棋為特色的文旅公司簽訂協定,合作打造“衢州荊溪圍棋文化村”。

“做活‘魚眼’,目的是實作‘漁、魚、娛、愉、餘’。”石室鄉黨委書記豐小龍介紹,“漁”指鄉、村幹部增強“打漁”本領,謀劃産業、振興鄉村;“魚”是打響“石室魚莊”品牌,做強養魚、觀魚、吃魚産業鍊;“娛”是發展魚文化, 開發鲟魚相關文旅融合項目;“愉”是通過沉浸式參與,增強村民、遊客的體驗感;“餘”是通過項目建設、配套跟進,承接智造新城、衢化片區需求,實作共同富裕。

因地制宜·“鄉”得益彰!來看柯城鄉村的“共富經”

對打造“魚眼”,響春底村黨支部書記吳華軍信心滿滿:“我們村地理位置優越,衢州鲟龍水産食品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也在這裡,村民借着企業的資源,開起了鲟魚漁家樂,去年餐飲營收達700餘萬元。”

“以文化支撐産業,才能讓産業長盛不衰。”豐小龍說,接下來,他們将着力講好“文眼”故事,串聯“棋眼”“魚眼”。深入挖掘開發爛柯文化、古埠文化、魚文化,養一條“有文化的魚”,讓廣大群衆共享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的“紅利”。

九華鄉:“上鋪模式”促共赢

近日,九華鄉上清村高賢自然村苦獅線沿線,收割機正在70餘畝的稻田裡進行割稻作業。“這塊地之前荒了十多年,今年3月,村裡借鑒‘上鋪模式’,以村經濟合作社的名義租借抛荒地,種上了單季稻。”上清村黨支部書記吳催興介紹,預計單季稻畝産可達1300斤,總産量超9萬斤。

因地制宜·“鄉”得益彰!來看柯城鄉村的“共富經”

吳催興口中的“上鋪模式”,源自九華鄉上鋪村。為整治土地抛荒現象,去年3月,上鋪村首創由村集體統一代收代種抛荒地,稻谷收成由村裡與村民五五分成的“上鋪模式”。今年3月份以來,九華鄉上清、谷口、上彭川、上宅、範村、下坦6個村紛紛借鑒,對抛荒地進行代收代種,目前,共整治抛荒地1200餘畝,平均畝産達1000斤,總産達120餘萬斤。

因地制宜·“鄉”得益彰!來看柯城鄉村的“共富經”

“稻谷收割完,我們将在這裡種上油菜。明年,‘95号聯盟大道’九華段的油菜花海也會成為靓麗的風景線。”九華鄉黨委書記裴春風說,他們計劃注冊“靈鹫生态大米”商标,對稻谷進行深加工,增加附加值。

姜家山鄉:同生 共長 共富裕

釣螃蟹、綁螃蟹、“蟹王蟹後”争霸賽……近日,“稻香蟹肥·美麗鄉村”暨姜家山鄉第三屆鄉村文化節火熱開展。

因地制宜·“鄉”得益彰!來看柯城鄉村的“共富經”

承辦了三屆文化節的吳家家庭農場采取“稻漁共生”立體種養模式,畝産值可高達10000元。農場常年聘請四五名前昏村村民打理稻田,每人每年有五六萬元的收入。同時,姜家山鄉在“四季農耕”鄉村振興講堂開設稻漁綜合種養技術教育訓練班,給村民提供技術支援,擴大養殖規模。如今,“稻漁共生”模式帶動了周邊23戶養殖戶共同緻富,讓全村每年增收150萬元。

因地制宜·“鄉”得益彰!來看柯城鄉村的“共富經”

“這次文化節的主題是‘同生、共長、共富裕’,指的不僅僅是蟹稻混種模式,更是指農場與鄉村、百姓協同發展,走向共同富裕。”姜家山鄉黨委委員陸慧成介紹,三年來,文化節在打響前昏村知名度的同時,也帶動了全鄉農文旅的融合發展。在擴大“稻漁共生”立體種養規模的同時,姜家山鄉鼓勵整村拆遷村發展“飛地”倉儲、物業經濟,圍繞智慧新城二期發展提供相關配套服務,以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的模式推動鄉村振興。

文字 圖檔:鄭晨 見習記者 葛錦熙(通訊員 徐奕萍 吳競)

責編:詹葉欽

因地制宜·“鄉”得益彰!來看柯城鄉村的“共富經”

【來源:柯城釋出】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将及時進行處理。郵箱位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