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虎溪三笑悟人生

辛醜立秋,天氣已見清涼,三溪草堂,高先生談鋒甚健。

門前的東溪,秋水時至,汩汩東流,清澈如鏡。遠處的南山,悠然可見,蒼青起伏,筆架如在。

話題聊到中國古代的釋道儒三教,談到高先生最推崇的晉代詩人陶淵明,不知不覺談到“虎溪三笑”的故事……

午後時分,畫家陳岸舟、張秋桔來了,高先生繼續原來的話題。

虎溪位于廬山東林寺前,相傳晉僧慧遠居東林寺時,送客不過溪。一日陶淵明、道士陸修靜來訪,與語甚契,相送時不覺過溪,虎辄号鳴,三人大笑而别。後人于此建三笑亭,唐英題亭上聯語雲:橋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語;蓮開僧舍,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虎溪三笑悟人生

傅抱石《虎溪三笑圖》

這個脍炙人口的故事象征了三教合流的意蘊,倡導了和為貴的思想,而成為曆代畫家筆下的經典題材。高先生說到這裡,我提議在場三位畫家共同創作一幅虎溪三笑圖,以紀念今日的雅集。師友欣然應允,高先生讓秋桔構圖并開筆,岸舟畫他最拿手的綠竹山草,他老人家畫人物并作最後的收拾完善。

​虎溪三笑悟人生

張秋桔先生構圖

​虎溪三笑悟人生

陳雁球(岸舟)先生畫綠竹山草

​虎溪三笑悟人生
​虎溪三笑悟人生

高繼文先生做最後完善

吃茶,抽煙,聊天,作畫……不知不覺過了二、三個鐘頭,日暮裡,三溪草堂三位畫家的三笑圖誕生了,我們也似乎走進了畫的意境中。此時,書法家張池山造訪,衆人公推他落款題字……

曆代以虎溪三笑為題材的繪畫作品層出不窮,不乏許多傳世名畫。最早的作品是五代末宋初石恪繪《虎溪三笑圖》和宋代李公麟作《三笑圖》,現存世最為著名的當是南宋佚名作《虎溪三笑圖》。其它傳世名作還有明末清初陳洪绶作《虎溪三笑圖》和現代傅抱石作《虎溪三笑圖》。今日三溪草堂诏藉三位名畫家合作的《虎溪三笑圖》構圖新穎,意境開闊,亦讓人耳目一新。觀畫中高山流水,松風幽壑,氣象萬千,畫中人物,三人笑語,栩栩如生……這雅集似乎是一次穿越時空的聚會,引人感悟,亦讓人深思!

​虎溪三笑悟人生

三溪草堂《虎溪三笑圖》

釋道儒三教并行不悖,和睦同一,融合親和,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奇觀和偉大之處。釋道儒所言事相不同,但理和識實質上是一緻的。對人生的終極追求,都強調了心通天地,追求内在的甯靜和自由。無論是釋家的開悟調心,擺脫煩惱,還是道家的養性修命,虛靜無為,或者是儒家的修身齊家,内聖外王,實際上最終都是殊途同歸。宋代以後,朝野上下的有識之士都是釋道儒三教兼研,博采衆長,以祈至善與圓滿!連宋孝宗皇帝都說:“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足見三教之并行與融通。

記得馮友蘭先生曾把人生分為四個境界,從低到高分别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我想這天地境界,是哲學境界,也是釋道儒同一的宗教境界!

來源:诏安縣圖書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