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計算機|智能座艙大風已起,座艙軟體全面受益

作者:烹饪界推薦家常菜單

智能座艙功能不斷演進,滲透率快速提升。E/E架構由分布式向集中式演進,反映在座艙域,即在同一顆SOC上,虛拟支援豐富的應用和作業系統,車載顯示屏大屏化、聯屏化趨勢明顯。目前智能座艙滲透率正快速上升,HUD、IVI等子產品尤甚;同時,高階功能子產品滲透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智能座艙主晶片:SoC晶片漸成主流,高通領跑。車規級晶片以标準要求嚴格、技術門檻高、供貨周期長著稱,在自動駕駛時代,“CPU+GPU+XPU”的異構主要SoC晶片逐漸成為主流,且算力正在快速攀升。這一市場的主流玩家包括傳統汽車電子廠商、消費電子廠商、人工智能企業。在衆多玩家中,高通是座艙晶片的絕對上司者。截至2020年底,25家頂級汽車制造商中已有20家選擇高通骁龍汽車數字座艙平台。

智能座艙軟體:作業系統、中間件、設計工具鍊各環節均将受益,第三方軟體服務商機會來臨。1)智能座艙軟體涉及作業系統、中間件、UI設計等三個層面。作業系統方面,不同功能子產品有不同的功能安全等級和需求特點,導緻一輛車上需要同時存在多個作業系統,目前以高安全性、高穩定性著稱的黑莓QNX市占率較高,而随着智能座艙上層軟體生态的完善和人機互動增多,擁有更完善開發生态的Linux/Android作業系統有望獲得更高份額。中間件方面,視覺子產品是重中之重,資料量和算法品質、工程落地能力、和海外主流Tier1的合作情況等是核心競争要素。UI設計工具鍊方面,競争已經不再局限于産品級,背靠第三方服務商的産品份額有望提升。2)汽車供應鍊體系正發生顯著變化,軟體廠商話語權提升,其中作業系統第三方軟體服務商或最為受益。首先,汽車作為終端的複雜性決定了作業系統會被激活;第二,作業系統第三方軟體服務商在業務拓展上優勢明顯,如能夠最早把自研SDK推薦給客戶,同時,對于作業系統的了解有助于它們提出更好的解決方案。IP、解決方案、服務的全方位輸出能力是衡量一家第三方軟體服務商競争力的關鍵,因為這樣的能力可以使公司獲得更大的利潤空間,同時可替代性更低。

推薦中科創達、虹軟科技。綜合公司業務在智能座艙中的重要性以及該業務可以為自身帶來的彈性等兩方面因素,推薦第三方軟體服務商中的領軍者中科創達、座艙視覺算法頭部玩家虹軟科技。

風險提示:部分技術難題尚未被完全攻克;汽車更強調功能安全,智能化的落地可能慢于預期。、

本文源自金融界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