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命运常常也是自己造成的。人的品性、性格是决定自己命运的关键。
一、命运自己能掌握吗
一个人的命运,并不一定只取决于某一次大的行动,更多的时候,取决于他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小的善举。我们对待一个陌生人,我们一句无心的话,我们处理各种事情的心态,我们与人交往中的发心,我们商业活动中的每一个决定,就是这些一个个再小不过的偶然,用时间的红线串联起来,就组成了命运。命运的密码是在自己的心里,发自内心的去爱这个世界,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就是在掌握命运。要知道,是自己的心性,决定和转变自己的命运。
二、古人是如何改变命运的
人们从方方面面努力,掌握自然的运行规律,来对抗无常的命运,把握自己的命运,其中最深刻的一条路径,就是发展道德。德性最内在地属于一个人,最少受到运气的影响,是人身上最难被剥夺的东西。
道德修行可以改变人的命运。明朝袁黄的《了凡四训》是古代著名劝善书。袁黄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劝人积善改过,强调从治心入手,加强道德修行。
当然,古人也相信“人定胜天”、“事在人为”。孟子就说过:“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三、读书能改变命运吗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创造财富,改变命运的机会就掌握在自己手中。认真努力地 学习是改变命运唯一的方向,古今中外无数杰出优秀的人都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了这个道理。这也是人们的普遍认识。知识改变命运的例子不胜枚举。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的性格即是他的命运。”因此,要想改变命运,首先要改变性格。然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改变性格谈何容易!我们需要通过教育,特别是自我教育来改变自己。只要每天读书,接受新的观念,人生就会不同。
西方有句话说的很生动:“一个人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养成什么样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塑造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决定有什么样的命运。”因此,好的命运来自好的观念,而观念来自阅读。
既使人生坎坷、命运多舛,也未尝没有益处,要多读书自励,不放纵自己。面对不如意的命运,在不读书的人看来,就好像只是我一个人的不幸遭遇,因此极其难以忍受。却不知道古人也有不如意的命运,甚至比你的遭遇更百倍地不幸,只是你没有细心去体验罢了。
比如苏东坡,其父苏洵逝世后,正在守孝,他的改革文章一出来,就引起当时掌权者的怀疑惊慌,受到指责讥讽,很快被贬斥,辗转于潮州、慧州之间,并且沦落到光着脚涉水过河,居住在牛圈旁边,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处境和命运?
读书可以使人平心静气地看待命运,跟人类伟大的灵魂对话,这样,人间不如意的事情,就可以涣然冰消云散。金庸先生说:要多看书,书读多了,人生自然会升华,层次更高。
四、面对努力也不能改变的命运怎么办
人无法支配必定发生、不可改变的命运,但可支配自己对命运的态度。
人活在世界上,对于命运要了解而不要抱怨,抱怨于事无补,不如去了解实际的情况,接受不幸的遭遇。
在必定发生、不可改变的命运面前,我们要接受事实。比如灾难夺走性命、生老病死、遭遇坎坷等,你接受它,它要发生;你不接受它,它也要发生。这些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情,我们首先要坦然地承当它们,才可能变得坚强,而不至于恐惧、逃避、脆弱,被它们所击倒。
要学会承认并且顺应天命,心态不同,也许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生活质量。当自己能够客观认识命运中的穷与通,人世间的好与坏,知道一切都很自然,那么你就能理性把握多舛的命运,平静地承受落在自己头上的必不可免的遭遇。
人生在世,不可能变成和别人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关键是如何将自己的角色扮演得尽善尽美。成功的人生不在于握有一副好牌,而在于如何把一副烂牌打得可圈可点。将命运转化为使命, 化被动为主动,这样的生命才更有价值。
面对努力也不能改变的命运,要学习苏东坡的乐观主义精神,接受一切处境,顺应一切天命。意志坚强,旷达自在,热爱生活,适应社会。守护心中的热情和生机,永远不消沉沮丧,活得有滋有味,率直乐观,自己找乐 ,自得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