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努力做到忠誠幹淨擔當——團十八大以來共青團嚴抓團幹部隊伍管理工作紀實

作者:美食家的小眼睛

團幹部是從嚴治團的“關鍵少數”。團十八大以來,全團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新時代好幹部标準和對團幹部“堅定理想信念、心系廣大青年、提高工作能力、錘煉優良作風”重要要求,把從嚴管好團幹部隊伍作為推進全面從嚴治團的重要任務,以探索完善專挂兼相結合的幹部工作機制為抓手,着力推動建設有活力、有筋骨、善作為的團幹部隊伍。

團幹部選拔使用的科學性不斷提升

“感謝組織給我提供了一個更廣闊的平台,我一定竭盡全力做好團的各項工作,全心全意為村裡的青年服務。”90後任宏帥是山西省大同市廣靈縣百疃南莊村的報賬員,在基層團組織換屆選舉中被選為村團支部書記。

去年3月至8月,團山西省委成立全省團組織換屆工作上司組,推動117個縣(市、區)的1061個鄉鎮團組織與黨組織換屆同步完成。一批和任宏帥一樣政治素養高、事業為上的年輕人組成新一屆團委上司班子,為基層團組織注入了新鮮血液。

“身份、職業、職級并不是首要考慮因素,主要還是看青年的事業心和政治素質。”在甘肅省平涼市靈台縣,政治标準也貫穿于團幹部選育、培養、成長全過程。團靈台縣委突出“知青少年、懂青少年、愛青少年”的重要要求,嚴把團幹部選配“入口關”,将各領域優秀人才越來越多地吸納到共青團隊伍中來。

在上海,團上海市委直屬機關設立了“五個堅持”用人導向,把“堅持從對黨忠誠的高度看待幹部是否擔當作為”放在首位,每月舉辦直屬機關“學習講堂”和“學習論壇”,讓更多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的幹部脫穎而出。

自2016年改革以來,團中央通過運用組織化選配、社會化選配、團内基層選配、直屬機關選配4種方式共選配挂職幹部202名,重點面向黨政幹部、專家學者、青年典型、團學組織骨幹4類群體選配兼職幹部89名,推動實作了幹部來源多樣化,打造了一支專挂兼職相結合的幹部隊伍。

大學生拉馬德偉就是兼職團幹部隊伍中的一員。“從最開始簡單的志願服務,到與社群群衆無話不談,真真切切為他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成為四川省廣元市利州區南河街道兼職團幹部後,拉馬德偉的生活在走進社會、走進基層中變得忙碌而充實。

2021年11月,廣元市利州區與廣元市的5所高校啟動校地合作,公開選拔拉馬德偉等28名優秀青年到基層兼職擔任團幹部,開展團幹兼職、志願服務、實習見習等工作,持續為基層團幹部隊伍注入青年元素。

“我們鎮負責團委工作的就我一人,心有餘力不足,能否幫我協調鎮黨委,增加一定的工作力量?”在和團安徽省滁州市定遠縣委上司班子談心時,團定城鎮委書記張楊吐露心聲。

近年來,團定遠縣委創新“雙向約談”制度——縣級團委上司班子主動約談基層團組織負責人和接受基層團組織負責人約談,基本實作了100餘個基層團組織上門約談全覆寫,進一步健全了團幹部管理管理機制。

從嚴治團,關鍵在“管”。團廣西區委建立“一任一免”“不配不免”“獎懲并重”的團幹部配備“倒逼”機制,推動市縣團幹部免職與任職同步考慮、同步推進。

團陝西省委通過制定《拟任職團幹部團務基礎知識考試辦法(試行)》,對拟任職團幹部開展任前考試,考試成績成為向黨委組織部門回報協管意見的重要依據。

去年,團雲南省委對工作推進緩慢的3個州市的團委書記、5所高校的團委書記進行約談,敲響了團幹部履行團組織主業主責的警鐘。

團幹部履職盡責的硬本領顯著增強

“經過一年的實踐證明,OKR考核法(目标與關鍵成果考核法)能有效地發揮團幹部内生動力,提升團幹部政治素養。現在已推行到全市各基層團組織中。”去年,團雲南省蒙自市委将不少企業廣泛使用的OKR考核法運用到團幹部管理、教育訓練中,強化團幹部的思想淬煉、政治曆練、實踐鍛煉、專業訓練,引領廣大團幹部真正成長為黨的青年群衆工作的“行家裡手”。

團蒙自市委對标團中央關于縣域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目标要求,每個季度,由縣級團委下發工作目标到各級團組織,團幹部根據自身工作方法,聚焦政治素養提升要求及工作薄弱方面,為自己制訂并完成季度目标。

提升政治理論修養既是黨對團幹部一以貫之的要旨,也是團幹部安身立命的看家本領。為此,團江西省委組織開發了《蘇區幹部好作風與團幹部的健康成長》等一批特色團幹部教育訓練課程。團四川省委遴選20餘名省級以上“兩紅兩優”優質師資參與精品課程錄制,組織鄉鎮(街道)團幹部參與教育訓練,深入學習領悟課程知識。

團幹部教育教育訓練是團幹部隊伍建設的先導性、基礎性、戰略性工程。為優化團幹部教育訓練機制,建構分級分類的團幹部教育訓練體系,團十八大以來,團中央組織部直接組織各類團幹部教育教育訓練主體班次114個、參訓人數合計10873人。

2019年,團黑龍江省委首次将基層團幹部能力提升專題教育訓練班納入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省委黨校省本級教育教育訓練重點班次計劃和省委黨校學員選調專項計劃,主辦為期9天的教育訓練班,以問題為導向,聚焦基層團組織的重點工作,解決基層團幹部的現實需求。

