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勝負是技術也是藝術 吳清源:比戰績更偉大的是他的圍棋思想

  談吳清源驚人戰績和豐富人生的文章已經太多,對他的曆史定位評價也并不統一。大師離世數年後,AI風起雲湧,在更開闊的視野背景下,我們不妨來簡單分析一下他的圍棋思想。

勝負是技術也是藝術 吳清源:比戰績更偉大的是他的圍棋思想

  締造日本現代圍棋最輝煌黃金時代的六大超一流曾集體對古今棋士進行評說,他們所推崇的幾位大棋士相當一緻:道策、秀策、秀和、秀榮、吳清源。其中對吳清源的評價最高,多數人認為他是“古今最強者”,《吳清源全集》都是他們年少修業時手頭必備之物,到攀上棋道高峰後仍勤打不辍。

  在《吳清源全集》中那些精妙的棋譜面前,我們與其誇贊吳大師的計算深入,不如說他對局面有着驚人的判斷力——說到底,圍棋該是判斷力之争,假設高手的計算都到了極至,所有變化都可以一目了然時,能夠選擇出最适合目前局面的變化就是衡量孰高孰低的标準了,這也是如今AI能夠淩駕于人類之上的重要原因。在那個時代,吳大師具有超越常人的洞察力,他知道該在何時用強、何時收手,加上極強的技術力量支援,他成功了。

勝負是技術也是藝術 吳清源:比戰績更偉大的是他的圍棋思想

  那麼,可不可以說吳大師的那些過強的棋和當時大家公認的棋理稍有一點違背呢?如果對手以同樣的方法對付他,他将何以應對?在吳大師的全盛期,當對手以同樣“過分”的棋來對付自己時,吳大師多數時候可以一擊破之。表面上看,是他算得比别人更深,其實不止于此。

  要論計算,達到職業高段水準者,沒有人不具備極強的計算能力,吳大師比别人勝出一籌的是他極為靈活的思路——比如别人還在計算對殺誰快氣時,他已經在考慮轉換後的局面要如何措手了。在吳大師的圍棋觀裡,沒有什麼是必須的,隻要對目前局面有利,二子頭被扳也無所謂,棋筋被吃又有何妨?客觀去看,這些招法未必是當時局面的最佳手段,但其所展示的天馬行空的思路讓對手無所适從,完全被打亂了既定部署,棋局被拖入全新的領域。而吳大師面對新局面時入局之快是别人難以比拟的,就這樣,如同本來一次事先公布考核範圍的考試突然完全換了内容,都是沒準備過的題目。對于每名考生來說,題目是一樣的,考試很公平,但有心理準備者顯然更容易适應這樣的變化。吳大師不受任何拘束的思維讓他從來不會因為局面的未知而不知所措,他很少走固定模式的布局,而那些有自己熟悉套路的棋手因為被輕易打破宿構而無所适從,技術上本來并不明顯的差距突然拉大,勝負天平就此傾斜。

  是以,吳大師強于别人的或許并不單是技術本身,而是他的開放性思維。他心目中的“棋理”不是傳統的“棋理”,而是一種非常符合實戰的“棋理”,不受限制的吳清源把圍棋藝術化的一面進行了拓展。是時代造就了吳清源,就如同當年秀策的“黑先不敗”,吳清源在不貼目時代的高勝率提升了圍棋的理論水準,尤其是為白棋的争勝打開了一條主動之路,而不是像之前的緊跟對方,等待緩手或失着。如果單論棋的技術,吳大師自然極為出色,但應該并沒有強到可以淩駕于所有同時代高手之上的地步。

  這就不難了解為什麼貼目時代來臨後,吳大師的戰績反倒不及以前那麼醒目了。因為有了貼目,圍棋理論發生了重大變革,甚至可以說,貼目的圍棋與不貼目的圍棋就是兩種圍棋。白棋沒有必要再去走過分招法了,隻要按部就班布陣行棋,一樣可以保持局面的均衡。而黑棋需要積極主動了,不然,“貼目不足”将是很現實的問題。不可否認,吳大師在貼目時代來臨時已經過了巅峰期,加上車禍等事件影響,還有原來被自己降格的對手如今要和自己平等分先對局所帶來的失落感,讓他不能再像以前一樣恣意縱橫。以吳大師的才能,讓他再創造出一套貼目時代的布局理論本非難事,但是畢竟歲月不饒人,加上身體狀況的原因,他隻能繼續堅持自己已經成型的圍棋觀,以此與龍精虎猛的對手們抗衡,勝率有所回落在所難免。其實吳大師在後十番棋時代的新聞棋戰中仍有相當出色的表現,隻是因為種種原因,他參加新聞棋戰的次數有限,風頭逐漸被坂田榮男蓋過,顯得不是那麼突出了。

  淡出棋戰一線後,吳大師開始潛心于新的圍棋理論,“二十一世紀圍棋”就是他的心血結晶。不過此時的吳大師已經不是馳騁于疆場的鬥士,而是探索棋道與人生的哲人了。這套圍棋理論極富人文價值,但在實戰中的運用效果尚未達到最高高度。随着圍棋AI的出現,大家從中感受到吳清源圍棋思想與人工智能思考方法的相通之處,也就對大師更增欽佩。

勝負是技術也是藝術 吳清源:比戰績更偉大的是他的圍棋思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