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潘玉良:盡管不完美,但好的愛情就是這樣0102030405

從前,車馬很慢,郵件很遠,

一生隻夠愛一個人 。

她生于揚州的貧民家庭,1歲時喪父,2歲時姐姐夭折,到了8歲連和她相依為命的母親也去世,13歲被舅舅賣到妓院。如今她的畫作價值近千萬的價格成交,人生浮沉的轉變都是因為遇到了那個對的人。

作者:南巷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10">01</h1>

第一次聽說潘玉良的時候,覺得她應該是一個絕代風華,豔色炙烈的女子。一個從煙花巷裡面走出來的女人,能夠成為一代民國畫家,應該有相當的外貌和智慧,還應該有過人的勇氣和堅毅,才能改變命運,步出泥沼。

潘玉良:盡管不完美,但好的愛情就是這樣0102030405

鞏俐在《畫魂》中飾演的潘玉良

直到看到她的照片,才發現有點小小的失望。

潘玉良:盡管不完美,但好的愛情就是這樣0102030405

潘玉良自畫像

真實的她的相貌姿儀都普普通通,與我們常常聽說的民國名媛有很大的差距。但反過來說,或許正是這種普通,一定程度上讓她擺脫了那個絕對男權的社會對女性的影響,如果長得莺莺燕燕,是不是難免以嬌羞示人,會不會因為過分珍惜自己而束手束腳?如果是這樣,哪還會有日後奔赴異國他鄉放手一搏的潘玉良?哪還會有為了自己的尊嚴努力實作自己價值的潘玉良?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145">02</h1>

17歲,正是如花似玉的年齡。她在安徽蕪湖的妓院裡面給客人唱小曲,為了讓她日後能取悅客人,妓院的老鸨逼着她學唱平劇中的黑頭,花臉,逼着她學劇中人那些舉手投足的波光流連。

正值花季少女的她,唱腔卻凄婉悲涼。

童年失去雙親,剛成長一點,又被舅舅賣到妓院做燒火丫頭。這樣的身世,她怎麼也不可能強顔歡笑。何況,她的性格剛毅倔強,怎麼也做不出取悅客人,取悅老鸨的事情來。

為了逃避接客,她一次次地逃跑,一次次地被抓回來,一次次地遭受毒打。最後,無路可走,她一頭跳進水裡,甯可死也不願苟且地活。

命中注定,這個男人救了她。他就是潘贊化。

潘玉良:盡管不完美,但好的愛情就是這樣0102030405

潘贊化

當她痛苦地責問他為何救她時,潘贊化想起眼前的這個女子就是曾經在他面前哀婉地唱小曲的她。當他得知她輕生的實情後,更被她這種剛烈的舉動深深感動。

他救了她,而且是永遠地救了她。

潘贊化花重金将她贖出。

他是她今生的救贖。

前半生的噩夢,終于蘇醒。

愛情不知不覺地叩響了兩個人的心房。

她從此改名換姓,叫潘玉良。以回報潘贊化的相知相惜。

1913年,在陳獨秀的證婚下,兩人在上海成婚。

她成為了潘玉良,成為了潘贊化的二夫人,時年十八歲。

坊間在談到二人時,很不解。不明白潘贊化到底愛上了潘玉良哪一點。最關鍵的原因是大家八卦地認為潘玉良并沒有絕世的容顔。不知道她是靠哪一點吸引的這個男人,且讓這個男人那麼的寵她,完全尊重她的所有想法和選擇。

其實愛情有時候真的沒有道理。特别是愛上的那一瞬間,在愛最濃情蜜意時,根本不需要任何理由。

命也好,緣也好,愛情就這樣悄悄地發生了。

總之兩人相愛,結婚。然後這個男人凡事都順着她。有時候甚至都到了縱容的地步。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147">03</h1>

潘玉良跟着潘贊化識字讀書,又跟着鄰居學畫。為了讓她得到進一步的提高,他甚至鼓勵她報考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她當然不會辜負他的一番心意,最終真的考出了最好的成績。

但是沒想到,當時的教務主任考慮到收一個曾經妓女出身的女子,社會影響不大好,發榜時居然沒有她的名字。

當時的社會風氣就是這樣,一個學校都不敢收這樣一個學生,而一個蕪湖海關監督卻明媒正娶了這樣一個女子做夫人。這樣的愛的表現,有幾個人能夠做到呢?

