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的風味小吃很多,有像豆腐腦樣酸甜的牦牛酸奶,有外硬内軟的鍋盔,有韌勁十足釀皮,有香甜的酥油茶,更有味道獨特的手抓肉,但最讓我們全家心怡的還是青海的尕面片。
饞人的青海尕面片
那天,我們一家三口從青海湖遊玩回來,兒子趴在旅館的後窗戶上,指着外面笑着說:“媽媽,你快看,那個飯館的名字多好玩,是做什麼的?是不是寫錯了,把‘笑’寫成‘小’了?”我探頭一看,是家門面不大的小飯館,飯館前面的幌子上寫着“小面迎人”幾個字。這家面館就是專門做青海特色小吃“尕面片”的,“尕”就是“小”的意思。雖然還不到就餐的時間,但小面館幾張桌子前已經坐了不少的人。

不一會兒,3碗色香味俱全的尕面片就端到了我們面前,誘人的面香味撲鼻而來,面片小巧、肉絲滑軟、洋芋綿沙。那天,我們都吃得肚子溜圓才放下了飯碗,就連一向不太喜歡面食的兒子也連呼太好吃了。
接連幾天,我們每天都要光顧“小面迎人”一次,将各種類型的尕面片都吃了個遍。尕面片的花樣頗豐,有隻下一點青菜、炝點蔥花的素面片;有先爆炒牛肉羊肉,再揪面片的牛羊肉面片;有先煮牛羊肉,後揪面片的肉湯面片;有出鍋不帶湯,将面片倒進用肉、粉絲、辣椒、蒜苗裡混炒的炒面片;有出鍋帶少量湯,用炸醬拌吃的燴面片;還有既沒菜又沒肉和油的清湯面片。
聽飯館老闆講,做别的面食,面都是和出來的,而做尕面片的面,卻是揣出來的,揣出來的面筋道。尕面片也不是用擀面杖擀出來的,而是用手揪出來的。做尕面片要求揪出來的面片要小之又小,大小同大拇指的指甲蓋一樣大,是以又叫指甲面片。
有一次,我曾到後廚看過老闆娘揪面片,随着她雙手的活動,面片像雪花一樣飄進了鍋裡,速度飛快,而且每片都準确地落入鍋内
回到家後沒幾天,老公和兒子又說起青海的尕面片。想起他們當時的饞像,我便把從老闆娘那裡偷學來的手藝使了出來,給他倆做了頓尕面片,雖然味道不那麼正宗,但總算給他倆解了解饞。
如果你到青海,記得一定要去吃尕面片,保證讓你舍不得放下飯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