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最常見的上火證候為心火、胃火和肝火!清熱祛火的開關打開去火

清熱祛火的開關 内庭 中沖 行間

“上火”為民間俗語,又稱“熱氣”,可以從中醫理論解釋,屬于中醫熱證範疇。中醫認為,人體陰陽失衡,内火旺盛,即會上火。

是以,所謂的“火”是形容身體内某些熱性的症狀,而上火也就是人體陰陽失衡後出現的内熱證候,具體症狀如眼睛紅腫、口角糜爛、尿黃、牙痛、咽喉痛等。

最常見的上火證候為心火、胃火和肝火!清熱祛火的開關打開去火

最常見的上火證候為心火、胃火和肝火。

心火表現為反複口腔潰瘍、牙龈腫痛、口幹、小便短赤、心煩易怒等;

胃火表現為上腹不适、口幹口苦、大便幹硬、舌苔黃膩;

肝火表現為情緒容易激動、口幹舌燥、口苦、口臭、頭痛、頭暈、眼幹、睡眠不穩定、身體悶熱、舌苔增厚等。

“上火”症狀如果不及時處理,時間長了會消耗陰液,變生其他的症狀。人身體中瀉火的腧穴很多,以下介紹幾個分别能夠祛除心火、胃火和肝火的腧穴。

取穴内庭、中沖、行間。

腧穴定位

内庭:在足背,當第2、3趾間,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

最常見的上火證候為心火、胃火和肝火!清熱祛火的開關打開去火

中沖:在手中指末節尖端中央。

行間:在足背側,當第1、2趾間,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

最常見的上火證候為心火、胃火和肝火!清熱祛火的開關打開去火

功效清熱瀉火,理氣止痛。操作方法用一根棉棒,或者用筆的末端,或者将牙簽倒過來,隻要是圓鈍頭的東西都可以。然後用這些物品的圓鈍頭連續紮刺内庭、中沖和行間穴,以感覺輕度疼痛為宜(3~5分鐘)。此法可取得與針灸相同的效果。

療  程• 

每天1次,2周為1個療程。

注意事項• 

點按時不可用力過猛,防止損傷皮膚。

内庭穴和行間穴分别是足陽明胃經和足厥陰肝經的荥穴。“荥”有泉水已成小流的意思。《難經·六十八難》中指出:“荥主身熱。”說明荥穴主要應用于熱證。《靈樞·本輸》中說:“内庭,次趾外間也,為荥。”

内庭穴 具有清胃瀉火、理氣止痛的功效,可以說是熱證、上火的克星。

行間穴 是肝經的荥穴,有疏肝瀉火的功效。

中沖穴 是心包經井穴,而心包可以保護和輔佐心髒部分功能,心為君主之官,主血脈,故撚動中沖穴有調理氣血、疏通經絡之功效,氣血調暢,各守其位,起到治愈疾病的效果。

井穴在手指末端,有交通陰陽的作用,在心包經井穴上刺激,有很好的清瀉心火的功效,還能治療神志昏迷等症。

古代文獻記載,中沖穴可治療昏厥、熱病、心煩悶、心痛、中風昏迷、舌強腫痛、中暑、小兒夜啼、咽喉腫痛、頭痛如破、身熱如火,都是利用了中沖穴清熱醒神的功效。

案列

李某,男,30歲,右下門牙疼痛4天。開始尚可忍,昨日疼痛劇烈,忍痛握唇求醫。檢查見右下門牙靠唇側可見豆粒大膿包,該牙略松動,叩痛,口臭。舌紅苔黃膩,脈弦。

症屬火毒上壅,治宜清熱瀉火,排膿。

針右側合谷、内庭,瀉法,留針30分鐘,每5分鐘行針1次。阿是穴(膿包)用三棱針點刺排膿,1次而愈。

對于上火,首先要看屬于哪個髒腑的“火”。哪個髒腑的火盛,就可以采用哪個髒腑所屬經絡的穴位進行治療。

以上病例,屬于胃火亢盛,是以采用内庭、合谷兩個穴治療,能夠清瀉胃火,且起效非常迅速。

此外,上火還應辨虛實,看是屬于實火還是虛火。

實火指陽熱亢盛實熱證,以肝膽、胃腸實火為多見,表現為口舌生瘡,高熱,頭痛,目赤,渴喜冷飲,煩躁,腹脹痛,大便秘結,小便黃,舌紅苔黃幹或起芒刺,脈數實,甚或吐血、鼻出血等。治療上宜采用苦寒制火、清熱解毒、瀉實敗火的原則和方法。

虛火多因内傷勞損所緻,如久病精氣耗損、勞傷過度,可導緻髒腑失調、虛弱而生内熱、内熱進而化虛火,表現為乏力,口舌生瘡但是疼痛不太劇烈,面部痤瘡以結節型和囊腫型為主,咽痛但疼痛不甚劇烈,病程較長等。

最常見的上火證候為心火、胃火和肝火!清熱祛火的開關打開去火

對于虛證的“火”,在治療和調理時,要注意扶助正氣,刺激強度宜輕。

對于實證的“火”,以瀉實為主,刺激強度宜強。

上火以後,生活中還要注意勞逸結合,飲食上要注意多吃富含維生素的蔬菜、水果,多喝水,少吃辛辣煎炸食品,少抽煙喝酒。

上火和心理狀态也有密不可分的關系,保持樂觀積極的生活态度其實是最好的滅火劑。可嘗試吃去火的食品,但也需對症。

比如吃蓮子湯去心火,吃豬肝可去肺火,喝綠豆粥去胃火,喝梨水去肝火,吃豬腰去腎火。

吃水果也要注意,有的水果性屬熱性,比如荔枝、橘子、鳳梨、桂圓、石榴、芒果等;食品中的蔥、姜、蒜、酒、辣椒、胡椒、花椒、熏蒸食品、麻辣燙等也屬熱性,如身體不适再過食熱性食物,易緻上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