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洋河股份:投資失利掩蓋的業績憂慮

作者:大摩财經
洋河股份:投資失利掩蓋的業績憂慮

A股20家上市酒企已經全部交出了前三季度成績單。貴州茅台和五糧液繼續坐穩行業前二的位置,但是行業季軍洋河股份的成績單卻不大好看。

上周,洋河股份釋出了三季度報告,前三季度實作營收219.42億,同比增長16.01%;歸母淨利潤72.13億元,同比增長0.37%。可以看出,在張聯東上任後,洋河開始告别低增長,努力想拉開追趕者差距。

不過,把洋河股份第三季度業績拿出來單獨看,就有些不夠看了。今年三季度,洋河股份營收64億,同比增16.66%,歸母淨利15.51億,同比降13.1%。同時,洋河股份三季度扣非淨利為16.82億,同比上漲22.95%。扣除的這部分非經常性損益,即1.6億元的投資虧損。

洋河股份一直是白酒圈内著名的“投資大佬”,2015年至今投資為其帶來接近70億收益。有投資者認為,洋河股份短期的投資失利并不重要,主業複蘇迹象已經非常明顯。

不過市場對此并不買賬。今年以來,洋河股份一路下行,最新股價186.1元,相比年初高點下滑接近三成,最新市值2805億。早已不保“白酒市值老三”的名次,被泸州老窖(3387億)和山西汾酒(3498億)超過。

市場也由此質疑,失去了投資優勢的洋河股份還能坐穩行業季軍的位置嗎?

投資埋雷

洋河股份自2015起投資開始進入收獲期。2015-2020年,洋河股份包括理财産品和公允價值變動帶來的投資收益達到68.76億元。

洋河股份大量的投資收益平緩了其利潤變化。2020年,洋河股份遭受疫情和管道整改的雙重沖擊,歸母淨利潤仍保持了1.35%的增長,就是受益于當年超過24億的投資收益。扣除這部分影響後,洋河股份當年扣非淨利大幅下滑13.79%。

洋河股份今年的投資收益減少,主要是炒股中銀證券浮虧。2013年,洋河股份參與中銀證券增資擴股,進入股東名單。2020年2月,中銀證券IPO前夕,洋河股份合計持有7894.74萬股,占總股本的3.16%,上市後稀釋至2.84%并持股至今。今年以來,中銀證券已經下跌51.9%,最新市值隻有368億,由此也給洋河股份帶來浮虧。

但整體來看,洋河股份的這筆投資還是賺錢的。2013年洋河股份參與增資的價格為4.8元,累計投資3.8億,以中銀證券目前市值計算,其持有部分對應市值10.45億,仍是一筆劃算的買賣。

不過,洋河股份大量的信托理财也為其财務安全埋下不定時炸彈。2019年、2020年,洋河股份分别投入104億、121億購買信托理财産品。随着信托産品爆雷頻發,已經有投資者質疑:在購買如此多的信托産品後,洋河股份是否存在财務暴雷隐患?

目前來看,洋河股份購買的信托産品都收回了本金,但其持有的地産類信托産品風險很大。截至2020年底,洋河股份購買了恒大相關信托産品11個,寶能相關的2個,還包括萬達、融創等總計42個信托産品,總金額約50億元。目前,洋河股份還有4個恒大相關信托産品未到期,總金額5.6億。

洋河股份似乎還有擴大投資規模的野心。今年8月,洋河股份以12.8億元,受讓了受讓民生信托持有的雲鋒新呈基金10%份額,成為雲鋒新呈的有限合夥人。

随後,洋河股份又傳出入股民生信托的消息。北京銀保監局官網披露,已準許武漢中央商務區股份有限公司将其持有的民生信托5.9455%股權轉讓至洋河股份。一旦交易完成,洋河股份将成為民生信托第四大股東。

相比還未爆發的投資業務“暗雷”,洋河股份業績壓力更令人擔憂。

業績憂慮

洋河股份大股東是江蘇洋河集團,持股比例34.16%,穿透後為宿遷國資委,第二大股東是高層持股平台藍色同盟,持股比例19.55%。

對比A股20家白酒上市企業,從營收規模來看,貴州茅台、五糧液、洋河分别占到前三位。但從營收增速來看,洋河股份的第三名岌岌可危:今年前三季度洋河股份營收增速隻有16.01%,在20家上市白酒企業中僅超過貴州茅台、老白幹酒、皇台酒業和順鑫農業。

洋河股份:投資失利掩蓋的業績憂慮

貴州茅台營收已經突破770億,與剛過200億營收門檻的洋河股份沒有可比性,而皇台、牛欄山和老白幹分别隻0.4億、116億和27.7億,洋河股份與之比較,似乎也有些尴尬。

