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陳一良|全國兩會報道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萬豐集團董事局主席陳愛蓮建議加快我國航空運動産業化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萬豐集團董事局主席陳愛蓮
2010年11月14日,國務院、中央軍委《關于深化我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見》對外釋出。随後,國家發改委、工信部、民航局等相繼響應,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進通航産業的發展,國内航空運動領域也随之迎來發展的春天。
陳愛蓮稱,從發展現狀來看,我國航空運動基礎業态形成。預計截至2020年底,我國将建成500多個通用機場,航空運動産業經濟規模達到2000億元,飛行營地建立2000個,各類航空俱樂部成立1000家,參與消費人群達2000萬人。未來十五年,我國低空空域的開放,将推動通航産業的爆發性增長,催生萬億産值新興産業。
陳愛蓮認為,航空運動在我國經濟新發展格局中具有三大發展前景。
其一,通用航空産業與體育産業深度融合,發展成為新興産業,其中低空旅遊項目的開展,同時還為旅遊産業提供了新的旅遊業态;其二,航空運動賽事活動、航空飛行營地等,極大地豐富和提升了億萬群衆的休閑生活及品質,其釋放出的消費熱情,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内生動力;其三,航空運動的持續發展,将撬動一個萬億級消費市場的形成,進而帶動通用航空器生産制造與通用航空營運發展。
陳愛蓮同時指出,由于低空管制、地面保障、機場和飛行人才不足等原因,我國航空運動存在發展相對滞後,發展水準不高的問題,主要表現在航空運動産業整體發展層次不高,結構不盡合理;航空運動基礎設施和航空運動俱樂部數量少,産品和服務有效供給不足;大衆航空休閑運動意識不強,消費意識激發不夠;航空運動管理職能交叉,政策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等。
對此,陳愛蓮提出三項建議:
一是深化航空運動産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化航空運動産業配套政策支援力度。完善政府在航空運動領域行業準入、安全監管等方面的管理服務職能,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持續推進“放管服”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依法履行好航空運動活動相關審批職能,實施負面清單管理,促進低空空域有序開放。推進各級航空運動協會改革,發揮其市場服務的主體作用。
二是規範航空運動行業法律法規管理,完善航空運動産業安全監督管理體系。完善航空運動産業法律法規體系,修訂《航空法》、制定《航空運動競賽活動管理條例》和各航空運動項目管理辦法,規範航空運動經營體系和市場行為。鞏固發展航空體育空管建設成果,融合軍民航監管資源,結合網絡和移動裝置定位技術創新航空體育空管手段,創新“主動監管”模式,探索将空管監視技術納入器材制造及市場準入标準。
三是鼓勵社會投資培育航空運動市場,強化航空運動産業專業人才培養。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作用,支援符合條件的航空運動企業上市,加強債券市場對航空運動企業的支援力度,鼓勵金融機構拓寬對航空運動企業貸款的抵質押品種類範圍,積極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引導社會力量建設營運航空運動設施,推動開展航空運動領域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示範。利用各地體育産業投資基金等現有管道,引導社會力量參與航空運動産業。
責編:姚坤
(版權屬《中國經濟周刊》雜志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