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版“抗倭援朝”,大明王朝三大王牌部隊,聯手打殘日本第一軍團

提起抗日這個詞,很多人想到的是近代的抗日戰争,其實早在明朝的時候,就有一場著名的抗倭援朝,也就是明朝和豐臣秀吉統治的日本,“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雖然不喜歡明朝的腐敗,但對于明朝還是非常佩服的,也是中國古代熱武器運用的頂峰。

這個古版“抗倭援朝”指的是萬曆年間的北韓戰争,時間在1592年到1598年,其中最輝煌的戰役就是平壤之戰,大明王朝三大王牌部隊參戰,聯手打殘了小西行長的第一軍團,也成為這次戰争的轉折點。

古版“抗倭援朝”,大明王朝三大王牌部隊,聯手打殘日本第一軍團

戚家軍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場戰役的背景,15世紀時期的日本士兵,雖然看不起他們的“村戰”,但那時候的日軍也是經過一系列戰争的百戰精銳,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後,以北韓拒絕攻打明朝為由,直接入侵北韓,(當時北韓是明朝的附屬國)戰争初期日軍處于優勢,一個月的時間攻陷北韓的王京漢城。

萬曆皇帝也是有血性,接到北韓使者的求救,直接發出抗倭援朝的指令,其實也就是覺得丢臉,畢竟打狗也要看主人不是,再加上朝堂的武将都不服氣,于是李如松成了抗倭援朝的總指揮。

古版“抗倭援朝”,大明王朝三大王牌部隊,聯手打殘日本第一軍團

倭寇

咱這位老李可不簡單,從小就骁勇善戰,老師是徐渭,承父蔭授指揮同知,一步步從神機營右副将到中軍都督府佥事,可謂是身經百戰,随老李出征的有當時大明王朝三大王牌部隊:遼東鐵騎、神機營和戚家軍共四萬人。

遼東鐵騎的鼻祖是李成梁父子,也可以說李家軍,剛開始主要由遊俠組成,裝備精良訓練有素,主要是應對女神部的叛亂,其中努爾哈赤的父親和祖父,都死在遼東鐵騎之下,标配弓箭、腰刀、三眼铳等,冷兵器玩到巅峰的部隊。

古版“抗倭援朝”,大明王朝三大王牌部隊,聯手打殘日本第一軍團

李如松

“及戰多用鐵騎,列為橫陣,發弓矢沖賊,若賊陣不動,則緩緩退之再沖。十數次之後,堅陣無有不潰者”

神機營是明朝京城禁衛軍三大營之一,專門掌管火器的特殊部隊,即使到了清朝也是延續了明朝軍制,說白了就是皇帝的保镖。

永樂五年,明成祖朱棣親征漠北後,提出“神機铳居前,馬隊居後”的作戰原則,也就是神機營配合步騎兵作戰。

古版“抗倭援朝”,大明王朝三大王牌部隊,聯手打殘日本第一軍團

神機營

神機營編制步兵3600人,騎兵1000人,炮兵400人,裝備火器有霹靂炮(步兵火铳)、大連珠炮(多管火铳)、手把口(炮兵防身用手铳)、盞口将軍(野戰重炮)等,當時世界最強熱武器部隊。

戚家軍又稱義烏兵、浙軍等,明嘉靖年間成軍與浙江義烏,剛開始主力是義烏的農民和礦工,總兵力四千人,成立以來以嚴明軍紀,職業化訓練水準,百戰百勝的戰績,高達十餘萬級的斬級記錄著稱,明曆史上有名的常勝将軍。

古版“抗倭援朝”,大明王朝三大王牌部隊,聯手打殘日本第一軍團

1593年,李如松包圍平壤城,城内是日将小西行長的第一軍團共計2.5萬人,李如松采用三面圍攻、東面設伏的作戰部署,自己率領步炮混合旅主攻平壤大門七星門,吳惟忠率戚家軍輕騎團奇襲平壤城制高點牡丹亭,祖承訓、駱尚志率部分重裝步兵,喬裝成北韓士兵在南門原地待命。

李如松和神機營都明白,相比于倭寇而言,大明更勝一籌的是射程更遠的火器佛朗機炮,于是拉開距離先給守城的倭寇一番火力壓制,然後再開始攻城,戰鬥從一開始就進入白熱化,從黎明殺到正午,這時候戚家軍順利拿下平壤城制高點牡丹亭,李如松部信心大增,身先士卒。

古版“抗倭援朝”,大明王朝三大王牌部隊,聯手打殘日本第一軍團

平壤之戰

當時,已經殺紅眼的小西行長,看到南門的僞朝軍不敢攻城,于是指令南門守軍火速馳援七星門,結果正中調虎離山之計,南門失守後,倭寇的戰鬥意識瞬間崩潰,大明遼東鐵騎潮水般湧進城内,小西行長見大勢已去,率殘部連夜過大同江東逃,結果又被東面埋伏的明軍截殺。

平壤之戰,擊斃日軍一萬多人,小西行長的第一軍團基本被打殘,日軍隻能退縮到東南沿海,一舉扭轉了北韓戰局。此後經曆碧蹄館之戰後,明日雙方開始議和,但豐臣秀吉拒絕接受萬曆皇帝的冊封,于是又有了1597年的第二次北韓之戰,後因豐臣秀吉去世,日軍從北韓半島撤退告終。

古版“抗倭援朝”,大明王朝三大王牌部隊,聯手打殘日本第一軍團

北韓戰争局勢圖

萬曆年間的兩次北韓戰争,說起來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就是影響深遠,豐臣秀吉家族勢力被削弱之後,德川家康統一日本,奠定了東亞三國幾百年的和平局面;而大明王朝的國力也有削弱,特别是遼東地區的軍事實力,這就給了建州女真人努爾哈赤部發展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