在教育訓練陣地建設和師資保障上,團中央建構起以中央團校、全國青少年井岡山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為龍頭,各級團校、團幹部教育教育訓練基地互相補充、布局合理的教育訓練陣地架構,實作優質教育訓練資源共建共享。

團内蒙古區委在全區範圍内開展團幹部上講台技能大賽,表現優異的選手被納入内蒙古青年講師團。

團安徽省委則着力打造“全省基層團建重點工作研究排程中心”,完成《基層團組織規範化建設》等課程備課任務,幫助省團校培養“摸得清基層、上得了講台、寫得好文章”的師資隊伍。

随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團四川省委、團重慶市委以此為契機,創新實施“川渝青訓營”團校合作創新工作項目,共建“川渝青少年工作者教育訓練基地”,促進兩地團幹部交流、學習。

團幹部擔當作為的精氣神進一步提振

“今天是集中服務日,我再次來到雨花軟體谷。新冠肺炎疫情對企業的影響确實很大,出口訂單量銳減,滿倉庫都是積壓的訂單……”這是江蘇省南京市雨花台區一名團幹部的團情日記。

自2020年10月“聯青服務站”開展工作以來,江蘇省市縣鄉四級2032名團幹部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則,下沉到村(社群)一級,開展“一月一主題”“集中服務日”等活動,協助做好核酸檢測和疫苗接種的宣傳動員工作,在與青年緊密聯系中轉變工作作風,祛除“官本位”思想和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傾向。

據了解,團中央機關全體專、挂職幹部每年深入基層、聯系青年的時間不少于45天,2021年團中央機關幹部聯系基層組織天數總計7767天,開展理論宣講638場,覆寫10.39萬人。

近年來,在黨中央書記處直接上司下,共青團和青聯、學聯學生會、少先隊圍繞強“三性”、去“四化”改革目标,認真推動實施9個改革方案,在深入推進改革攻堅中強化信念,建設團内良好政治生态。

2020年,廣東省團校加挂“廣東青年政治學院”牌子,正式踏上建設“黨在青年工作領域特色鮮明的政治學校”的新征程。這也是全國首個省級團校改革方案《廣東省團校改革方案》出台以來,團廣東省委再次明确團校應逐漸剝離學曆教育,要以青年工作智庫和團幹部教育訓練為主要職責。

“作為第一團支部書記,要搞好村級團建工作,自覺服務于脫貧攻堅大局。我到村裡來,也是想為大家幹點實事。”2020年,90後退役大學生士兵劉國治響應團組織号召,主動請纓到河南省信陽市新縣畈鎮七龍山村擔任第一團支部書記。

強信念、轉作風,更要壯筋骨。在河南,團河南省委聯合省委組織部、原省扶貧辦在全省開展“第一團支書”工作,萬餘名像劉國治一樣的“第一團支書”投身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疫情防控第一線,在基層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

據統計,團十八大以來,團中央直屬機關共選派17名幹部參與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工作,選派5名幹部參與援疆援藏、支援西部地區和革命老區,為鄉村引入了青年“活水”。

團幹部幹事創業的原動力有效激發

“我們回到家鄉就是為了改變家鄉、發展家鄉,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貢獻大學生的一份力量。”在陝西省西安市藍田縣安村鎮新華村黨團廣場上,村團支部兼職副書記王晨語說道。

王晨語來自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在通過團藍田縣委考核後,回鄉擔任為期1年的“線上+寒暑假”基層兼職團幹部。

為破局團幹部“選培用”,強化團幹部考核标準,團藍田縣委堅持嚴管與厚愛結合、激勵與限制并重,規定基層兼職團幹部需簽訂兼職團幹部目标責任書,在任期内必須開展一次黨史學習教育主題宣講、參與推動一個志願服務項目、結合藍田經濟社會發展撰寫一篇調研報告等“七個一”内容,并将完成效果等作為基層兼職團幹部考核名額,樹立重實幹、重實績的用人導向。

去年,縣域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擴大試點以來首個以地市級黨委名義出台的專門關于深化團幹部隊伍建設改革的檔案,在貴州省銅仁市落地。

該份檔案以市縣兩級團委機關特别是區縣團委班子為重點,聚焦團幹部管理使用缺乏群團組織特點、來源管道單一、限制激勵機制不夠健全等突出問題,在團幹部培養、考核等多方面提出牽引性、創新性、突破性的具體舉措。

用好紀律這把“戒尺”,首先要從團幹部嚴起。團中央直屬機關加強日常監督,建立内部巡視制度、紀律檢查建議書制度,建立紀律監督員工作機制,馳而不息正風肅紀,切實強化紀律限制。

團廣東省委出台《廣東共青團團内監督執紀工作指引(試行)》,明确各級主體責任,從線索處置、初步核實、結果處置、複核調查等方面規範團建監督執紀工作流程。

團江西省委出台《關于加強團省委上司班子政治建設、改進工作作風、提升履職效能的辦法》,深入查擺整治“怕、慢、假、庸、散”頑疾,僅2020年就通報批評了21名履職不力、作風不實、弄虛作假的團幹部。

戒尺打手闆,不僅要讓受罰者感到疼,還要讓周圍人聽到響,同時受到警示教育。早在2017年9月召開的全區共青團改革攻堅電視電話會議上,團新疆區委就尖銳地提出了一些地方團幹部不像團幹部、團組織不像團組織、團員不像團員的“三個不像”問題。此後的一年多時間,團新疆區委打出從嚴治團“組合拳”,問責處理各級團幹部203人、團員63人,對19起工作不嚴不實的典型案例點名道姓公開曝光。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姗姗 通訊員 胡靜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