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依據天性進行教育的思想确立</h1>
昆體良雖然是古羅馬著名的教育家和辯論家,但是他本來是出生于西班牙地區,随後跟随父親一直住在羅馬生活和學習,由此他本人對于羅馬有着強烈和深厚的感情。
公元58年,昆體良在吹到西班牙主要從事律師行業,這給他在此之後的口才鍛煉,特别是辯論能力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在西班牙大緻生活和工作了十年昆體良,再次回到了羅馬,并且長期從事雄辯術教育。

昆體良有着非常缜密的邏輯思維,他同時教授古希臘語和拉丁語兩門雄辯術課程,同時負責一定的法律辯護,這使得昆體良在當時的羅馬,有着非常高的知名度,為他此後能夠取得巨大成就,奠定了群衆基礎。
昆體良在長期的學生教育中,獲得了大量的經驗,同時結合自己的整理和探索,逐漸摸索出了一套,成體系的教育原理,集中展現在他在公元92年成型的《雄辯術原理》一書中。
昆體良本人在長時間和孩子打交道的過程之中,他意識到了孩子的天性對于教育,實際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用。
他承認每個孩子的天性,都會有着這樣或者那樣的差別,并且在人的整個發展過程中,天性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強大的,而天性實際上也決定着每個孩子,究竟需要采取何種的教育模式,這也是孔子所提倡的因材施教。
在昆體良的教育理論當中,天性是一種原材料的存在,何為原材料?原材料就是一切産品,或者最終成型物品的基礎性成分,由此可見昆體良本人對于孩子天性的重視程度,是非常之高的。
正因如此,昆體良堅決主張在推行人的教育,或者指定教育方案之時,一定要充分尊重每個孩子獨有的天性,并盡力将其融入進去,打造一個全面的深刻的合理的教育體系和思想。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6">強調教育應從小抓起,發揮兒童不同時期的學習優勢</h1>
昆體良對于古羅馬,乃至今後人類教育史的貢獻,除了要充分尊重每個人,從誕生之初獨有的天性之外,他更是制定了一系列的教育思想和原則。
比如他認為,一個人在孩童時期,其實是他的心理和生理,都在快速成長的時期,這個階段孩子的各個方面都不成熟,是以要主抓這個時期,向其進行知識的灌輸,由此能夠保障孩子,從小就能夠接收到高效率的教育。
與此同時,昆體良認為每個孩子雖然天性不同,或者每個孩子在早期階段,都有着不同的性格特點,但是他們大緻都要經曆過相類似的生長階段。
是以,昆體良認為應該針對兒童的不同階段,設立不同的教育内容,這種因時段進行教育的方式和思想,對于古羅馬的教育體系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
昆體良的認為一個人在處于兒童時期,正是記憶力、了解力快速強化的關鍵階段,是以在制定教育内容和采取教育方式之時,一定要尊重兒童時期在一個人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昆體良更加重視家庭教育在兒童時期的重要性,他認為兒童與學校和教師的交往時間有限,在此前大部分時間都是與父母親人生活在一起,是以家庭教育的影響是重中之重、潛移默化的。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7">學校教育具備天然的優越性</h1>
昆體良在《雄辯術原理》一書中,對于一個人在各種階段所接受的教育,以及所能夠接受教育的強度都做了比較全面的闡述。
在兒童階段,昆體良強調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是以他認為兒童的父母和親人,作為在整個階段接觸兒童時間最長、最頻繁的群體,應當肩負起兒童身心教育和健康發展的重任。
而随着兒童逐漸長大之後,其開始頻繁與學校和老師進行接觸,此時昆體良就開始強調老師以及學校,在兒童教育體系中的重要性。
古羅馬人當時的習俗,其實是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去接受過高和過長時間的教育的,因為依照羅馬人務實的性格來看,他們似乎認為自己的孩子,在接受了基本的生存技能,和生活經驗知識的教育之後,沒有必要再去接受無用的、虛無缥缈的教育。
是以當時學校,特别是高等學校在古羅馬的社會地位和重要性是非常低的,這在昆體良本人看來,無疑是一個人接受教育及其成長過程的災難所在,他認為一個人在逐漸度過兒童階段之後,學校便成為其身心健康能否正常發展的主導者。
是以昆體良一再在當時的羅馬,極力宣揚學校存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以說學校以及老師,能夠普遍為古羅馬人所接受,這離不開昆體良本人的頻繁活動和宣傳。
在昆體良的遊說之下,古羅馬人傳統的教育思維開始發生了改變,他們一改往常保守的教育思想,開始注重對于自己子女的身心健康教育。
特别是在接受更高等級的教育之時,他們已經滿懷接受的心情,這對于古羅馬能夠進一步步入輝煌發展階段,同時為國家提供和培育更多的治國理政之才,奠定了重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