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陽光城“生死時速”:11月直面40億償債壓力

作者:王琦 785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唐韶葵 上海報道

當下的陽光城,正在争分奪秒争取投資人票數。

自從三季報突發泰康系派駐的兩名董事投反對票事件之後,上周五(10月29日)陽光城(000671.SZ)股票開盤跌停,當天下午,陽光城緊急召開投資人會議,就第一筆即将到期的信托ABS積極與投資人磋商。

知情人士透露,陽光城希望與投資人達成一個共識是:先償還一半,剩下一半展期一年。據了解,目前這一方案還沒獲得最後通過,雙方還在努力達成一緻。

10月30日-10月31日這個周末,陽光城董事局主席林騰蛟與陽光城執行董事長、總裁朱榮斌都沒有閑着,一直在化解突如其來的債務擠兌危機。

11月1日,陽光城(000671.SZ)對債券持有人發出了一份化債方案,尋求交換要約和同意征求。

據了解,作為融資選擇方案之一,陽光城或将變現手中持有的興業銀行股份,以及與萬物雲交換的4.8%股權的變現。

截至目前,陽光城公開市場尚未發生實質性違約事件。

<h4>化債方案出爐</h4>

10月29日,陽光城第一次召開債券持有人會議,林騰蛟攜朱榮斌、陽光城執行副總裁吳建斌、CFO陳霓等高管團隊參與了會議,主要内容是針對将于11月8日到期的“20陽光優”給出化債方案。

知情人士透露,陽光城CFO陳霓對債務持有人提出了一個化債方案,請求先兌付一半,剩下的一半金額展期一年。該債券存量規模12.7億元,加上利息,規模13.53億元。

陳霓指出,如果債券持有人拒絕延長債券期限,公司很難如期兌付該債券。

截至記者發稿時止,大部分債券持有人對方案沒有提出過多異議,“難度好大,機會還是有的。”知情人士表示,目前陽光城還在對最後的結果做積極争取。最近幾日,陽光城相關人士及債券發行商都在接連加班。

21世紀經濟報道從多個核心信源處獲悉,對于第一筆即将到期的ABS,陽光城并非沒有能力全部付清,但是面對11月的整體債務規模,隻有通過談展期才能有序安排所有到期賬目。

通過梳理公開資訊獲悉,陽光城11月面臨的債券規模大約為40億人民币,包括一筆信托ABS “20陽光優”,發行規模12.7億,加上利息共13.53億;一筆4.99億的供應鍊融資,加上利息共5.17億 ;一筆2.47億美元的美元債,加利息折算人民币共17.34億;一筆6.365億的私募債,加利息共6.74億。

此外,查詢用益信托網可見,11月份,陽光城還有5筆信托即将到期,分别為:安順8号(荊州陽光城文瀾公館項目一期)特定資産收益權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第二期、第三期、第四期;至信1151号陽光城福興晟股權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第1期、第2期。不過,這5筆信托發行規模總共隻有約1.3億。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得一份陽光城于11月1日發出的境外公開市場的化債方案,顯示陽光城目前有8筆存續美元債,共計約22億美元。

陽光城希望與投資人達成交換要約:“部分兌付+部分新發債券”,具體方案如下:

1、對2023年2月到期的一筆可回售美元債(可回售期為2021年11月12日)、2022年1月和2022年3月到期的三筆債券,共計7.47億美元,發起交換要約。

2、每1000美元,現金償付2.5%。

3、新舊債券進行1:1交換。新發行的債券,票面利率10.25%,于2022年9月15日到期。

由此可見,化債方案不僅沒有對本金進行削減,還提高了票面利率,且交換要約的三筆債券展期時間都沒有超過一年,并且林騰蛟對這些債券都進行了個人附加擔保。這表明,陽光城正在積極努力争取不違約,隻是希望換取更多時間籌集資金。與此同時,陽光城也表示,對于這份化債方案,公司有足夠的财務資源償還債務。

方案需要得到85%以上的債券持有人同意,将于11月8日出結果。為加速推進方案,陽光城針對8筆債券修改了變更條款,給予持有人0.5%的同意征求費,并提出新債券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以及11月23日之前支付現金對價。

相比已經發生實質性違約的花樣年(01777.HK)、新力(02103.HK)、當代置業(01107.HK)等房企之前的“躺平”表現,陽光城目前還在積極争取投資人的同意票數。

<h4>三季報隐藏的危機</h4>

知情人士透露,陽光城對于“20陽光優”和“20華濟建築ABN001優先”的償債資金已備好,但如果沒有錢進來,11月份到期的美元債及私募債便沒錢還了。

三季報資料顯示,公司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為171.5億元,較去年底下降了34.06%,主要是公司償還到期有息負債所緻。

據陽光城公布的9月份經營情況顯示,公司1-9月共實作銷售金額1539.07億元,同比上升4.5%;銷售面積938.63萬平方米。

其中,陽光城9月單月實作銷售金額209.09億元,同比增長11.3%,環比增長9.9%。資料看起來不錯。

這或許也是泰康系派駐的兩名董事質疑三季報的主要原因。

根據10月30日陽光城内部會議透露出來的消息,公司新增融資來源主要有兩個,一個是林騰蛟持有的2.4億股興業銀行股權,價值約50億元可作質押;二是持有的萬物雲4.8%股權。今年8月陽光城和萬科股權對換時給予萬物雲估值約2300億元,4.8%股權對應估值約百億。但由于萬物雲沒有上市,沒有公允的估值,萬物雲實際可質押價值或有較大折扣。

如果上述兩個融資管道無法落實,陽光城還會存在實質違約風險。

三季度,陽光城的财報資料明顯下滑:營業收入114.00億元,同比減少18.24%;歸屬股東淨利潤9.19億元,同比少11.57%;扣非淨利虧損17.52億元,同比減少274.27%。

這并非陽光城一家的問題。作為行業頭部房企,萬科(000002.SZ)三季報的扣非淨利潤也呈現下滑。而中小房企利潤表現更差,比如大名城(600094.SH)前三季度扣非淨利潤約1695億,同比下跌94.81%;三季度這一資料為-2978億,同比下跌202.41%。

在融資收緊的當下,房企債券更容易發生機構擠兌事件。突陷危機,陽光城不會是第一家。

更多内容請下載下傳21财經APP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