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梅旭康
編輯 | 郝秋慧
核心觀點
- C端智能化需求提升,智能座艙成為實作使用者需求的登陸點;
- 中國晶片具備充足的潛能,連同常常與之深度綁定的底層作業系統,逐漸走向國産替代的道路;
- 互動精準、場景細分、建構标準、算力爆發、融合競争等将成為2022年智能座艙産業發展的關鍵詞。
“不要讓駕駛成為一種負擔。”芯擎科技董事兼CEO汪凱博士對億歐汽車如是說道。這也代表着諸多使用者最樸素的駕乘願景。
近年來,汽車出行産業正處于一場劇變之中,幾乎每一年都有跨越式的前進。
在剛剛過去的2021年,新能源汽車在中國汽車市場占比突破10%,雷射雷達首次搭載于量産車型,Robotaxi場景化落地營運正式開啟,各大車企紛紛釋出碳中和目标……
時間走進2022年,汽車出行産業還将迎來哪些新的變革?行業的風向又将往哪裡吹?誰又是最受資本市場青睐的掌上明珠?
億歐汽車特别推出《壬寅·加速——汽車出行産業2022年發展趨勢洞察》專題,尋找2022年汽車産業投資趨勢、細分市場走向、産品發展走勢,供業内人士參考。
本文為專題系列文章第六篇——《智能座艙2022年發展趨勢洞察》。
2022年,以電動化、智能化為代表的汽車産業百年變革将持續深化。
再回首,油車似乎已是“百年身”,綠色能源慢慢成為汽車軀幹中流淌的“血液”,産業煥發出了新的生機。
AI、大資料、5G等技術蓬勃發展,一場汽車産業的智能化革命也悄然興起。
其中,與使用者體驗聯系最為緊密的座艙空間,在智能化浪潮的催促之下改頭換面,不同往日。使用者需求變化,對體驗感的注重程度升高,使得智能座艙逐漸成為汽車剛需。
盡管群雄并起,但市場對何謂智能座艙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更多的是各自為戰,2021年的智能座艙産業,在一片火熱景象中野蠻生長。
轉眼又是一春,億歐汽車認為,在2022年,智能座艙産業存在以下四大發展趨勢。
01産業蓬發,智能初顯,以使用者需求為導向提升智能座艙滲透率
工信部資料顯示,2021年,中國汽車産銷分别完成2608.2萬輛和2627.5萬輛,同比分别增長3.4%和3.8%,結束了連續3年的下降趨勢。
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達352.1萬輛,同比增長1.6倍,連續7年位居全球第一。
汽車市場在2021年經曆着大刀闊斧的變革,在世界疫情餘波陣陣,缺芯等現象仍未結束的情況下,中國汽車産業玩家交出了一份足以令人贊歎的答卷。
伴随着新能源汽車走向舞台中央,智能座艙的滲透率也水漲船高。億歐智庫調研資料顯示,2021年中國市場乘用車智能座艙滲透率已過50%。
億歐智庫預測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将達到接近450萬輛。億歐汽車認為,新能源汽車作為汽車智能化變革的良好載體,其市場占比的變化将與智能座艙的滲透率呈正相關。
根據億歐智庫調研,10萬至70萬車型是智能座艙發力的主力區間。

如今,汽車市場由啞鈴型逐漸轉變為紡錘形已成為行業共識,市場主力車型向中低價格區間靠攏,将進一步提升智能座艙的滲透率。
影響智能座艙産業發展的更深層次原因是使用者需求的變化。
在億歐汽車看來,對于座艙需求認知,消費者已經從簡單的生理安全需求,逐漸發展為個性化與自我意願的滿足。
舒适度、社交、認同感、個性化等成為消費者購車的新需求。使用者開始更加追求汽車的附加使用價值,而不僅僅是将其作為代步工具。
智能化作為實作諸多個性化需求的最好方式,已經成為左右消費者購車意願的重要因素。
