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羅馬帝國最混亂的一年,6位皇帝被殺,打開衰亡的“潘多拉魔盒”

作者:文史磚家

文|格瓦拉同志

在羅馬帝國近1500年的曆史程序中(前27-1453年),政局動蕩的年份有很多,尤其是中後期情況最為嚴重。其中,238年無疑是羅馬帝國最混亂的年份,因為在不到1年的時間裡,先後有6位皇帝被殺。那麼,這場亂局是如何誘發的?它都帶來哪些負面影響?

01 内戰緣起

235年,塞維魯王朝的末代皇帝亞曆山大率軍前往萊茵河防線,準備進擊屢次入侵的日耳曼人。然而,亞曆山大是個軟弱的皇帝,因為害怕戰争,竟然在暗地裡跟日耳曼人媾和,試圖用支付貢金的方式來換取對方停止入侵。很不幸的是,亞曆山大跟蠻族媾和的消息遭到洩露,前線将士們看不起這個貪生怕死、辱沒羅馬榮譽的皇帝,遂在當年3月18日将他殺死在禦帳中。

羅馬帝國最混亂的一年,6位皇帝被殺,打開衰亡的“潘多拉魔盒”

亞曆山大-塞維魯雕像

亞曆山大遇害後,前線将士一緻擁戴深得軍心的将軍馬克西米努斯為新皇帝,而面對既成事實,元老院也不得不予以承認。不過,馬克西米努斯深知自己出身蠻族、家世卑微、沒有文化,并且先前從沒有擔任過重要的職務,恐怕很難得到元老院和羅馬群眾的真心擁護。為此,在此後3年時間裡,馬克西米努斯始終在前線攻打日耳曼人,希望以輝煌的戰功來穩固帝位。

馬克西米努斯的确取得一系列輝煌戰果,但由于軍事活動頻繁、軍費激增,自然會導緻國庫匮乏的現象。為籌措戰争經費,馬克西米努斯繞過元老院,直接派财務官前往富裕的阿非利加行省征收戰時特别稅。由于稅率很高,加之财務官态度蠻橫,結果被當地農場主們聯手殺死。事後,這群農場主又率領手下的武裝農民們趕往首府迦太基,并擁戴總督戈爾迪安一世為皇帝。

羅馬帝國最混亂的一年,6位皇帝被殺,打開衰亡的“潘多拉魔盒”

馬克西米努斯塑像

羅馬元老院對出身蠻族的馬克西米努斯充滿蔑視,是以在第一時間承認戈爾迪安一世,同時考慮到他年老體衰,沒有足夠的精力治國、打仗,便将其子戈爾迪安二世立為共治皇帝,時在238年3月22日。馬克西米努斯得到消息後暴跳如雷,随即率領大軍向羅馬挺進,跟他一起出征的,還有3年前被立為共治皇帝的兒子小馬克西米努斯。由此,内戰正式打響。

02 四帝之死

按照馬克西米努斯的作戰規劃,等到攻入羅馬、徹底清洗元老院階層後,再率軍南下攻打戈爾迪安一世父子。但令馬克西米努斯既驚且喜的,還沒等到他出手,作為追随者的努米底亞行省總督卡佩裡亞努斯便率軍進攻迦太基,一戰擊殺兵力嚴重不足的戈爾迪安二世,而戈爾迪安一世随後也自殺身亡。戈爾迪安一世父子在位僅22天(3月22日-4月12日),是羅馬帝政史上最短命的皇帝。

羅馬帝國最混亂的一年,6位皇帝被殺,打開衰亡的“潘多拉魔盒”

戈爾迪安一世塑像

戈爾迪安一世父子死亡的消息傳到羅馬後,元老院議員們無比恐懼,但他們深知既然已經跟報複心極強的馬克西米努斯撕破臉,斷無投降後還能活命的可能。為此,抱着放手一搏心态的元老院,迅速選出議員普皮恩努斯、巴爾比努斯共同擔任皇帝,由巴爾比努斯坐鎮羅馬主持政務,而普皮恩努斯則率軍阻擊馬克西米努斯。就兵力而論,普皮恩努斯僅有約1.1萬名缺乏戰鬥經驗的近衛軍,根本不是馬克西米努斯的對手。

