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香港“赢在起跑線”這句話害了多少家長小孩,乃至整個家庭

作者:香港90後小哥

香港小哥我初為人父,孩子正直進入幼稚園的階段,我已感受到這股“赢在起跑線”的壓力直卷多少父母,多少父母變了“怪獸家長”,“直升機家長”,能在這股風潮中保持清醒的家長又有多少呢?

小哥我身在香港,一個繁榮的城市裡,總是喜歡比較,競争,連三歲小孩也不例外,我從小就聽見不少關于怪獸家長,赢在起跑線上的怪論,是以女兒小的時候,我和我家庭已有共識不競争,隻要她快樂成長,想不到到了孩子進幼稚園時,大家都滲入了這種競争的奇怪紛圍之中。

上星期我帶了小孩去幼稚園面試,和參加學校開放日,見的都是區内數一數二有口卑,幾乎同區每個家長都會報的學校,基于不輸蝕的心态,我老婆當然也報了,面對進幼稚園我的原則想法是,近住宅友善占比重為重,首選最近最重要。其次才是校舍,口卑,排名等等。因為我始終認為孩子這麼小,有什麼好比,能學到什麼,童年快樂時光比學習更重要,當然我這種想法在這時代已經是奇人,異類,佛系家長,但我從不認為是我不正常,當所有人皆醉變得不正常,不正常占大多數時,正常就會變成異類,唯我獨醒。

現實一點,實際一點說和分析,很多家長視學前班 n 班, playgroup為家長必須為子女報的基本責任,他們認為早一點學習就可以高人一班,赢在起跑線中,說這句話的人基本上是不會分析事情,喜歡跟風的人,何謂起跑線,創立這套思想,大概是社會與及商家為牟暴利也掀動起來的風潮而已。首先第一我不是中産,隻是基層,學習的資源本身已不多,能負擔的也不多,子女從出生起,資源早就大落後于中高産人士。即是說我們在争的,國際學校,貴而多資源的已不是選項,是在低下學校之中競争着一間較好的低下階層學校,有什麼好比呢,比較了,勝出了,有獎嗎,除了炫耀一番之外,額外支出和懲罰相應伴随。話雖如此,仍有很多家長樂意踏入此陷阱之中。家長瘋狂,連帶幼兒學校也很會“吊高來賣”,大家都忘記了主客,基本上我們拿着學券,是我們作主人家選校,恰恰畸形地相反我們在求學校收留,保留地位。對我來說,看過很多間幼稚園,得出結論是間間也差不多,應該說沒有不好的幼稚園。

再回到起跑線上,現在小孩的學習效率太低,投放極大資源換取極低學習成效,何不因才施教不是更好,我一直強調家長培育小孩不是盲目投放資源就是盡了責任,一直強調懂得觀察小孩,精準培育才是對小孩盡責,但懂得觀察的家長極少,隻是把責任推給學校,傭人,甚至連陪伴小孩的時間也沒有,這真是做好了培育了嗎?學前班,可能花了5-10萬該孩子提早學會ABC,你擔心他們将來學不會嗎,将來你孩子躺平時看劇時,我用極低成本便能讓它學會ABC。能力在我認為七分天資,二分後天,一分才是資源。若我孩子不是讀書材料根本不用投放在學習上,專注在其他方面便行,分數并不是衡量孩子能力的名額。父母們總是不論能力與觀察,5分資源,5分後天,強迫小孩做一些自己不喜歡,或不是興趣的東西,那就是對他們好?

小哥我一直堅信每個小孩都是獨特的,有自己個人特質和個性,我也善于觀察自己和他人的小孩,去到開放日許多老師都大贊我的小孩較為聰明,原因不是投放過資源,我沒給報過n班,我是采取自然發展的态度,他的能力到哪裡我就施予什麼的教導,是以我的小孩比同齡許多小孩都快樂和聰明,每天捉他到公園訓練體能,活動能力更是超班。但我對這場無謂無聊的所謂赢在起跑線競賽無興趣,況且大家都聚焦錯誤了,有了一種錯覺誤解,以為要入到好的國小就要入到好的幼稚園,而實際操作是,絕大部分>65%的派位是統一派位,即是随機的。與早期培育一點關系都沒有。我不需要女孩提早學會什麼,我隻要他快樂和友善,适當時候和能力達到時,我便會培育他超越更多學生。

現在三歲的競争,除了無意義之外就是招緻全家緊張。清醒的家長不多,這編小文也可能會遭各大入魔的家長們唾罵,但這正是我這幾個月為小孩選學校所見所聞不吐不快的感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