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前路——俄羅斯方舟影評

作者:方潤玉
前路——俄羅斯方舟影評
前路——俄羅斯方舟影評

“俄羅斯是仿造的天才。”

這是《俄羅斯方舟》前半部分時,那位跟随着電影直至終結的法國人的話。

《俄羅斯方舟》這部電影,如果放在曆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上來看,其實思想核心并不先進也不積極,在國人看來可能就是一部“畫面很美”的電影而評不上神作。但是在俄羅斯以及一些國家眼裡——就顯得那麼獨特那麼美麗,每一幀都極富曆史感和藝術感。

這樣的藝術感,抛開國體不提,我個人感覺是國内電影最為稀缺的。同俄國電影的對比中,我覺得國内電影的連續性很差,剪輯等現代技術手段明顯,電影表意不明甚至說一個最簡單的道理都無法完整講述出來。而俄國電影雖然同樣表意不明确,卻是在細品之後才能領悟之間蘊含的精神,卻不是道理——俄羅斯不會講道理,他們在一切藝術行為上追求的不過是登峰造極的藝術罷了。

在此前提下,《俄羅斯方舟》是俄國二十一世紀以來最大膽也是最藝術的一部電影,在含量上我覺得幾乎沒有電影能突破這一裡程碑。

大家對俄羅斯人的刻闆印象大多是“戰鬥民族”,可是,如果你有幸看一看《俄羅斯方舟》,你才能領悟到俄羅斯人的蠻力一半來自氣候的培育一半曆史的沿襲,而曆史又給了他們最深的痛苦。

俄羅斯人自古至今都是迷茫的。基輔羅斯時代,他們的落後讓他們迷茫;金帳漢國統治時代,鞑靼人的蠻橫統治又讓他們不知前路;紅星的隕落讓他們在時代和曆史的沖突裡迷失了方向。

前路——俄羅斯方舟影評

法國人留了下來,俄羅斯人走向蘇聯。

貫穿影片的那個法國人,經曆了從“看不起俄羅斯”到“看不懂俄羅斯”的轉變,而他的看法又代表了普遍歐洲人對俄羅斯的看法。因為地域的廣大,亞洲人認為他在歐洲,歐洲人卻認為他在亞洲。生活在極寒之地的這個民族,誕生了沉郁婉轉的文化。

影片中最棒的一處我認為是葉卡捷琳娜二世女皇退位的時候,她在雪地裡由小步到大步奔跑,從此退出了曆史舞台。這位曾經叱咤風雲甚至揚言“給我二百年,我能讓整個歐洲匍匐在我的腳下”的大帝最終敵不過歲月,雪花模糊了她遠去的身影和印在雪地裡的腳印,卻模糊不了曆史上她留下的濃墨重彩的一筆。畫面中是枯枝敗葉,寒冷凄清的天氣,是俄羅斯的時代。

前路——俄羅斯方舟影評

凱瑟琳大帝的離開

其中描畫的外交場面更是金碧堂皇。來自波斯的使者懇求沙皇的結盟,殿堂中的青年們看着那些異域人說着他們聽不懂的話,法國人偷偷跑出了宮殿。

我不懂宗教畫,而這部電影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卻是宗教畫,我有一種遺憾的感覺。此外還有修棺材的人、冬宮的談話、沙皇的舞會,種種種種,印證了如今的沙俄即将被颠覆,新的力量在興起,于悲哀之間卻蘊含了迷惘甚至不知所措。而承接開頭的在于舞者,帶着虛假的面具起舞,然後在舞會散場之時,法國人留了下來,俄國人走向蘇聯。

不問終點,不知歸途。在最後的起霧的河面上,俄羅斯方舟在曆史的長河中沉浮。

俄羅斯的藝術是超越現實又低于現實的破敗的藝術,連河流的描寫都籠罩着灰色的霧。《俄羅斯方舟》極盡大膽之處就在于首次嘗試了長鏡頭、一鏡到底,與曆史結合,懂的人越看越悲傷,不懂的人被鏡頭搞得暈頭轉向而錯過一場藝術盛宴。很多國家的藝術都是積極而樂觀的,俄羅斯反其道而行,于是有了這樣壓抑卻美好的作品。

俄羅斯千年的曆史,始終在一種不敢問前路也不知道前路的狀态之中。前路是什麼?中國知道,英國知道,美國也知道,俄羅斯不知道。紅星最早升起的國家最終被請回資本主義,導緻了現代一批俄羅斯人的迷茫。

這樣于苦難和痛苦之間盛放的夜來香,輕輕長在了其他花朵的屍體上。

俄羅斯就是一朵夜來香,在萬籁俱寂時輕輕拉起小提琴,祭奠他過去所有的回憶。

前路——俄羅斯方舟影評
前路——俄羅斯方舟影評
前路——俄羅斯方舟影評
前路——俄羅斯方舟影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