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兵荒馬亂一百年》12:巧借聲勢黑旗軍壯大,暗度陳倉宋景詩布局第12回:巧借聲勢黑旗軍壯大,暗度陳倉宋景詩布局

作者:木知茶館
《兵荒馬亂一百年》12:巧借聲勢黑旗軍壯大,暗度陳倉宋景詩布局第12回:巧借聲勢黑旗軍壯大,暗度陳倉宋景詩布局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1">第12回:巧借聲勢黑旗軍壯大,暗度陳倉宋景詩布局</h1>

勝保因剿匪不力被朝廷治罪,押回京城受審,部隊移交給了多隆阿。宋景詩趁着交接期間那點混亂,于臘月初六率領黑旗軍傳回山東。一路上急行軍,遇到關卡盤查就說是奉軍令換防,後來越走越遠,又說是遣送兵丁回原籍。那時候通訊不發達,他們是正規軍的旗号,是以一路暢通。等關卡上接到多隆阿截擊黑旗軍的指令時,黑旗軍已經過去很久了。一直走到山西省榮河縣白馬渡,等所有黑旗軍坐船過了黃河,宋景詩一顆心終于放到了肚子裡,從這裡到山東再無險阻。

走到河北境内南宮縣時,直隸總督劉長佑接到多隆阿的消息,派人攔住黑旗軍。但他也不敢硬攔,隻是說前線軍情緊急,令宋景詩率部迅速傳回。宋景詩說:我也想回去,但現在不行啊。下面這些兄弟思鄉心切,非得要回家過年。等我們過了年,走完親戚立即就歸隊。劉長佑派去的人哭笑不得,但也無計可施。就這樣,宋景詩一路和攔截的人扯皮一路向東走,經過二十天的急行軍,在臘月二十六回到了山東。

進了山東,黑旗軍就成了山東巡撫譚廷襄的燙手山芋。他也不敢跟宋景詩硬杠,就下了一道指令,意思是黑旗軍私自歸鄉,确實不對,但念在其新受招安,對軍紀不熟,令其在山東剿滅張錫珠、張玉懷等匪患,立功贖罪。

這道指令正合宋景詩的心意,簡直就是他的護身符。他立即以剿匪的名義把黑旗軍駐紮在臨清南關,接管了臨清的防務。臨清是京杭大運河上的重要渡口,有小天津之稱,南方的物資、漕銀向北運輸都要從運河上過,必須得經過臨清,是以,宋景詩在這裡可以随時截取軍需物資,并且還是以官方的名義。

接着,他又和張錫珠、張玉懷等人取得了聯系。明着是剿匪,暗下裡宋景詩給他們提供糧草兵器,他們替宋景詩招兵買馬,擴充力量,兵匪過成了一家人。等過完年到了正月底,黑旗軍又恢複到了原來的規模,并且兵強馬壯,武器精良,關鍵是還有朝廷正規軍的身份,來去自由,誰都不敢惹。于是,宋景詩就把部隊從臨清往南一路布防,自陽谷以北、東昌府以西、館陶以東、臨清以南這片區域都被黑旗軍所控制。

這時候宋景詩考慮,還不能和官府撕破臉兒,隻要官兵不來找他的事,他也不會去挑釁官兵,現在正需要招兵買馬,屯集糧草,這個清軍五品參将的身份還有用。

但是,對民團就不用這麼客氣了。前段時間因為收編留守的黑旗軍,很多民團都搶了黑旗軍的東西,有些甚至還殘害過黑旗軍的家屬,結下了很多仇恨。尤其是甘屯“忠愛團”的首領王百齡,逼死了宋景詩的二弟宋景禮,與宋景詩反目成仇。現在這些民團發展的也很快,大的有兩千多人,小的也有七八百人,在各自的村鎮上挖壕築牆,占據一方。平時負責維護地方治安,有匪患時幫助官府剿匪,戰鬥力比官兵還強,據張錫珠說,起義軍前段時間沒少吃民團的虧。

現在,這些民團明着不敢和黑旗軍對抗,但是暗地裡把黑旗軍當做對手,有機會就搗亂。有的禁止本村的村民參加黑旗軍,有的造謠說朝廷很快又要來圍剿他們,說:“别看黑旗軍現在蹦得歡,太陽還能光在晌午啊?等朝廷大軍一到,這些人全部都得按造反砍頭,到時候有他們哭的”。

宋景詩也意識到這些民團将是黑旗軍最強的對手,是以就尋思着敲打敲打他們,樹立起黑旗軍的威風,而王百齡的“忠愛團”就是最合适的靶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