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鎮江傳統糕點,狂甩網紅甜品十條街!

作者:江蘇網事

說起好吃的糕點,

鎮江絕對是一個擁有衆多

好吃糕點的城市之一!

老鎮江傳統糕點,狂甩網紅甜品十條街!

來鎮江不吃糕點,差不多也算是白來了。它熱氣騰騰的時候,泛着人間有味的清歡,涼透以後又有一種喜慶歡騰的東西在作祟。一口下去,滿嘴的香、甜、軟、糯,韌勁滿滿!

老鎮江傳統糕點,狂甩網紅甜品十條街!

鎮江人與糕點的淵源

清代顧張思《土風錄》卷六“點心”條下雲:“小食曰點心。”

《唐書》記載:唐鄭為江淮留後,家人備夫人晨馔,夫人謂其弟曰:“治妝未畢,我未及餐,爾且可點心。”

老鎮江傳統糕點,狂甩網紅甜品十條街!

同書又引周晖《北轅錄》雲:“洗漱冠飾畢,點心已至。

“晨馔”也就是早飯,由此可知,古時點心不僅指糕點,亦包含饅頭、馄饨、包子等。

鎮江人喜愛的傳統糕點

老鎮江傳統糕點,狂甩網紅甜品十條街!

蜂糖糕

老鎮江傳統糕點,狂甩網紅甜品十條街!
老鎮江傳統糕點,狂甩網紅甜品十條街!

蜂糖糕,用發面在籠屜内蒸熟,相當于一隻籠的大小, 攤平于蒸籠内,面上嵌紅棗、紅絲綠絲,切開後裡面充滿狀如蜂窩的孔洞,蜂糖糕的名稱由此而來。

老鎮江傳統糕點,狂甩網紅甜品十條街!

鎮江宴春酒樓、同興樓等名店制成的蜂糖糕綿軟可口,既甜又香,生意紅火,遠近聞名。這一看似平常手藝的點心,在外地卻很少能吃到。

老鎮江傳統糕點,狂甩網紅甜品十條街!
老鎮江傳統糕點,狂甩網紅甜品十條街!

雲片糕

老鎮江傳統糕點,狂甩網紅甜品十條街!
老鎮江傳統糕點,狂甩網紅甜品十條街!

過年過節的時候,大家會把雲片糕作為茶點或者甜點,擺到桌子上與親友一起分享。在鎮江民間祝壽、生子都要帶上它,寓意步步高。其特點是質地滋潤細軟,猶如凝脂,小編小時候一直很喜歡,走親戚時吃得停不下來。

老鎮江傳統糕點,狂甩網紅甜品十條街!

大京果

老鎮江傳統糕點,狂甩網紅甜品十條街!
老鎮江傳統糕點,狂甩網紅甜品十條街!

大京果是鎮江糕點中的常年品種,但到了過年時又是時令食品。鎮江京果吸取了南北風味之長,香甜酥脆,系用面粉、糯米粉、白糖、香料、植物油等拌和發酵,搓成條狀後,切成寸把長,再搓成圓條經油炸而成。也有在京果經油炸起鍋時,即拌和白糖、澱粉熬制的粉狀物,俗稱“雪果”,亦稱“金裹銀”。

每逢春節,人們都喜歡買點大京果回家讨個吉利,這已經成了鎮江人的風俗習慣。

老鎮江傳統糕點,狂甩網紅甜品十條街!

京江饣齊

老鎮江傳統糕點,狂甩網紅甜品十條街!
老鎮江傳統糕點,狂甩網紅甜品十條街!

京江饣齊,鎮江地域方言裡,“江”要念成“剛”,“饣齊”這個字《辭海》和許多字典裡是都查不到的,隻有清代張玉書主編的《康熙字典·食部》裡記載。《康熙字典》為何收有“饣齊”字?因為主編張玉書是鎮江人,舊居在南門大街的張家巷。他把家鄉方言添注拼音,載于《康熙字典》,應該是鄉土情懷了。

老鎮江傳統糕點,狂甩網紅甜品十條街!

制作京江饣齊的訣竅全在手藝和火工上。制作京江饣齊的時候,将加油的面粉揉成小團,呈饅頭樣,用刀輕輕切成六角形,然後貼進爐壁或推進烘爐,一會兒就飄出香味,鏟下就可以吃了。才出爐的京江饣齊像立體雪花狀,六隻棱角分明,吃起來松軟香脆,還可掰開,用開水和肉湯泡着吃。還有一種噴灑紅糖水,熟了呈紅色的糖饣齊,那種會更易于消化,是婦女生養後的滋補食品。

老鎮江傳統糕點,狂甩網紅甜品十條街!

蛤蟆酥

老鎮江傳統糕點,狂甩網紅甜品十條街!
老鎮江傳統糕點,狂甩網紅甜品十條街!