不過,馬克西米努斯雖然擁有數個軍團,并且手下将士各個戰鬥經驗豐富,但最終卻沒能赢得戰争。原來,早在承認戈爾迪安一世父子為皇帝的同時,元老院還頒布敕令将馬克西米努斯判定為“國家公敵”,不僅重金懸賞他的人頭,而且還指令意大利境内的各座城市堅壁清野,以防止馬克西米努斯随時的進攻。是以,當馬克西米努斯率軍進入意大利境内後,便遭遇到嚴重的補給困難。

羅馬帝國最混亂的一年,6位皇帝被殺,打開衰亡的“潘多拉魔盒”

羅馬元老院

更加糟糕的是,行軍必經之地的阿奎萊亞雖然守軍很少,但卻對馬克西米努斯進行殊死抗争,令他寸步難行。就在戰事焦灼之際,關于元老院準備逮捕馬克西米努斯将士們在意大利的家眷做人質的流言開始散布,令士兵們憂懼交加。在這種情況下,第二帕提亞軍團的士兵們率先“反水”,他們趁晚上皇帝熟睡之際發動襲擊,将馬克西米努斯父子全部殺死,時在同年5月10日。

04 元老院選出的兩位皇帝被殺

馬克西米努斯父子遇害後,首級被送到羅馬的元老院接受檢查,随後他們的屍首被扔進台伯河喂魚,并被實施“除憶詛咒”(又稱“記錄抹煞”刑,即凡是關于皇帝的文字記錄和貨币、塑像、碑文、銘刻等,都必須加以銷毀或抹除),對此沒有一位議員提出異議。不過,元老院在除掉馬克西米努斯後,并沒有迎來期望中的和平局面。

羅馬帝國最混亂的一年,6位皇帝被殺,打開衰亡的“潘多拉魔盒”

普皮恩努斯塑像

原來,在除掉共同的敵人後,臨時拼湊在一起的元老院集團再度因為利益糾紛而陷入分裂當中,他們分别圍繞在普皮恩努斯、巴爾比努斯身邊,結成兩個嚴重對立的政治集團,用極為卑劣的手段互相攻擊。局勢的混亂為軍人幹政提供良機,馬克西米努斯父子死後僅3個月,普皮恩努斯、巴爾比努斯便同時被心懷怨憤的近衛軍團士兵殺死。

起初,在普皮恩努斯、巴爾比努斯被選為共治皇帝的同時,戈爾迪安一世的孫子戈爾迪安三世被元老院立為“凱撒”,也即皇儲。是以,等到普皮恩努斯、巴爾比努斯被殺後,年僅13歲的戈爾迪安三世被近衛軍正式擁戴為帝。如此一來,羅馬在1年内曾先後存在過7位皇帝,其中有6位死于非命,堪稱帝政史上最混亂的年份。

羅馬帝國最混亂的一年,6位皇帝被殺,打開衰亡的“潘多拉魔盒”

羅馬帝國近衛軍

随着戈爾迪安三世的上台,羅馬的局勢暫時趨于穩定,但潛藏在背後的隐患卻并沒有消失。此後,羅馬軍隊廢立、殺害皇帝的事件屢屢發生,而伴随着局勢的動蕩,來自北方的蠻族和西方的波斯帝國的入侵也日甚一日。在多重危機的打擊下,昔日無比強盛的羅馬帝國逐漸日落西山,一步步滑向滅亡的深淵。由此可以說,發生在238年的内戰,無疑打開了羅馬帝國衰亡的“潘多拉魔盒”。

參考文獻

愛德華·吉本(英):《羅馬帝國衰亡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

鹽野七生(日):《羅馬人的故事》,中信出版社2011年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