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絲敲魚”,是浙江溫州民間的傳統名菜。其主料系選用質地鮮嫩剔過刺的鮑魚肉,沾上幹澱粉輕輕排敲而成“敲魚”。餘熟的敲魚片潔白光滑,呈半透明狀,故又有“玻璃魚”之稱。三絲是用雞肉、火腿、香菇切成的細絲。然後加清湯精烹制而成,湯清味醇,鮮嫩爽滑,風味自成一格。
在溫州民間,每當逢年過節,親朋相聚,主人們總要用特制的小竹槌敲幾張“敲魚”,以此燒烹成熱騰騰的三絲敲魚肴馔款待客人。而“敲魚”還有一段神奇的傳聞。

相傳,在很早以前,溫州有位方丈到福建去取經,那時因公路沒通,他便乘小船從水路出發。當小船駛出東海面時,突遇大風浪連人帶馬淹沒在大海裡,留在寺内的小和尚獲悉噩耗,萬分悲痛,便帶着念經用的木魚,到師傅遇難的地方邊敲邊念進行超度,突然間海面上泛起許多鱗光閃閃的黃魚,他看着看着,猛地聯想起師傅出走時身穿的那件鱗黃色的袈裝,想必師傅一定是被魚吃後在佛祖的神靈下又出現了原形。于是他立即把這些魚撈起來,逐個剝皮抽骨,然後将魚肉放木魚上敲碎成一片片薄餅狀的魚片,并放船艙上晾幹。由于數量較多,他隻帶了一部分回去留念,其餘留在船上,船翁将它做成湯佐餐,沒想到滋味異常鮮美。消息不胫而走,從此,“敲魚”的制食法便迅速傳開了,後經人們不斷研制改進,終于享制成“蘭絲敲角”美食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