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潘玉良:尽管不完美,但好的爱情就是这样0102030405

作者:五月以南

从前,车马很慢,邮件很远,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

她生于扬州的贫民家庭,1岁时丧父,2岁时姐姐夭折,到了8岁连和她相依为命的母亲也去世,13岁被舅舅卖到妓院。如今她的画作价值近千万的价格成交,人生浮沉的转变都是因为遇到了那个对的人。

作者:南巷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10">01</h1>

第一次听说潘玉良的时候,觉得她应该是一个绝代风华,艳色炙烈的女子。一个从烟花巷里面走出来的女人,能够成为一代民国画家,应该有相当的外貌和智慧,还应该有过人的勇气和坚毅,才能改变命运,步出泥沼。

潘玉良:尽管不完美,但好的爱情就是这样0102030405

巩俐在《画魂》中饰演的潘玉良

直到看到她的照片,才发现有点小小的失望。

潘玉良:尽管不完美,但好的爱情就是这样0102030405

潘玉良自画像

真实的她的相貌姿仪都普普通通,与我们常常听说的民国名媛有很大的差距。但反过来说,或许正是这种普通,一定程度上让她摆脱了那个绝对男权的社会对女性的影响,如果长得莺莺燕燕,是不是难免以娇羞示人,会不会因为过分珍惜自己而束手束脚?如果是这样,哪还会有日后奔赴异国他乡放手一搏的潘玉良?哪还会有为了自己的尊严努力实现自己价值的潘玉良?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145">02</h1>

17岁,正是如花似玉的年龄。她在安徽芜湖的妓院里面给客人唱小曲,为了让她日后能取悦客人,妓院的老鸨逼着她学唱京剧中的黑头,花脸,逼着她学剧中人那些举手投足的波光流连。

正值花季少女的她,唱腔却凄婉悲凉。

童年失去双亲,刚成长一点,又被舅舅卖到妓院做烧火丫头。这样的身世,她怎么也不可能强颜欢笑。何况,她的性格刚毅倔强,怎么也做不出取悦客人,取悦老鸨的事情来。

为了逃避接客,她一次次地逃跑,一次次地被抓回来,一次次地遭受毒打。最后,无路可走,她一头跳进水里,宁可死也不愿苟且地活。

命中注定,这个男人救了她。他就是潘赞化。

潘玉良:尽管不完美,但好的爱情就是这样0102030405

潘赞化

当她痛苦地责问他为何救她时,潘赞化想起眼前的这个女子就是曾经在他面前哀婉地唱小曲的她。当他得知她轻生的实情后,更被她这种刚烈的举动深深感动。

他救了她,而且是永远地救了她。

潘赞化花重金将她赎出。

他是她今生的救赎。

前半生的噩梦,终于苏醒。

爱情不知不觉地叩响了两个人的心房。

她从此改名换姓,叫潘玉良。以回报潘赞化的相知相惜。

1913年,在陈独秀的证婚下,两人在上海成婚。

她成为了潘玉良,成为了潘赞化的二夫人,时年十八岁。

坊间在谈到二人时,很不解。不明白潘赞化到底爱上了潘玉良哪一点。最关键的原因是大家八卦地认为潘玉良并没有绝世的容颜。不知道她是靠哪一点吸引的这个男人,且让这个男人那么的宠她,完全尊重她的所有想法和选择。

其实爱情有时候真的没有道理。特别是爱上的那一瞬间,在爱最浓情蜜意时,根本不需要任何理由。

命也好,缘也好,爱情就这样悄悄地发生了。

总之两人相爱,结婚。然后这个男人凡事都顺着她。有时候甚至都到了纵容的地步。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147">03</h1>

潘玉良跟着潘赞化识字读书,又跟着邻居学画。为了让她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他甚至鼓励她报考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她当然不会辜负他的一番心意,最终真的考出了最好的成绩。

但是没想到,当时的教务主任考虑到收一个曾经妓女出身的女子,社会影响不大好,发榜时居然没有她的名字。

当时的社会风气就是这样,一个学校都不敢收这样一个学生,而一个芜湖海关监督却明媒正娶了这样一个女子做夫人。这样的爱的表现,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呢?