我想說,她真的是遇到了一個好男人,就算是今天看來,潘贊化都是一個好男人。潘玉良的幸運就在于她真的是遇到了一個好男人。他是她在絕望下最後的救贖。

要堅信世上總會有一個人是你的救贖,别着急,他會奔向你而來。

1921年,潘玉良以優異的成績從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畢業。導師劉海栗一直認為她有極強的藝術天賦,建議她到法國繼續深造。

潘玉良:盡管不完美,但好的愛情就是這樣0102030405

徐悲鴻在《中央日報》上贊潘玉良“三百年來無人可比的畫家”

在潘贊化的支援和幫助下,她取得了留學名額。

他了解她對藝術的渴求,了解她想沖破束縛,改變命運的期盼,雖然不舍,他還是把她送走了。

在這條感情的軌道上,潘贊化不僅把她救出了非人的苦海,還給她名分,送她讀書,最後還放她走。他的愛是無私的。相比現在很多愛得死去活來,卻狹隘自我的愛,潘贊化的愛更來得無私。

在法國求學的這段時期,潘贊化一直源源不斷地從國内寄宣紙給她。這才讓她能在清苦的留學生活中,不再為買紙發愁。

潘玉良:盡管不完美,但好的愛情就是這樣0102030405

潘玉良考入裡昂中法大學時照片

沒想到,後來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法國局勢變得很緊張。而國内政局也不穩,潘贊化丢掉了海關監督的職位。這時,錢沒法寄過來,但是潘贊化不想讓她整日為錢而煩惱,即使自己處于如此困境,也不忘給潘玉良寄錢。

潘贊化對潘玉良的愛,從不給她壓力,隻給她無盡的支援,永不牽絆她,讓她飛向她想去的地方。正因為這樣的愛,就像一條線,緊緊系着潘玉良的心。

用心堅持做一件事,時間看得見,時間從不辜負有心人。

1927年,潘玉良的作品獲金獎和5000裡拉的獎金。

生命有時候就是這麼趕巧,1929年正在為畢業之後何去何進而苦惱的她,與歐洲遊曆的母校校長劉海栗不期而遇,他鄉遇故知,她兩眼淚水打轉,一句話也說不出。劉海栗聘任她任上海美專繪畫研究室主任兼導師。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148">04</h1>

九年漂泊求學,曆盡艱辛,現在她終于能回國了。從一開始安徽蕪湖的燒火丫頭到苦命的妓女,再到學畫的學生,到現在為人師表的老師,她内心是多麼的自豪和喜悅,當然,更讓她激動的是,她終于能見到自己的丈夫了。

她終于能回國了。

幾年前,她曾寄給潘贊化一首小詩:

遐路思難行,異域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身處繁華界,心湧故國情。

何日飛故裡,不作寄籬人。

潘玉良:盡管不完美,但好的愛情就是這樣0102030405

潘玉良畫作以女人為主,她能夠從細微的神情中捕捉到女人特有的幽怨

想想她在自己擁擠的畫室裡面看着窗外的圓月,卻不能與自己深愛的人一起分享。而昔日經曆又曆曆在目,想着那個把她從水深火熱中救出來的男人,想着他不顧别人的偏見支援自己學畫,送自己出國。而自己,能給予他的是什麼呢?

這個男人對自己一味地付出,卻從沒要求有所回報。這麼好的人,偏偏老天眷顧,讓自己遇上了。她急迫地盼望回國。

然而,法國當局卻不準她将自己的作品帶回國,就在她迫切想到抛棄法國的一切榮譽返鄉之時,她接到潘贊化的一封來信。

“劉海栗是右派,右派即使敵人,你我均應與其劃清敵我界限……”

讀到這裡,她明白了,她什麼都明白了,現在不宜回國,這是信中的核心,也是潘贊化急切要表達而又不便表達的内涵。

潘玉良:盡管不完美,但好的愛情就是這樣0102030405

窗邊的自畫像

1960年,潘贊化在安徽病逝,聽聞此消息,潘玉良整日遙望窗外,最終憂郁成疾,在她的心裡,潘贊化重于泰山,而她也終身未嫁,一切都還沒來得及,就結束了。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149">05</h1>

生活讓他們遍體鱗傷,但是愛讓他們不再害怕遠方,他們的愛情故事,也許在沉睡的夢中永世長存。

他對她的愛是無私的,是自由的,他對她的愛,就像給了她一雙翅膀,讓她自由地飛向了遠方。

這世上有太多讓我們羨慕驚歎的愛情,他們也許是轟轟烈烈的,也許是平平淡淡的,亦或是紅豆相思的,但終有一種是屬于你的。

“慢慢來吧,要相信總有一場相遇,是互相喜歡,互相欣賞,共同成長,是隔着茫茫人海,帶着溫柔奔赴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