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廣東唯一皇帝陵:故事很悲壯,但香火很旺盛

在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招商街道這個寸土寸金的地方,坐落着廣東省唯一一座皇陵,它就是南宋末帝趙昺的陵墓,被當地人稱為“宋少帝陵”。宋少帝陵遠沒其它皇帝陵寝那麼恢宏霸氣,整個陵園幾乎一覽無餘。不是看到碑文和絡繹不絕的香客,很難想象這是座皇家陵園。

南宋的都城在浙江臨安,為何宋少帝陵出現在千裡之外的廣東,而且還這麼簡陋?這是一段充滿悲壯的曆史。

廣東唯一皇帝陵:故事很悲壯,但香火很旺盛

陸秀夫背宋少帝投海石刻

1274年,宋度宗去世,年僅4歲的趙顯繼位,即宋恭帝,年号德祐。其祖母謝太皇太後、母親全太後垂簾聽政,奸臣賈似道把持朝綱。

1276年,元朝三路大軍圍攻臨安,宋廷危在旦夕。正月,謝太皇太後任命文天祥為右丞相兼樞密使,與元軍談判,文天祥正氣凜然地呵斥元軍,被元軍扣留(後逃脫,繼續輔佐逃亡的宋帝)。謝太皇太後又派賈餘慶談判。

《宋史 文天祥傳》:如軍中請和,與大元丞相伯顔抗論臯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鎮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轉至高郵,泛海至溫州。

二月,宋恭帝趙顯退位,元軍進駐臨安,至此,延續300多年的趙宋王朝結束。忽必烈要求宋朝君臣速往大都(今北京)朝見,宋廷君臣在元軍的押送下,離開臨安,前往大都。宋恭帝趙顯被忽必烈封為瀛國公,1323年去世,享年53歲。

廣東唯一皇帝陵:故事很悲壯,但香火很旺盛

宋朝皇帝世系及皇位傳承圖

1276年正月,元軍圍攻臨安時,宋度宗之子趙昰、趙昺兩王子,在趙氏宗親楊亮節、楊鎮、趙與檡等人護送下逃離臨安。在婺州(今浙江金華)遇到陸秀夫帶領人馬前來投奔,然後合兵退守溫州。元兵緊追,陸秀夫彙合張世傑等人,護送兩位王子走水路到達福州。

1276年6月,宋恭帝趙顯被元軍虜去,衆臣擁立宋恭帝之兄趙昰即位,是為宋端宗,年号景炎。陸秀夫、張世傑等人收攏宋軍,在福建抗擊元軍。無奈元軍氣勢如虹,宋軍節節敗退。江萬載、張世傑等人護送端宗兄弟,走水路向廣東撤退。

廣東唯一皇帝陵:故事很悲壯,但香火很旺盛

忽必烈進軍路線圖

1278年3月,宋端宗為躲避元軍追擊,登船入海,不幸遭遇台風跌入海中,年逾七旬的江萬載跳入狂風巨浪中救起溺水的宋端宗,江萬載卻被卷入巨浪之中。宋端宗從此一病不起,一個多月後離世,葬于永福陵(今香港大嶼山)。

1278年5月,宋端宗趙昰去世後,衆臣感到很沮喪,想四散而去。陸秀夫力權大夥說:“度宗還有一個兒子,咱們一走了之,将把他置于何地?古人都能憑借一支軍隊和方圓十裡之地複興國家,現在我們百官和體制都在,又有數萬精兵,上天如果不想滅亡宋朝,憑這些難道不可以重建大宋嗎?”于是,衆人齊擁宋端宗之弟趙昺為帝,改年号為祥興,是為宋少帝(或稱宋末帝)。宋少帝任命陸秀夫為左丞相,與張世傑一同處理政務。

《宋史 陸秀夫傳》:屬井澳風,王以驚疾殂,群臣皆欲散去。秀夫曰:“度宗皇帝一子尚在,将焉置之?古人有以一旅一成中興者,今百官有司皆具,士卒數萬,天若未欲絕宋,此豈不可為國邪?”乃與衆共立衛王。以秀夫為左丞相,與世傑共秉政。時世傑駐兵厓山,秀夫外籌軍旅,内調工役,凡有所述作,又盡出其手。

不幸的是,南宋右丞相文天祥在五坡嶺(今廣東汕尾境内)被元軍俘獲,其軍隊瓦解。陸秀夫帶着宋少帝遷往崖山(今廣東江門境内)一帶,繼續與元軍周旋。

廣東唯一皇帝陵:故事很悲壯,但香火很旺盛

崖山位置示意圖

1279年二月,元軍集結水陸大軍進攻崖山。崖山被攻破後,陸秀夫帶着宋少帝趙昺準備登船出逃,無奈元朝水師封鎖海面,戰船無法突圍。此時此刻,陸秀夫潸然淚下,真是有心殺敵,卻無力回天。陸秀夫不忍靖康之恥重制,向宋少帝叩首說道:“今已無路可退,臣要以死殉國”。宋少帝剛毅地點了點頭,站起來說:“國破家亡,朕也不願苟活”,說着就走向船舷,無奈年幼身矮,爬不上船舷。劉秀夫背起少帝,拉着妻子和孩子們的手,跳進了大海。其他臣民聽到這個噩耗後,失聲痛哭,上萬人紛紛投海殉國。

《宋史 陸秀夫傳》:至元十六年二月,厓山破,秀夫走衛王舟,……,即負王赴海死,年四十四。

關于宋少帝趙昺的後事,正史并沒有記載。在今宋少帝陵的石壁上,刻有宋少帝後事之謎。據載:“後遺骸漂至赤灣,有群鳥遮其上。山下古寺老僧往海邊巡視,忽見海中有遺骸漂蕩,上有群鳥遮居竊以異之。設法拯上,面色如生,服式不似常人 ,知是帝骸,乃禮葬于山麓之陽。”

廣東唯一皇帝陵:故事很悲壯,但香火很旺盛

宋少帝陵石刻

而民間則傳說,當時赤灣海灘漂來一具身着黃袍龍衣的童屍,而赤灣海邊天後廟的一根棟梁卻突然塌下,廟祝與鄉紳父老急忙焚香問蔔,才得知童屍為少帝遺骸,塌下的棟梁是天後娘娘送少帝做棺材的材料,當地百姓于是禮葬趙昺于天後廟西邊的小南山腳下。

後記:根據宋少帝陵内的石刻記載:1911年,香港趙氏後裔捐資修建了宋少帝陵。1984年,香港趙氏宗親會和蛇口工業區旅遊公司又捐資重修陵園。

或許是後人敬仰陸秀夫甯死不屈的精神,或許是後人對宋少帝年幼殉國的同情,也或許是後人祈求先人的庇佑,……,前來祭拜的人絡繹不絕,香煙缭繞。

廣東唯一皇帝陵:故事很悲壯,但香火很旺盛

參考文獻:

《宋史》

《宋少帝碑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