我想说,她真的是遇到了一个好男人,就算是今天看来,潘赞化都是一个好男人。潘玉良的幸运就在于她真的是遇到了一个好男人。他是她在绝望下最后的救赎。

要坚信世上总会有一个人是你的救赎,别着急,他会奔向你而来。

1921年,潘玉良以优异的成绩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导师刘海栗一直认为她有极强的艺术天赋,建议她到法国继续深造。

潘玉良:尽管不完美,但好的爱情就是这样0102030405

徐悲鸿在《中央日报》上赞潘玉良“三百年来无人可比的画家”

在潘赞化的支持和帮助下,她取得了留学名额。

他理解她对艺术的渴求,了解她想冲破束缚,改变命运的期盼,虽然不舍,他还是把她送走了。

在这条感情的轨道上,潘赞化不仅把她救出了非人的苦海,还给她名分,送她读书,最后还放她走。他的爱是无私的。相比现在很多爱得死去活来,却狭隘自我的爱,潘赞化的爱更来得无私。

在法国求学的这段时期,潘赞化一直源源不断地从国内寄宣纸给她。这才让她能在清苦的留学生活中,不再为买纸发愁。

潘玉良:尽管不完美,但好的爱情就是这样0102030405

潘玉良考入里昂中法大学时照片

没想到,后来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局势变得很紧张。而国内政局也不稳,潘赞化丢掉了海关监督的职位。这时,钱没法寄过来,但是潘赞化不想让她整日为钱而烦恼,即使自己处于如此困境,也不忘给潘玉良寄钱。

潘赞化对潘玉良的爱,从不给她压力,只给她无尽的支持,永不牵绊她,让她飞向她想去的地方。正因为这样的爱,就像一条线,紧紧系着潘玉良的心。

用心坚持做一件事,时间看得见,时间从不辜负有心人。

1927年,潘玉良的作品获金奖和5000里拉的奖金。

生命有时候就是这么赶巧,1929年正在为毕业之后何去何从而苦恼的她,与欧洲游历的母校校长刘海栗不期而遇,他乡遇故知,她两眼泪水打转,一句话也说不出。刘海栗聘任她任上海美专绘画研究室主任兼导师。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148">04</h1>

九年漂泊求学,历尽艰辛,现在她终于能回国了。从一开始安徽芜湖的烧火丫头到苦命的妓女,再到学画的学生,到现在为人师表的老师,她内心是多么的自豪和喜悦,当然,更让她激动的是,她终于能见到自己的丈夫了。

她终于能回国了。

几年前,她曾寄给潘赞化一首小诗:

遐路思难行,异域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身处繁华界,心涌故国情。

何日飞故里,不作寄篱人。

潘玉良:尽管不完美,但好的爱情就是这样0102030405

潘玉良画作以女人为主,她能够从细微的神情中捕捉到女人特有的幽怨

想想她在自己拥挤的画室里面看着窗外的圆月,却不能与自己深爱的人一起分享。而昔日经历又历历在目,想着那个把她从水深火热中救出来的男人,想着他不顾别人的偏见支持自己学画,送自己出国。而自己,能给予他的是什么呢?

这个男人对自己一味地付出,却从没要求有所回报。这么好的人,偏偏老天眷顾,让自己遇上了。她急迫地盼望回国。

然而,法国当局却不准她将自己的作品带回国,就在她迫切想到抛弃法国的一切荣誉返乡之时,她接到潘赞化的一封来信。

“刘海栗是右派,右派即使敌人,你我均应与其划清敌我界限……”

读到这里,她明白了,她什么都明白了,现在不宜回国,这是信中的核心,也是潘赞化急切要表达而又不便表达的内涵。

潘玉良:尽管不完美,但好的爱情就是这样0102030405

窗边的自画像

1960年,潘赞化在安徽病逝,听闻此消息,潘玉良整日遥望窗外,最终忧郁成疾,在她的心里,潘赞化重于泰山,而她也终身未嫁,一切都还没来得及,就结束了。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149">05</h1>

生活让他们遍体鳞伤,但是爱让他们不再害怕远方,他们的爱情故事,也许在沉睡的梦中永世长存。

他对她的爱是无私的,是自由的,他对她的爱,就像给了她一双翅膀,让她自由地飞向了远方。

这世上有太多让我们羡慕惊叹的爱情,他们也许是轰轰烈烈的,也许是平平淡淡的,亦或是红豆相思的,但终有一种是属于你的。

“慢慢来吧,要相信总有一场相遇,是互相喜欢,相互欣赏,共同成长,是隔着茫茫人海,带着温柔奔赴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