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過了耳聽愛情的年紀,更喜歡慢一點的關系

作者:晨輝情感

18歲的喜歡是一張沒有模拟的考卷,是接踵而來的判斷題和選擇題,是沒有參考答案的。

20歲的喜歡是海鹽味道的襯衫,是路燈下的影子,是洗澡擦幹了秒回消息, 是昨天的最後一眼和今天的第一眼。

可這些并不是愛情的全部,隻是生命長河裡出現的一些美麗風景。 因為愛情裡有無私體貼,也有自私冷漠。有不計得失的付出,也有權衡利弊的計算。

幾年前,看過一部非常治愈的電影《少年斯派維的奇異旅行》。主角TS是一個十歲的小男孩兒。他們一家住在農場,過着簡單而快樂的生活。

Ts是個天才,有聰明伶俐的大腦酷愛科學圖解,但他永遠也想不通父母是如何相愛的。

父親是個純正的牛仔,可惜晚生了100年,早已過了牛仔微風的年代 。他最喜歡的就是每天晚上在他設計的牛仔休息室裡,靠着沙發,把巧克力掰成兩半,一半夾在腳上,讓家裡的狗狗舔着吃。

母親是個博士,研究甲蟲入迷,她的世界隻有那些别人說不出名字的昆蟲标本,她如癡如醉, 沉浸其中。

影片用了一組對比的鏡頭,他們的差別就像白天和黑夜。但是它們用在不同僚情上的相同動作,卻有一種莫名的默契。

直到有一天,TS看到父母在走廊上的一個小動作, 才明白她們一直都緊密聯系在一起,他們的手掌輕擦而過。

就好像秘密交換了幾粒種子一樣,雖然說不清他們是如何相愛的,但是愛情久了就成了親情,互相離不開 就算偶爾有争吵,心卻在靠近。

這是比較打動我的一種愛情模式。

該幹嘛幹嘛,不過分牽絆與幹涉對方的生活樂趣 。也許母親不喜歡父親作為牛仔的粗鄙父親,父親不喜歡母親作為博士的神經質。 但是兩個人還是可以愉快的相愛。

相愛不是一種疲憊的拖累,而是一種心靈的依靠, 兩人間的信任是多麼珍貴。

“欲速則不達”這句話同樣适用于愛情。

我見過很多沒有經過深思熟慮就匆忙在一起的情侶,最後都沒有得到他們想要的愛情。

有的人年紀大了被催婚,随便找一個人搭夥過日子,最後因為拖鞋沒擺好,不停吵鬧 。

過了耳聽愛情的年紀,我們都喜歡慢一點的關系。

兩個人花時間聊天,一起出來吃一頓飯,看一場電影,了解各自的喜好。

愛上一個人,不是一飲而盡,而是端起酒杯将心事一點點說給對方聽,無妨愛我薄涼,但求愛我長久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