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和源于同盟國及其敵人的挑戰,使蘇聯和美國的上司人開始面對世界是一個難以操縱的世界這一現實——他們不能再忽視的現實。
到20紀60年代末,蘇聯和美國上司人在緩和政策或者減少敵對上達成一緻,盡力冷卻代價高昂的軍備競賽,并且減緩他們在開發中國家中的競賽。盡管緩和沒有解決超級大國之間的深層次的敵對,但是它标志着冷戰緊張局勢的緩和并推動了新的合作。
1972-1974年間,美國和蘇聯上司人進行了互訪,簽署了倡導在諸如尋求健康、環境保護、科學技術、宇宙探索等領域進行合作的協定,擴大了文化交流項目。在旨在減少由戰略核武器所帶來的威脅的協商中,緩和的精神表現得最為明顯。
1972年,美國和蘇聯談判人員達成兩項協定,完成了限制戰略武器的會談,并在1979年又達成了一項協定。兩個冷戰中的對手進行了合作,盡管美國侵入越南、蘇聯卷入安哥拉和其他非洲國家以及蘇聯鎮壓東歐的持不同政見者等事件也引起了兩國關系的繁張。
然而,到1980年初,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關系顯著地惡化了。1979年1月,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了正式的外交關系:1981年,美國宣布向中國出售武器。這兩個事件破壞了美蘇合作。
1979年12月,蘇聯為了挽救富汗的馬克思主義政權對阿富汗進行了武裝幹預,局勢惡化了。蘇聯武裝入侵阿富汗注定了美國國會不會通過最新的限制戰略武器協定,并使得美國政府施加了經濟制裁。
然而,緩和時代反映了超級大國間關系的重大變化。它與超級大國影響力的衰落有關,由于超級大國的影響力的落,超級大國間的關系發生了變化并且危及了它們在世界中的地位。首先是美國在越南,接着是蘇聯在阿富汗遭受了重大的軍事和政治挫折,這都影響了它們在全球的地位。
(齊格勒《新全球史》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