蛤蟆酥實在令人贊歎不已。看外表,上層芝麻粒粒飽滿,晶瑩透亮;内裡層層相疊,薄如蟬翼;吃起來酥脆而不硬,綿軟而不粘,入口即化,香甜怡人。好的蛤蟆酥,離地1尺落地,觸地即碎,其脆其酥可見一斑。

老鎮江傳統糕點,狂甩網紅甜品十條街!

蛤蟆酥适合幹食,吃在口中香酥松脆,當然,它也可以水泡,吃起來則清香爽口。

老鎮江傳統糕點,狂甩網紅甜品十條街!

松糕

老鎮江傳統糕點,狂甩網紅甜品十條街!
老鎮江傳統糕點,狂甩網紅甜品十條街!

吃剛蒸好的松糕,那種既甜又香又燙的記憶是童年的,到中年都忘不了。

老鎮江傳統糕點,狂甩網紅甜品十條街!

尤其是鎮江斜橋街這一家,除了經典松糕還有其他的種類,時間在變味道不變,老闆始終堅持自己動手,純手工制作,不摻水分,現場做現場賣。一到放學下班點,小攤位就被圍得水洩不通。

老鎮江傳統糕點,狂甩網紅甜品十條街!

另外,鎮江新生食品廠門市部和牛奶廠門市部供應的松糕頗有特色,有點像西式糕點,松仁、赤豆、核桃、蜜餞、紅絲綠絲等排列在面上,多半用于禮贈親朋好友的,放幾天後就會發硬,再次上籠蒸後,質地依然蓬松并不影響美味。

老鎮江傳統糕點,狂甩網紅甜品十條街!

童兒糕

老鎮江傳統糕點,狂甩網紅甜品十條街!
老鎮江傳統糕點,狂甩網紅甜品十條街!

鎮江街頭及菜場附近攤子上賣的童兒糕是給孩童吃的糕。童兒糕的制作方法獨具特色。将拌和好的米粉,用蚌殼鏟之,均勻地撒入木制杯狀的蒸模中,以鵝毛尾羽刮平,蓋上模蓋。用鵝毛尾羽另一頭的管尖通一下模底氣孔,放在沸水爐上蒸,約三五分鐘,便能倒出一塊細的松軟的糕來。

老鎮江傳統糕點,狂甩網紅甜品十條街!

現蒸出來的童兒糕,帶着米谷清香,入口松軟,尤其适合乳水不足的小兒食用。童兒糕有兩種吃法:一是用開水調,放糖加麻油,另一種就是将剛蒸出來的童兒糕壓扁包糖趁熱吃。

老鎮江傳統糕點,狂甩網紅甜品十條街!

八寶飯

老鎮江傳統糕點,狂甩網紅甜品十條街!
老鎮江傳統糕點,狂甩網紅甜品十條街!

選用上等的核桃仁,配上顆顆飽滿的新疆蜜棗和些許紅綠絲,蒸好的糯米飯裡面再加點自制的手工豆沙,最後再裝進準備好的包裝盒裡。

老鎮江傳統糕點,狂甩網紅甜品十條街!

過年過節的時候,從冰箱拿出來一蒸,就能成為飯桌上的壓軸甜點,寓意一家人團團圓圓、身體健康、吉祥美好。

鎮江人的糕點老字号

鎮江市糕點廠

老鎮江傳統糕點,狂甩網紅甜品十條街!

1927年,徐振榮、褚元良等開辦爵祿茶食店;

1956年,五條街茶食店合并為鎮江糕點廠;

1966年,糕點廠搬移賀家弄196号至今。

老鎮江傳統糕點,狂甩網紅甜品十條街!

每逢節日,大夥兒置辦的美食裡,糕點廠生産出來的傳統糕點備受“老鎮江”喜愛。為了讓越來越多的市民吃到正宗的鎮江本地傳統糕點,糕點廠20幾位師傅們加班加點,鉚足勁加緊生産。然而,師傅們大多已經60多歲,糕點供不應求的背後是老師傅們對“鎮江老味道”的堅守。

老鎮江傳統糕點,狂甩網紅甜品十條街!

走進生産工廠中的房間裡,師傅們穿着白色工作服在“幕後”有條不紊地忙活着自己手頭事情。在鍋爐旁邊,一位師傅拿着碗盛着煮好的甜糯米,撒上核桃仁、芝麻、桂圓肉、紅梅絲等,制作賣相清新的八寶飯;再往裡走,一位師傅正在制作雲片糕——揉粉,讓糖漿和糯米粉完美融合,繼而定型、蒸熟;另一頭,三位師傅分工明确,分别在裝袋、稱重、封口,将大京果一袋袋包裝好……

老鎮江傳統糕點,狂甩網紅甜品十條街!

位址:鎮江市正東路賀家弄196号

我們吃的是鎮江糕點廠這個老底子的味兒,更是老鎮江的味兒。師傅們揉的這股勁,是粉的韌勁,也是大夥迎來新年的勁頭。

老鎮江傳統糕點,狂甩網紅甜品十條街!

來源:鎮江市文廣和旅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