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香港競争對手刺激下 富時羅素打算擴容A50指數

作者:華爾街見聞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富時羅素首席執行官Arne Staal稱該公司正在考慮調整其富時中國A50指數,包括擴大該指數的覆寫範圍,有可能将現有的50家公司擴大到100家。

Staal指出:“市場在變化,經濟在變化,指數也需要更新,以反映投資者今天所尋找投資機會的透明度。”斯塔爾說,他希望該指數能夠盡可能保持相關性。

但其尋求改變的原因似乎不止于此。就在上個月,港交所推出了其首隻A股期貨品種——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指數期貨。而以前面向中國境外的A股期指隻有新交所的富時A50股指期貨。

<h2>來自新指數的威脅</h2>

公開資料顯示,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指數是MSCI中國指數系列的最新産品,旨在追蹤全球行業分類标準(GICS)所涵蓋的能源、材料、工業等11個行業中最大的50隻股票的表現。每個行業至少兩隻,以全面反映中國的經濟狀況。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MSCI和港交所簽定授權協定,在香港推出37隻分别追蹤多個MSCI亞洲及新興市場指數的期貨及期權合約,此前的20多年來,這些合約一直把持在新交所手中。

Staal表示,港交所交易期貨合約所基于的MSCI中國A50通指數的構成提供了“與我們非常不同的風險敞口”。

另外,在過去一年内,新交所的業務和股價均遭受了打擊。

在截至6月底的1年内,其股票衍生品收入下降了20%。自8月份公布業績以來,新交所的股價已下跌近20%,利潤下降了7%。今年以來新交所股價上漲了7%,而同期港交所的股價上漲了12%。

<h2>誰更未來可期?</h2>

新交所首席執行官Boon-Chye Loh稱富時中國A50期貨是一種“超流動性”合約,随着中國市場的持續開放,對國際投資者來說仍然至關重要。

評級機構晨星進階股票分析師Michael Wu表示,對富時指數的調整“将有助于更好地調整和全面反映中國經濟”。

Wu 稱,

“有人擔心新交所将被港交所取代...但它們确實能産生生态系統效應”。 “新交所在衍生品方面一直非常具有創新性。”

根據富時羅素和新交所的資料,新交所A50指數期貨的交易量同比增長20%,達到930萬份合同。

而花旗對新交所的預期就沒有那麼樂觀了。該機構分析師預計,由于交易量需要時間與新交所合約相比對,短期内新期貨對港交所盈利的提振有限。但是,“從長遠來看,港交所在(中國境内股票)衍生品方面的地位似乎比新交所更好”。

本文來自華爾街見聞,歡迎下載下傳APP檢視更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