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華書店到底為何屹立不倒?0102​0304​

我們活在一個詭異的世界——這麼漂亮,又能終身厮守的書,隻須花相當于看場電影的代價就能擁有。

——《查令十字街84号》

文 / 巴九靈

開學了,很多家長都松了一口氣:終于能把家裡的混世魔王送走,讓自己解脫一陣子了。

而在此之前的兩個多月裡,很多家長想獲得片刻的自由,都會選擇将娃“寄存”到一個安全的地方——新華書店。

新華書店到底為何屹立不倒?0102​0304​

暑假家長帶孩子到新華書店讀書

小巴小時候也沒少被“寄存”過,不過在新華書店還是很開心的,有書看,又涼快,小夥伴又多,還能接觸到新奇的文(wán)具。

不過說來也怪,大家在新華書店泡了兩個月,真正買書的人卻沒多少,就算買也不會買許多。

久而久之,很多人心頭就埋下了一個疑問:新華書店空調免費,看起來也沒多少生意,很多顧客還隻看不買,為什麼開了這麼多年都沒倒閉?

今天,小巴就和大家來侃侃這個話題。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6">01</h1>

在很多人眼中,新華書店是一間間零售圖書的門店。但實際上,新華書店是一張銷售網絡。

如今的新華書店,從屬性上看是企業,但它脫胎于事業機關。在解放戰争時期,解放軍每解放一座城市,都會首先開辦四大機關:

銀行:穩住金融,保護人民财産安全,維持生産

供銷社:提供糧油食品,保障民生

郵局:確定地區之間的通信聯系

新華書店:建立宣傳陣地,傳播革命思想

這意味着新華書店很早便擁有了可以覆寫全國的供應鍊。不要小瞧這一點,莫說改革開放之前,就是改革開放之後,能有此實力的企業也并不多。

新華書店到底為何屹立不倒?0102​0304​

1939年9月,延安北門外門市部開業毛澤東為新華書店題詞(圖源:紀錄片《新華書店》)

有這麼一張覆寫全國的大網,新華書店便很自然地在全國圖書發行生意中占據主導地位,在整個圖書産業鍊中擁有非常強的話語權。

假設某出版社出版了一版《三國演義》,定價50元,印制了10萬冊,想在新華書店銷售,進貨價格能談到多少呢?

大約是定價的六折,即新華書店以30元的價格購入,再完全按照定價銷售,每賣出一本,就能賺20元,毛利率達到40%。

那麼,如果這本書不受市場歡迎,隻賣出1萬冊怎麼辦?新華書店不就虧了嗎?

答案是:沒賣完的9萬冊,新華書店按進貨價退給出版社——這叫做寄銷制。而且,新華書店甚至不用先給錢再拿貨,而是先拿貨去賣,過兩三個月才結算一次,看看這個周期内賣了多少冊,按銷量來付錢。

這種結算制度,使得銷售方(新華書店)完全擺脫了庫存風險,反而讓生産方(出版社)壓力陡增,放在其他行業幾乎不可想象,但圖書行業有其獨特之處:

◎ 一是圖書沒有保存期限,理論上新華書店退還給出版社的書,還是出廠時的那本書,并沒有變成二手書;

◎ 二是新華書店的管道地位太強勢,絕大多數圖書想要大規模地售賣,忽視新華書店都是不可能的。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6">02​</h1>

有人會說,市場上也不隻有新華書店這一個管道,現在網絡管道那麼發達,誰還願意去線下買原價圖書啊?就算新華書店沒有庫存風險,店鋪營運費用呢?人員工資呢?銷量不行的話,還怎麼維持下去?

這些問題的答案,仍然藏在新華書店的曆史中。

因為新華書店原先是事業機關,又關乎國家穩定,是以它的門店建設屬于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都位于城市的核心地段。幾十年來,這些門店中的大多數都還一直保留着。

小縣城自不必提,即使是寸土寸金的大城市,也不例外。北京王府井、上海人民廣場、南京新街口、杭州延安路……都有新華書店的身影,而且全是自有産權。

新華書店到底為何屹立不倒?0102​0304​

1951年,王府井新華書店門前排隊買書的人

也就是說,對新華書店而言,營運成本中占比最重的店鋪租金為0,甚至為負。

舉個例子,在南京湖南路鳳凰書城有一家星巴克,與書城的入口毗鄰。看起來,大家都是打開門做生意,你賣書,我賣咖啡,單價也半斤八兩。但書城是收租的,星巴克是交租的。

果然,人世間的悲歡并不相通。

是以,在大城市,就算顧客們全都一毛不拔,隻想着來免費看書蹭空調,新華書店也不會虧錢。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8">03</h1>

在一些經濟不發達的地區,新華書店很難通過賣書獲得足夠的盈利,租金收入也沒有多少,但這會影響當地新華書店的正常運轉嗎?