從盈利能力來看,洋河股份的歸母淨利潤規模排在第三位,僅次于茅台和五糧液,但是增速同樣處于行業末尾。

洋河業績增速弱于行業,是曆史決定的。

洋河發展初期,憑借深度分銷模式赢得了“茅台有品牌溢價、洋河有管道溢價”的美譽,2011年一舉邁入“百億俱樂部”,其銷售鐵軍更是抗住了随後的白酒大低迷的市場的打擊。

不過,深度分銷模式對于洋河股份來說,卻是“成也蕭何敗蕭何”。

深度分銷模式下,經銷商隻負責資金和物流,市場開拓、營運等均由酒企負責,經銷商被定位為主要負責物流的配送商,獲利差價較小。

在白酒市場不景氣時期,深度分銷模式下,經銷商可以保證穩定收益,故而形成穩定管道;但在白酒行業向高端化進軍後,這種模式由于壓縮了經銷商的利潤,大大削弱了經銷商的銷售動力。由此帶來的影響是,洋河股份管道壓貨現象嚴重。

2019年5月,洋河主動曝出管道庫存問題,提出要重整經銷商隊伍,建立新型廠商關系,增厚管道利潤,清除管道庫存。

那麼,洋河股份整改的狀況如何呢?

過去三年,洋河股份的生産量一直在下滑,今年才恢複增産。2018-2020年,産量由21.16萬噸下滑至16.15萬噸,下滑幅度超過24%。今年上半年,洋河股份生産量達到8.61萬噸,同比增加27.39%。

2021年前三季度,洋河股份新增的合同負債分别為-26.72億、-6.13億和9.94億。酒企的合同負債一般是指經銷商的預付賬款。由此來看,今年上半年洋河股份一直在消化去年的經銷商訂單,直到下半年才開始新訂單的擴張。

洋河股份的産能使用率在行業頭部玩家中一直處于劣勢。2020年,貴州茅台、五糧液、泸州老窖、山西汾酒的白酒産能使用率分别為118%(茅台酒)、92%、100%和75%(公司本部)。同期,洋河股份的洋河品牌的産能使用率為55%、雙溝品牌的産能使用率為39%。

今年上半年,洋河股份産量雖然有所增長,但産能使用率仍不高。洋河品牌設計年産能為22.25萬噸,雙溝品牌設計年産能9.7萬噸,今年上半年實際産能分别為6.41萬噸和2.11萬噸。

産能使用率低,需要分攤的固定成本就會變高,繼而影響企業的利潤水準。同時也說明,洋河股份距離增長天花闆還很遠。

洋河股份的減産和控制産能并未改善其存貨高企的局面。2018年到今年三季末,洋河股份的存貨分别為138.9億、144.3億、148.5億和149.9億。

痛點難解

洋河股份目前仍然在調整轉型中,缺乏核心高端品牌一直是其難解的痛點。

洋河曾于2019年推出對标五糧液普五的“夢之藍M6+”,價格在800+;2020年又推出了夢之藍鑽石版,價格在700+。但二者價格檔次并未拉開,市場定位基本重疊,高端産品的辨識度反倒被稀釋。

可以佐證的是,今年上半年,洋河股份中高檔酒營收125.5億,同比增16.48%,普通酒營收26億,同比增19.18%。

同期,洋河股份的普通酒利潤增長也更為明顯。今年上半年,洋河股份中高檔酒毛利率達到81.98%,同比增加0.13%,而普通酒毛利率為44.36%,同比增7.83%。

立足次高端市場,洋河面臨的壓力很大。一方面,有茅台和五糧液的降維打擊可能,另一方面二線梯隊的泸州老窖、山西汾酒等都在争奪“季軍”市場。

而且,洋河股份的區域優勢正在縮小。

2018年以前,洋河股份的主要市場都在江蘇省内,營收占比都在一半以上。但自2017年以後,其省内銷量遭到其他白酒品牌的沖擊。2017年起,洋河股份省外市場毛利率開始超過省内市場,且營收占比不斷增加。2020年,洋河股份省外市場毛利率達到76.7%,但省内市場毛利率僅有71.41%。

今年上半年,洋河股份省内毛利率回升至74%,且營收同比增長16.27%到72.27億,但仍不敵省外市場,同期省外市場營收增長17.54%至79.29億,在總營收中占比達到52.32%,毛利率為76.92%,也高于省内市場。

江蘇省對于洋河的重要性不僅僅是大學營而已,江蘇白酒消費偏向于高端産品,淨利潤相比省外市場更大。

洋河江蘇省内市場面臨的主要沖擊者是今世緣。2019年、2020年,今世緣在江蘇市場的營收分别占到總營收的93.62%和93.55%。今年一季度,江蘇市場營收16.4億,占比92.72%。雖然相比于洋河股份仍有不小差距,但差距正在縮小。2015年今世緣江蘇省内市場的營收體量不足洋河的四分之一,2020年已經達到洋河51%以上的規模。

值得一提的是,今世緣發力的恰好是洋河股份所在次高端白酒市場。2020年,今世緣300元以上的特A+類産品營收已經達到30.69億,在所有白酒業務中占比超過六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