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命運常常也是自己造成的。人的品性、性格是決定自己命運的關鍵。
一、命運自己能掌握嗎
一個人的命運,并不一定隻取決于某一次大的行動,更多的時候,取決于他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小的善舉。我們對待一個陌生人,我們一句無心的話,我們處理各種事情的心态,我們與人交往中的發心,我們商業活動中的每一個決定,就是這些一個個再小不過的偶然,用時間的紅線串聯起來,就組成了命運。命運的密碼是在自己的心裡,發自内心的去愛這個世界,愛身邊的每一個人,就是在掌握命運。要知道,是自己的心性,決定和轉變自己的命運。
二、古人是如何改變命運的
人們從方方面面努力,掌握自然的運作規律,來對抗無常的命運,把握自己的命運,其中最深刻的一條路徑,就是發展道德。德性最内在地屬于一個人,最少受到運氣的影響,是人身上最難被剝奪的東西。
道德修行可以改變人的命運。明朝袁黃的《了凡四訓》是古代著名勸善書。袁黃以自己的親身經曆,講述了改變命運的過程,勸人積善改過,強調從治心入手,加強道德修行。
當然,古人也相信“人定勝天”、“事在人為”。孟子就說過:“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是以立命也。”
三、讀書能改變命運嗎
知識改變命運,學習創造财富,改變命運的機會就掌握在自己手中。認真努力地 學習是改變命運唯一的方向,古今中外無數傑出優秀的人都以自己的親身經曆證明了這個道理。這也是人們的普遍認識。知識改變命運的例子不勝枚舉。
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說:“人的性格即是他的命運。”是以,要想改變命運,首先要改變性格。然而“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改變性格談何容易!我們需要通過教育,特别是自我教育來改變自己。隻要每天讀書,接受新的觀念,人生就會不同。
西方有句話說的很生動:“一個人有什麼樣的觀念就有什麼樣的行為,有什麼樣的行為就養成什麼樣的習慣,有什麼樣的習慣就塑造什麼樣的性格,有什麼樣的性格就決定有什麼樣的命運。”是以,好的命運來自好的觀念,而觀念來自閱讀。
既使人生坎坷、命運多舛,也未嘗沒有益處,要多讀書自勵,不放縱自己。面對不如意的命運,在不讀書的人看來,就好像隻是我一個人的不幸遭遇,是以極其難以忍受。卻不知道古人也有不如意的命運,甚至比你的遭遇更百倍地不幸,隻是你沒有細心去體驗罷了。
比如蘇東坡,其父蘇洵逝世後,正在守孝,他的改革文章一出來,就引起當時掌權者的懷疑驚慌,受到指責譏諷,很快被貶斥,輾轉于潮州、慧州之間,并且淪落到光着腳涉水過河,居住在牛圈旁邊,那是一種什麼樣的處境和命運?
讀書可以使人平心靜氣地看待命運,跟人類偉大的靈魂對話,這樣,人間不如意的事情,就可以渙然冰消雲散。金庸先生說:要多看書,書讀多了,人生自然會升華,層次更高。
四、面對努力也不能改變的命運怎麼辦
人無法支配必定發生、不可改變的命運,但可支配自己對命運的态度。
人活在世界上,對于命運要了解而不要抱怨,抱怨于事無補,不如去了解實際的情況,接受不幸的遭遇。
在必定發生、不可改變的命運面前,我們要接受事實。比如災難奪走性命、生老病死、遭遇坎坷等,你接受它,它要發生;你不接受它,它也要發生。這些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事情,我們首先要坦然地承當它們,才可能變得堅強,而不至于恐懼、逃避、脆弱,被它們所擊倒。
要學會承認并且順應天命,心态不同,也許會帶來完全不同的生活品質。當自己能夠客觀認識命運中的窮與通,人世間的好與壞,知道一切都很自然,那麼你就能理性把握多舛的命運,平靜地承受落在自己頭上的必不可免的遭遇。
人生在世,不可能變成和别人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運,關鍵是如何将自己的角色扮演得盡善盡美。成功的人生不在于握有一副好牌,而在于如何把一副爛牌打得可圈可點。将命運轉化為使命, 化被動為主動,這樣的生命才更有價值。
面對努力也不能改變的命運,要學習蘇東坡的樂觀主義精神,接受一切處境,順應一切天命。意志堅強,曠達自在,熱愛生活,适應社會。守護心中的熱情和生機,永遠不消沉沮喪,活得有滋有味,率直樂觀,自己找樂 ,自得其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