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認為,能控制外界和統治他人,才是強大,是以推崇權力遊戲,人和人之間的控制與被控制,成為人際關系的心理較量。
然而,老子和莊子的道家思想,卻是持反向的觀點:真正強大的人,不是對外擴張,而是停止自我消耗。

<h1 class="pgc-h-center-line">1、安靜下來,平息思想和情緒的沖突,才能停止自我消耗。</h1>
無論是儒家、道家還是佛家,中國的傳統文化,都有一個共識,那就是“靜”。
無論是打坐、站樁、念經,還是練習太極功夫,意在讓自己安靜下來,進而建立與宇宙自然的連接配接。
人在成年以後,思緒的起起落落,情緒的喜怒哀樂,每時每刻,都在消耗自身的能量,是以成年人的世界,總是感覺到不容易。因為自身活得太沉重,想得太多,欲望難止。
莊子曰:“平易恬淡,則憂患不能入,邪氣不能襲,故其德全而神不虧。”
一個人常常保持平易恬淡,那麼憂患的念頭不入心,邪氣也無法侵襲人身,故而德全而精神飽滿,精力充沛,神采奕奕。
這一切的關鍵,是4個字:平易恬淡。
可以了解為:平衡,簡易,恬靜,淡泊。
我自己在平凡生活中實踐,發現不容易堅持。但是,隻要通過内省,自我發現,自我暗示,可以時時拉着思緒走偏的自己回到正道。
道家呂純陽說:“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
這句話很管用。有時候感覺到自己身心沉重,那是因為入世太深,把物質的東西看得太重,把某些事看得太重,進而消耗了自身能量。
當我把意識傳回到自身,保持“平常心,簡易,恬靜,淡泊”,又能重新安靜下來,感到心曠神怡。
<h1 class="pgc-h-center-line">2、人的強大,展現在定力,不因外界和他人的幹擾而動搖。</h1>
生活中,每個人都有這樣的體驗,容易被周圍的人幹擾。當這種幹擾是負能量時,自己的心情很容易受影響。
心理學家說,人要用2倍的正能量,才能抵消1倍的負能量。
是以,我們更要鍛煉自己的定力,不讓外界幹擾自己。
我體會尤為深刻。在自媒體寫作,每一天,你都會面臨不同人的負面幹擾。随便一個什麼人,都可以來譏諷你幾句。這就是網絡負能量。
剛開始的時候,很不适應。
幾年過去,自己的定力越來越強,慢慢就很适應了。人無法改變别人,但可以控制自己。
《莊子》曰:“天下之非譽,無益損焉,是謂全德之人哉!”
當天底下的是非和榮譽,都無法影響一個人,不産生益損,就是全德之人。
人貴有自知之明。
自己是什麼樣的人,自己清楚,不會因為别人贊美你,你就高明一點;也不會因為别人批評你,你就遜色一點。
自我感覺良好,自我感覺很差,都隻是感覺,并不是事實。
真正強大的人,不會盲目自信,也不會自我否定,不跟着自己的情緒和感覺走,而是有如如不動的定力。
<h1 class="pgc-h-center-line">3、能戰勝别人的人,可以赢一時;隻有戰勝自己的人,才能赢一世。</h1>
《道德經》老子說:“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你能戰勝别人,隻能說明有力,而你能戰勝自己,才是真正的強大。
人的一生,最大的敵人,永遠不是别人,而是自己。那些戰勝自己的人,也許會被現實暫時打倒,但他永遠不會被打敗,因為,他克服了自己的心障,就沒有失敗可言,失敗不是定局,而是成功之前的練手。
說一個楚漢之争的曆史案例:
曆史的選擇,永遠是最恰當的。縱然很多人惋惜西楚霸王項羽,然而項羽是“勝人者有力”,他是常勝将軍,僅僅大敗一次,就自刎江邊,他注定不是強者,是以當不了王。
劉邦是“自勝者強”,他吃了很多次敗仗,而且數次都是幾乎喪命,落荒而逃。他不是常勝将軍,卻是“屢敗屢戰将軍”,最終赢得天下。
能戰勝别人的人,可以赢一時;隻有戰勝自己的人,才能赢一世。
以上,就是老子和莊子的道家訣要,簡單一句話:真正強大的人,不是對外擴張,而是停止自我消耗。
值得我們細品、借鑒、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