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訪十點讀書創始人:書店如何打造新零售模式

專訪十點讀書創始人:書店如何打造新零售模式

圖檔來源:unsplash.com

國小升國中的那年,林少以全鄉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縣裡的重點國中。在縣城的三年裡,面對新鮮的世界和成長的困惑,林少迷戀上了縣城遊戲廳。

“那個時代如果有網吧,我一定是一個網瘾少年。”十點讀書創始人、CEO林少告訴钛媒體,那段時間,腦子裡都是遊戲和大俠夢。一時間,他從“别人家的孩子”,變成了“别人家的熊孩子”。

後來,中考失敗了。挫敗帶來的迷茫,讓十四、五歲的林少有點頹廢。加上爸爸媽媽也是很生氣,自己就更加覺得人生都暗淡了。

幸運的是,在一個無所事事的下午,在小縣城的書店裡,林少遇到了一本書——路遙的《人生》。書的扉頁上有這麼一句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隻有幾步。”

他突然醒悟過來,也許現在的改變,就是人生道路上緊要處。是以我開始拼命努力讀書,如願考上了理想的大學,也是以愛上了閱讀。

這也成為了林少創辦十點讀書項目的初衷。自2014年成立至今,十點讀書目前業務範圍覆寫文學、電影、教育、視訊、短視訊、直播、新零售空間等領域,目前總使用者量超過8000萬,定位為以讀書為入口的文化生活的平台。

<h2>專屬的“城市文化公園”</h2>

可以說,十點讀書的創辦以及後續的飛速成長,是受益于閱讀線上化和數字化轉型的浪潮。然而,就在實體書店被普遍唱衰的大環境下,十點讀書計劃加快線下書店布局的步伐。

林少給钛媒體的理由是,當年小縣城的書店,給了他很多的閱讀空間,也給他建構了一個非常美好的閱讀世界,培養閱讀習慣。這種閱讀習慣的培養,對他之後的人生軌迹,産生了很大的影響。

“人生很多迷茫、艱難的時刻,都是閱讀在給自己指引,我覺得我是因為書店受益,也希望閱讀、希望書店幫助更多人更多人。”林少說。

但這也不僅僅是個人情懷的考量,據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釋出的《2020-2021中國實體書店産業報告》顯示, 2020年,雖然中國大約有1573家書店關門,但有4061家實體書店新開面世。新開書店數量遠遠超過關門書店數量,全國純新增書店約2488家。

“跟十年前很不一樣,十年前有書店關閉潮,對書店的打擊非常大。是以,文化消費是最具潛力的消費領域之一,随着科技的發展,更多時間講花在精神領域。”林少告訴钛媒體。

書店是城市中重要的文化消費場所。大家去書店、去商場,不僅僅是買買買,也可以去消磨、去”浪費“、去放松。書店是一個場,是一個文化場,希望迷茫的人在書中找到心靈的栖息地。

公司總部位于廈門,為了試水實體書店業務,此前,十點讀書在廈門開了兩家書店。今年,随着疫情逐漸得到控制,林少團隊決心出走廈門,第一站,來到了長沙。選擇長沙,因為長沙的使用者群體排在平台前十,這是一座有強閱讀需求的城市。

每座城市都擁有自己獨特的性格,該如何參與和融入本地的精神生活呢?

長沙書店的定位是“新浪潮”。對于長沙城市生活的了解,林少認為,長沙是一個新潮與文化底蘊相融合的城市,長沙人愛學習、愛閱讀的習慣也吸引着十點書店的到來。結合長沙城市濃厚的文娛特質,新新家庭、上班族及新青年群體特征,因而長沙店的主題定位為“閱讀新浪潮”是契合這個城市的文化特征的。

