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吃青團子、插柳戴柳……姑蘇居民感受清明傳統民俗

作者:紫牛新聞

在蘇州,有各種各樣饒有趣味的清明民俗,3月28日,蘇州姑蘇區雙塔街道百步街社群居民們一起吃青團子、插柳戴柳、放風筝,感受獨屬于蘇州人的清明民俗。

吃青團子、插柳戴柳……姑蘇居民感受清明傳統民俗

青團子、焐熟藕是蘇州清明的節令食品,早在清代蘇州吳縣人顧祿所著《清嘉錄》中提到徐達源《吳門竹枝詞》:“相傳百五禁廚煙,紅藕青團各薦先。熟食安能通氣臭,家家燒筍又烹鮮。” 社群居民陳珊說:“青團子是用麥苗葉取汁,經石灰點化澄清後調米粉做成的團子,可放入豆沙等餡心,色青而味香。而焐熟藕酥中帶糯,風味獨特。每到這個時節我總要去買點嘗嘗。”

吃青團子、插柳戴柳……姑蘇居民感受清明傳統民俗

俗語雲:“清明不戴柳,紅顔變皓首。”蘇州人的清明節要插柳枝、戴柳枝。插楊柳,就是把折下的一兩枝柳枝,插于門邊,或系于門框,用以辟邪。而戴柳圈簡稱“戴柳”,就是把折下的柳枝條,圈成一個圓圈,大小正好以套在頭上為宜。社群居民漆蘇元在門邊插上柳枝,并說,“戴一個柳圈,少年兒童們可以免虿毒、避厲疫。”

吃青團子、插柳戴柳……姑蘇居民感受清明傳統民俗

“來,我們來碰一碰雞蛋,看誰是今天的蛋王”。小朋友們手握雞蛋相碰,個個笑得合不攏嘴。清明碰蛋這個習俗可溯及六朝時代。碰蛋的時候,先碎的那個蛋就輸了,赢的蛋繼續與其他雞蛋“決鬥”。最後勝出的蛋王,要獻給在座年齡最長的長輩,祝福他長命百歲。而碎殼的蛋,也要剝開吃掉,有着“子孫後輩們破殼而出,出人頭地”的美好寓意。

吃青團子、插柳戴柳……姑蘇居民感受清明傳統民俗

放風筝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過去,把風筝放上藍天後,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帶來好運。“拉一拉風筝的線,看看這風筝能飛多高。”當天,居民們來到盛家帶,在感受春天的同時,也體驗一下放風筝這一傳統習俗。 “一二三,加油。”當天,小朋友們還分成兩組開展拔河比賽,氣氛熱烈而高漲。拔河據說發明于春秋後期,唐玄宗時曾在清明時舉行大規模的拔河比賽,從那時起,拔河成為清明習俗的一部分。

吃青團子、插柳戴柳……姑蘇居民感受清明傳統民俗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周曉青 通訊員 王莉莉

校對 丁皓宇

來源:紫牛新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