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玉米“強身健體”練就十八般武藝

作者:廖昊
玉米“強身健體”練就十八般武藝

本報訊 玉米生産中存在土壤闆結酸化、有機質含量變低、連作障礙、雜草控制難度大、農藥用量多等問題,這些問題如何解決?10月29日,浙江省重點研發計劃“基于作物健康的農産品提質增效關鍵技術研發與內建應用”項目組在金華東陽召開了基于作物健康的玉米提質增效關鍵技術試驗示範現場會。

據了解,該研發計劃為期4年,子項目“基于作物健康的玉米提質增效關鍵技術”由浙江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與微生物研究所、玉米與特色旱糧研究所共同承擔。

通過種子包衣可以有效控制出苗後10~14天的草地貪夜蛾為害,但國内鮮食玉米種子包衣率較低,且種衣劑多數針對苗期病害。“生産上有育苗移栽的種植模式,我們預想通過移栽前使用高濃度殺蟲劑處理秧苗,達到移栽後一段時間内控制病蟲害的目的。”玉米與特色旱糧研究所副所長趙福成說。

目前來看,種苗帶藥移栽可以防治苗期草地貪夜蛾等害蟲為害,有效控制時間在用藥後10~14天,與種衣劑控制時間相當。趙福成說,“通過試驗發現,100g/L溴蟲氟苯雙酰胺懸浮劑的劑量效應明顯。接下來,我們将對藥劑和用藥量進行進一步試驗,以延長有效防控時間。”

“我們設計了一個雙對照試驗,初步發現菜籽餅與蚯蚓互作可以有效減少化學肥料使用,而且可以提高糯玉米産量和口感。”趙福成透露說,目前他們正在進行菜籽餅與蚯蚓互作對糯玉米品質理化名額的分析。

在水稻-玉米輪作的試驗示範區,趙福成帶領的團隊正在進行水旱輪作對土壤以及對玉米、水稻生長特征影響的試驗。趙福成說:“水旱輪作可以顯著減少稻田雜草、減少封閉除草劑使用,促進水稻分蘖和根系生長,增強根系傷流液強度,減少化學肥料的施用量,有效改良土壤。”

在玉米-鮮食大豆間作的試驗示範區,趙福成介紹說,“秋季鮮食玉米單作田的需要打3次農藥,間作田隻需打1次農藥。以玉米-鮮食大豆間作配合性誘劑使用,可以有效降低抽雄期之前的害蟲為害株率、田間落卵量、單塊卵粒數和卵孵化率,比對照田減少2次化學農藥防治。”

趙福成帶領的團隊正在試驗不同稭混肥施肥處理對甜玉米産量和品質的影響。“這個試驗,我們已經進行了兩年。正常施肥為對照組,根據氮梯度設定稭混肥用量并且加入20kg尿素為試驗組。”趙福成介紹說,從需要二次施肥減少到一次,可有效減少用工和化學肥料施用量。

浙江省農技推廣中心、南京農業大學、浙江省種子管理總站、玉米與特色旱糧研究所、東陽市農業農村局等農技專家對試驗示範區進行考察。專家組成員一緻認為,玉米土壤和生态防控的研究技術可行,建議進一步完善設計方案,做好技術內建,并擴大示範與推廣應用。見習記者 陳旦

【來源:科技金融時報】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将及時進行處理。郵箱位址:[email protecte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