仍然不會,因為新華書店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項收入——義務教育階段的教材教輔發行。

在過去,教材教輔的發行業務都是由新華書店承包的。後來,雖然國家放開了行業的準入,允許民營書商通過招投标的方式進入這一市場,增加一點競争,但是新華書店的龍頭地位早就難以撼動了。

四川省的新華書店,是A股上市公司新華文軒的子公司。從它的公開财報裡,我們可以看到教材教輔的發行業務比重有多高。

新華書店到底為何屹立不倒?0102​0304​

除了數量上的差異,還有毛利率上的差異。

2020财年,新華文軒教材教輔發行業務的毛利率為41.55%,與之相比,零售業務的毛利率為33.87%,網際網路銷售業務的毛利率更是隻有13.34%。

這當然不是因為教輔教材比一般圖書更貴——實際上,中國教輔教材的價格一直以廉價著稱——而是因為,這項業務的投入産出比很高。

教材開學直接送到學校,學校還能幫忙收錢、分發,教輔也不怎麼需要打廣告找顧客,顧客自己會找上門來,而且通常都是開學沒幾天就賣得差不多了,對庫存空間的占用很小。

新華書店到底為何屹立不倒?0102​0304​

新華書店教材倉庫從業人員在分類整理教材

是以,有股民評價,這項業務就是在“撿錢”。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2">04​</h1>

在産業鍊中有強勢的話語權,在黃金地段有自有産權鋪面,還牢牢掌控着旱澇保收的業務,這三大特性,讓新華書店有了穩賺不賠的底氣。即使面對當當網等網際網路書商的價格戰沖擊,其營收也穩如泰山。

不過,太為優渥的條件也誕生了新的問題。

前幾年,一些地方的新華書店管理者發現:

既然門店賣不賣書都一樣賺錢,那為什麼一定要賣書?幹脆把門店全租給星巴克們,躺着收租金不好嗎?

于是,有些地方的新華書店還真就這麼幹了。小一點的門店歇業,大一些的門店隻保留一小塊區域賣書,其餘區域出租。

新華書店到底為何屹立不倒?0102​0304​

北京某新華書店進門處的吧台

這種行為很快受到了主管部門的斥止:

新華書店雖然已經改組為自負盈虧的企業,但決不能忘記自己所承擔的文化職責,不能忘記自己宣傳陣地的身份。

而且,就算僅從市場的角度考慮,不開書店轉做“包租婆”也是不明智的。個中道理,要在民營書店身上尋找。

言幾又、方所、鐘書閣、西西弗、單向空間等民營書店,近年來不斷擴張,如今想找到一個沒開書店的購物中心,已然非常困難。是這些書店的書賣得夠貴,利潤能覆寫昂貴的商場租金?

當然不可能。真實情況是,購物中心為了吸引書店入駐,提供了定向的扶持政策,據媒體報道,在北京的成熟商業地産項目中,書店的租金隻有同樓層餐飲類租戶的三分之一。購物中心看中的,是書店的文化氣質以及它能帶來的人氣。

最典型的例子,是廣州太古彙的方所書店。在方所書店開張以前,一般群眾認為太古彙裡賣的都是奢侈品,太“高大上”,不想親近。而在方所開張以後,太古彙的客流量每年都有所增加,一度還成為了廣州市的網紅打卡點,沒去過方所都不能說自己去過廣州。

新華書店到底為何屹立不倒?0102​0304​

廣州方所書店人流爆滿

這便是書店的價值所在,也是新華書店值得思考的地方。

過去,新華書店是與圖書綁定,用圖書照亮了很多人的人生道路。如今,新華書店必須要跟上時代的變遷,轉向與閱讀和文化綁定。

值得謹記的是,這條轉變之路并不輕松簡單。舊時代輝煌過的企業,想要适應新時代,在人才儲備、管理經驗等方面,都有相當多的挑戰。

值得欣慰的是,一些地方的新華書店已經有所進步。不是說一定要像民營書店那樣,修葺一新,成為網紅地标,而是說要想辦法融入人們的生活方式。

有時候,哪怕隻是設定一塊閱讀區,提供幾把椅子,也一樣能讓人感受到書店的溫度與文化。

參考資料:

1. 新華書店雖然也能做網紅,但它真的不在乎

2. 從不打折也沒多少人買書,新華書店為何還沒倒閉?這要從延安說起

新華書店到底為何屹立不倒?0102​0304​

作者 | 林克 | 當值編輯 | 李夢清

責任編輯 | 何夢飛 | 主編 | 鄭媛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