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波惟願裹屍還,定遠何須生入關。
莫遣隻輪歸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李益《塞下曲》
在曆史上,對東漢名将班超的崇頌之作,尤以唐朝李益的這首《塞下曲》最為豪放。
班超,東漢著名軍事家,曆史名将,出生扶風安陵(今陝西鹹陽東北)人 。雖為名将,他卻出身于一個史學世家,父親班彪、兄長班固、妹妹班昭都是著名的史學家,留下了《史記後傳》、《漢書》等傳世之作。
班超青少年時就博覽群書,很有抱負。漢明帝永平五年(公元 62 年)時,班超随兄班固遷居到洛陽,在官府謀得一份抄書的差事來養家糊口。每日的“涉獵書傳”,使他積累下深厚的曆史文化素養。然而時間長了,班昭感到厭煩與苦惱。一日,他扔筆感歎:“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骞立功異域以封取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遂将手中筆丢于地上。成語“投筆從戎”的典故即出于此。
班超出使西域是在漢明帝時期,此時匈奴已分裂成南、北匈奴。南匈奴歸順了東漢,北匈奴則經常率領騎兵南下掠奪,并且一度控制了西域各國,向各國勒索繁重的賦稅,切斷了西域和東漢的交往。

永平十六年(公元 73 年),漢明帝頒诏奉車都尉窦固出兵攻打匈奴,班超随從北征,在軍中任假司馬之職。假司馬官很小,但它是班超投筆從戎的第一步。班超一到在漢軍,就顯示了他卓越的軍事才能。他率兵進攻伊吾(今新疆哈密西四堡),小試牛刀,大獲全勝,斬俘很多敵人。窦固很賞識他的軍事才幹,派遣他與郭恂率吏士 36 人出使西域。到了鄯善,他們初受禮遇,繼被怠慢。班超得知原來是匈奴也派使臣來到了這裡,班超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激勵部屬,乘夜襲殺匈奴使臣及随從 130餘人, 最終用少數人馬戰勝了占人數優勢的匈奴人,使鄯善王下決心歸漢,恢複了對西域的管轄。
此後,班超一直在西域呆了 31 年,長期擔任西域都護。他克服種種艱難困苦,以“寬小過,總大綱”治軍施政,用兵倚重謀略,善于利用沖突,因勢利導,以弱勝強,成功打通了中斷已久的絲綢之路,使龜茲、于阗、姑墨、莎車等 50 餘邦臣屬于漢,鞏固了東漢在西域的統治,為東漢和西域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他還曾遣甘英出使大秦(羅馬帝國),與歐洲交往。因為屢建奇功,班超受封定遠侯。
到了公元 102 年,班超已是 71 歲高齡,他再次向皇帝上奏,說衰老和病弱使他已無法履行職責,他表示了對中原和親人的思念。他說自己唯一的願望就是死前回到故土,他在奏章說:"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求生入玉門關。"班超的妹妹班昭也上書皇帝:“我聽說古時的男子15歲拿起武器應征入伍,60歲交還武器養老還鄉。我兄今已71歲還在邊疆服役,我冒死罪求得皇上可憐,為班超乞求将盡的餘年,以此安慰他在西域苦守的31個春秋呵!”漢和帝看完奏章,禦準班超的第3個兒子班勇繼父守西域,班超告老還鄉。 8 月,班超帶着重病之軀,回到洛陽,9 月就去世了。死後安葬在陝西華陰的班莊村。
班超在西域 31 年,他恢複了東漢朝廷對西域的統治和中西交通,使東漢與西域的經濟文化交流得以繼續發展。班超憑借個人在外交、軍事、政治上的卓越才能以及堅強的意志,平定了城郭諸國的内亂,對外抵禦了強敵。他為政寬簡,吏士團結。
自漢置西域都護以來,前後擔任此職者,無人能與他的功績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