C端智能化需求提升,智能座艙成為實作使用者需求的登陸點,車企響應需求進行變革是企業發展的第一要務。
億歐汽車認為,伴随着電動智能汽車的大力發展,市場使用者需求的轉變,在2022年,智能座艙産業将繼續保持高速前進,C端市場将促進智能座艙産業進一步蓬勃發展。
02互動多樣,場景細分,以精準、精細為目标促進智能座艙個性化更新
“體驗、服務”在智能電動時代成為老生常談,而座艙空間與使用者體驗最為直覺的連接配接紐帶就是互動體驗。
座艙内的人機互動将應用與駕乘人員連接配接打通,為座艙内應用與服務的呈現進行賦能,目前已經成為提升使用者對于座艙内應用與功能體驗的決定性因素。
HUD等顯示系統的變革也必将帶來互動方式的更新,伴随着座艙構件形态的變化,互動成為智能座艙體驗的靈魂所在。
科大訊飛智能座艙産品線總監田雨對億歐汽車說道:“目前在行業裡面,還沒有看到一個比較完美的互動體驗的标杆,業内仍需持續探索。”
目前來看,語音互動仍然占據主導地位,在其技術越來越成熟的同時,多模态互動被提上日程。DMS等視覺方案,還有手勢指令等多種互動方式逐漸成為車型的重要賣點。
與互動方式多樣化互相呼應的是互動場景的精細化。
汽車的機械屬性邊界不斷拓展,逐漸發展為具備拟人溫度的第三移動空間。
使用者使用需求變多的同時,各種具備針對性的細分場景也将逐漸上車。
不局限于駕駛環境,駐車場景下的互動體驗也将成為使用者關注重點,諸如休息區、KTV、辦公等不同場景下的互動模式需要企業做針對性開發。
中科創達座艙産品中心總經理吳桐在接受億歐汽車訪談時表示,硬體慢慢走向标準化,軟體走向平台化,一衆企業要想進行真正的差異化競争,可能要聚焦于精細化,圍繞特定目标人群,進行有針對性地發力。
個性化亦十分重要,千人千面之下代表着不同的使用者需求,個性化互動将成為打造差異競争的重要助力。
互動技術、場景的不斷豐富,實則是為了滿足如今使用者駕乘的多樣化需求。在方式逐漸多樣化的同時,提高精準度是不可忽視的長期路線。
吳桐講道,以前是人找服務,現在是服務找人,需要把使用者真正想要的服務或者體驗,準确送達使用者,“互動精準度的提升,實際上帶來使用者體驗的提升。”
億歐汽車認為,2022年,在多模态互動、個性化互動大力發展之時,提高互動精準度,将成為諸多廠商的發力重點。
03人機共駕,算力為基,以高算力為基礎打造座艙差異化競争
顯示系統的變革發展、“一芯多屏”成為行業共識、互動需求逐漸豐富,以及汽車架構由分布式向域控制器轉型的變革趨勢,也使得對晶片的要求越來越高。
算力無疑是智能化的基礎之一,晶片則是汽車産業智能化的根基之一。
汽車産業價值鍊發生變化,核心技術/零部件提供商和新興服務等闆塊價值空間将進一步擴張,其中就包括智能座艙相關智能技術、核心晶片及作業系統等領域。
地平線首席生态官徐健曾講到,在智能汽車協同創新的過程中,從晶片到作業系統,再到自動駕駛,以及人機互動和智能汽車海量應用,其差異性由下而上逐漸增加。
晶片研發對時間、資金等方面的嚴苛要求,迫使隻有長期主義者,才能玩轉晶片産業。
正因為如此,造芯企業想要打造底層晶片産業的差異性,難上加難。
汪凱對億歐汽車說道:“我認為晶片行業,在很多時候,沒有所謂商業模式的創新,而是技術的創新。”
他認為想讓産品真正具備競争力,算力是要有基本保證的,如果達不到足夠的算力,那麼跟國際上一些先進的産品就沒有可比性。
2021年12月,芯擎科技釋出了國産第一顆7nm智能座艙晶片“龍鷹一号”,并将于今年年底在吉利相關車型搭載。億歐汽車了解到,“龍鷹二号”也已經進入了設計階段。
一開始就選擇7nm制程的晶片進行研發,無疑是一種挑戰。
汪凱表示,在晶片行業,要從制高點出發,隻有做出先進的高端的晶片,才會在行業裡有立足之地。“最後的競争一定是高手之間的競争。”