結合長沙城市濃厚的文娛特質,十點書店長沙店在業态組合、空間編輯、新零售模式方面,作了更新與創新。

比如說,在空間設計方面,在長沙的書店,結合長沙嶽麓山、湘江山水地貌,把綠植,樹木,瓦片,水紋,山脈的意向,流動的弧線書櫃與沖孔闆裝飾帶,如蜿蜒的水系、山脈。

專訪十點讀書創始人:書店如何打造新零售模式

十點書店長沙店空間設計

使用者去書店看書,可以添加店長微信。店長會把線上聽書内容推送給使用者免費體驗,繼而成為書店付費會員。除了可以線上上APP内聽1000多本之外書,還可以線下每月一杯咖啡,還有一些會員專屬的福利活動、課程等

<h2>書店如何打造新零售模式?</h2>

即便書店承載了人們對于文化生活的美好向往,但不能回避的一個事實是,目前中國多數書店難以盈利,尤其是在門店租金較貴的商業地産發達的地區。

此前,被視作書店新模式的标杆,開辟的由品牌帶動商場、書店與零售的“複合式經營” 模式的誠品書店,在深圳開業兩年不到的時間,難以為繼的消息,引發行業内外諸多讨論。

為何當下城市書店難以盈利?林少認為,除了網絡電商管道打折、房租成本等因素之外,書店行業的發展,相對來說比較慢,沒有那麼的”新“,尤其是在在數字化更新方面。

作為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十點書店并不單純隻想做一家線下書店,他們想做的是中國新零售書店。

何為書店新零售模式?在林少看來,首先,打通線上線下使用者資料和會員體系,創造一個線上線下跨邊界的“美好生活平台”。 其次,邀請書店使用者進入線上服務社群,享受線上内容服務、觀看文化直播等。此外,使用者可以通過書店線上的小程式,友善地購買咖啡、圖書等。

基于使用者營運的書店資訊系統,十點讀書做了很多嘗試。從外部選擇供應商,到内部自己研發優化,從H5到小程式、APP、微信,如何讓使用者進入私域,體驗更好的服務,這中間團隊經曆了非常繁雜的過程。

一開始他們做書店的時候,他們隻是将線上的業務線下化,将空間分為讀書、好物、咖啡、課堂四大闆塊。後來發現,隻是簡單地把線上内容線搬到線下,并不能讓使用者買單。

線上下,使用者更多的會在乎體驗、在乎陪伴,以及這個過程中的“互動”行為。以十點課堂為例,十點讀書App、小程式等有很多音視訊課程,線上非常受歡迎,但到了線下,則需要更長時間的陪伴、服務、解答、互動。

購物亦是如此。使用者來到書店,想要購買文創産品,需要去拿在手裡感覺,這個物品的擺放位置就非常重要,有時候還需要書店員工協助為使用者推薦、連帶物品推薦等。

隻有後端做了很多,前端才能帶來良好的會員體驗、使用者體驗。

不過,他認為,簡單地讨論賣書、賣咖啡,是對書店很淺層的了解。每家書店提供什麼樣的書、什麼樣的服務?要找到自己的風格靈魂,要了解自己的使用者群體是怎樣的一群人,繼而建立起自己的獨特的品牌信任感。

正如茑屋書店一開始定位在年紀稍長的使用者群體,十點讀書也有很明顯的使用者特征。女性群體占絕大多數,目前占比高達80%,林少稱,這并非刻意而為之,而是平台自然增長所成。

很早之前,團隊就觀察到背景資料中有很多女性使用者,而女性使用者相對比較活躍,愛閱讀、愛分享、愛消費。于是他們會根據這些資料不斷去調整、疊代,慢慢女性使用者就越來越多,内容也越來越适配。

短期内先把女性使用者服務好,是十點讀書認為的品牌的差異化特性。而媽媽人群和親子人群,是平台非常活躍非常核心的消費人群。從長遠來看,他們希望以此輻射到希望更多的大衆人群,更多的家庭人群。(本文首發钛媒體APP,采訪、撰文|李程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