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寶典編輯部的小寶是土生土長的青海人,這次春節回老家,他第一時間又吃到了自己從小吃到大的那一碗面片。)
尕面片,是青海人最"日常"的一道美食,沒有之一。
沒有哪個地方的人對于尕面片像青海人這麼情有獨鐘。
離開青海去到外地的人,最思念的,肯定是尕面片。

在當地的方言裡,"尕"是小的意思,放在"面片"之前,表達出了人們對它的喜歡。在傳統的中國人心中,越喜歡一個東西,越喜歡用名字來"糟踐"一下,比如"狗不理""狗蛋""二蛋""胖妮"等等,青海的尕面片也是一樣的,"尕"中包含着對于面片的"大愛"。
因為夠接地氣,是以尕面片的做法也非常簡單。幾乎每個需要下廚房的人都會做,而且必須要會做,不然對不起青海人的胃。
尕面片做起來雖然比較快,卻是非常考驗婦女們的手藝的。面片的大小是衡量這個手藝的關鍵因素,下得好的面片如手指甲那麼大,薄而勻稱,叫作"指甲面片";下得不好的的面片大而厚,并且大小薄厚不一,形狀也不正規,人們譏之為"攔嘴面片",意思是面葉大得放不進嘴裡。
面片雖然是一樣的,但是可以做出不一樣的風味,這就要看往面片裡面放什麼"料"了。如果放入菜瓜,就是"菜瓜面片";面片下好以後,打上雞蛋,則叫"雞蛋面片";加入新鮮的羊肉,一鍋羊肉味,又叫"羊肉面片";如果把面片用漏勺打上來,放入肉和和炸醬,就叫"燴面片";打出來又用粉條和肉混着炒,則稱之為"炒面片"。别看面片雖然小,但吃起來還是很講究的。
全中國那麼多的蘭州拉面館,其實大多數都是青海人(主要是循化和化隆)開的,在這些蘭州拉面館中也經常會看到面片。不過,一般人不知道,如果有人在這些蘭州拉面館裡點上了面片,那麼十有八九就是青海人。另外,面片的制作需要一個"揪"的工序,比較耗時,是以很多的飯店内面片的價格也是比較高的,一般人比較少點。
面片是青海人都喜愛的一道美食,在此基礎之上,也有許多"少為人知"的風俗,在過去,如果男方到女方家求婚,女方家如端上面片,男方家就知道什麼意思了,說明遭到了拒絕,因為面片是揪斷了的;如端上來的是長長的拉面,表示婚姻可成。不過這些風俗,已經成為了過去,現在的人已經不怎麼在乎了,很多年輕人甚至基本沒聽說過。
在青海當地,很多的面館,如今用上了機器,通過機器來做面片。說實話,機器雖然提高了效率,能夠批量生産,但是從口感來講,确實不如手工的。純粹手工制作的尕面片,那味道簡直就是一個字: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