這也反映了一種行業現狀。相較于國外老牌巨頭晶片企業而言,中國晶片産業起步較晚,無論是技術還是生态相較于國外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要想實作超越,實屬不易。
但中國汽車産業的飛速發展,為相關供應鍊産業培育出了一片沃土,提供了生長所需要的“養分”。
億歐汽車認為,2022年,算力比拼仍在進行,晶片企業依然深耕核心技術,但差別于以往高通等國外巨頭專美于前,中國晶片具備充足的潛能,連同與之深度綁定的底層作業系統等,逐漸走向國産替代的道路,進而在高算力晶片的基礎上,輻射底層作業系統及上層軟體應用,建構軟體生态,打造差異化競争。
04生态融合,跨界延伸,以主機廠為核心建構産業網絡
“我覺得在智能座艙領域一定會出現這種群雄割據的局面,互相依賴和互相融合,這是必然的趨勢。”田雨說道。
差別于傳統的Tier 2、Tier 1、主機廠的供應鍊線性結構,智能座艙涉及到軟硬體的內建,是以供應商會結合所提供的不同産品類型,不斷切換身份,導緻産品邊界不斷拓寬。
億歐汽車認為,如今,汽車供應鍊将從線性結構逐漸轉化為網狀結構,随後産業互相交流碰撞的機會也會增多,對于行業創新将帶來一定的促進作用。
其中,傳統供應商、網際網路科技企業等,将圍繞主機廠建構生态,融合競争。
吳桐表示,OEM作為中心,它所需要具備的能力比以前要高,基本上要上一個很大的台階,對OEM來說是一個新的挑戰。
智能座艙産業複雜程度猛增,主機廠無法面面俱到,其需要明确自身品牌定位以及産品核心競争力,建立一套完善的篩選機制,避免華而不實,盲目對标,同時需要處理與産業各級組織的關系。
主機廠參與融合競争的重點在于生态的建構,包含使用者生态、内容生态、軟體生态等諸多層面。
田雨認為,像華為這樣具備全棧能力的巨頭,在産業中可能會發揮重要作用。一些掌握核心關鍵技術和優勢生态的企業,可能會在産業中形成一定的優勢,掌握更多的話語權。
它們也将成為主機廠主要的合作夥伴與競争對手,諸如華為與金康賽力斯合力打造問界M5,一汽奔騰與博泰車聯網建立聯合研發營運中心,在智能網聯産品創新、研發和營運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等。
主機廠與優勢供應商如何正确處理彼此之間的關系将成為一個長期課題。
融合成為關鍵詞,需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心态參與到産業發展,不僅是産業鍊的融合競争,使用者也将深度參與到産業變革的程序當中,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
05結語
億歐汽車認為,智能座艙、自動駕駛出現的意義之一,在于把人們從枯燥無聊的駕駛體驗中解放出來,具備真實存在的美好前景。
但智能座艙産業如今仍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如火如荼的盛景之下不乏危機。
“我認為在整個創新的過程中,需要警惕對标思維帶來的内卷化,我們的資源是有限的,要聚焦真正的創新。”田雨講道。
2022年,對于智能座艙産業将是關鍵的一年,也将是一衆相關企業奠定基礎、搶占先機的時刻,避免内耗,建構良性競争态勢至關重要。
吳桐對億歐汽車說:“我堅信,中國肯定是智能網聯化強有力的推動者。”
峥嵘初現,盛宴來臨。晶片、互動、域控制器等核心闆塊将群雄并起,2022年,産業發展走向正軌,産業規模将進一步凸顯,正值大有可為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