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555天吃遍中國」第108天 山西 晉中

<h2 class="rich_media_title">灌腸與尖尖</h2>

晉中晉中,還是更喜歡它原來的名字——榆次,還好山西人也仍舊這麼叫它,晉中之名更多還是作為一種行政區劃上的存在,并未深入人心。

來到山西遊玩的人,大都會将晉中的平遙古城、喬家大院列于它們的清單之中,盡管榆次也有着一個擁有千年曆史的榆次古城,比起前者,隻能說是破破落落、冷冷清清。但是,一個人逛吃逛吃,這樣的地方也是再惬意不過了。

「555天吃遍中國」第108天 山西 晉中
「555天吃遍中國」第108天 山西 晉中
「555天吃遍中國」第108天 山西 晉中
「555天吃遍中國」第108天 山西 晉中
「555天吃遍中國」第108天 山西 晉中
「555天吃遍中國」第108天 山西 晉中

灌腸+煎灌腸

「555天吃遍中國」第108天 山西 晉中
「555天吃遍中國」第108天 山西 晉中
「555天吃遍中國」第108天 山西 晉中
「555天吃遍中國」第108天 山西 晉中

灌腸是榆次特有的一種風味小吃,使用荞麥面制作而成,将荞麥面糊放于小碟中上籠蒸制而成,最終的成品呈一片片碗碟狀。

榆次灌腸傳統的食用方法是直接切塊後調入蒜、醋汁食用,口味是一種簡單的酸辛味,灌腸口感十分爽滑且麥香味濃郁,爽口開胃。後來也發展出煎灌腸等較為新式的吃法,口味鹹香,外殼油香酥韌,内裡綿柔粉嫩,滋味令人難忘。

「555天吃遍中國」第108天 山西 晉中

擦尖

「555天吃遍中國」第108天 山西 晉中
「555天吃遍中國」第108天 山西 晉中

擦尖是流行于山西省中部地區的一種面食種類,需使用一種叫做“擦尖床”的專門工具制作,該工具也是一種金屬闆帶孔結構,孔為扁圓狀,因而擦出的面為邊緣不規則的扁條型。擦尖以高粱面白面混合而成的雜面制作為主,澆上菜鹵或肉鹵攪拌均勻後能充分挂味,爽滑的入口之感再搭配上柔韌而有嚼勁的後續口感,大口大口刨食就是對它最大的喜愛。

「555天吃遍中國」第108天 山西 晉中

剔尖

「555天吃遍中國」第108天 山西 晉中
「555天吃遍中國」第108天 山西 晉中

剔尖是另一種晉中南部普遍食用的面食,無需特制工具的輔助,一隻巧手和一隻筷子,在一撥一甩之間便可化腐朽為神奇,也是以這是一種極其考驗做面師傅的面食。剔尖面兩頭細,中間寬,通常的長度基本就是手指的長度,不長也不會短。就其口感而言,有些類似短版的刀削面,質地較硬,久嚼不爛,喜歡勁道口感的人一定也會喜歡剔尖面的紮實之感。

「555天吃遍中國」第108天 山西 晉中

老豆腐

「555天吃遍中國」第108天 山西 晉中
「555天吃遍中國」第108天 山西 晉中

豆腐腦兒遍布中國各地,但在山西它常以“老豆腐”的名号出現在大大小小的早點攤上。就其食物而言,豆腐本身略老于其他地區的豆腐腦,但還遠遠夠不着正常意義上的“老豆腐”,再澆上一層厚厚的由海帶、黃豆、粉條等制作而成的鹹香鹵子,雖然談不上特别之處,但是一個老山西隻消一眼就能認出這是山西的老豆腐,也一定能勾出他的一溜口水。

「555天吃遍中國」第108天 山西 晉中

老火鍋

「555天吃遍中國」第108天 山西 晉中
「555天吃遍中國」第108天 山西 晉中
「555天吃遍中國」第108天 山西 晉中

在大同沒有吃上的山西老火鍋,最終還是在榆次補上了。山西老火鍋與暖鍋較為類似,本質上仍是北方式火鍋的一種變體,一口銅鍋下炭火燃燒着,食材一層層碼放起來,吃得就是個熱鬧歡騰、推杯換盞。具有山西地方特色的食材基本都能在一口火鍋中一次嘗遍,如五花肉、丸子、豆腐、白菜、粉絲等,算不上山珍海味,更沒有複雜滋味,在一口一口滾燙鹹香中,腸胃的飽足、心情的滿足,在熱鬧團圓中不斷升騰。

也許,待白晝更短、天氣更涼,這口火鍋,便愈加味濃吧。

「555天吃遍中國」第108天 山西 晉中

以完整的晉中市而言,它太大太大,有好些被高山溝壑阻隔的縣市,它們都有着一些自己獨特的吃食,此番無法一一前往,隻得留待他日再深入挖掘。不過......

明天,平遙見!

「555天吃遍中國」第108天 山西 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