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醫聖”張仲景:10句養生經典話,伴你健康走天下

作者:夢醉江南三月天
“醫聖”張仲景:10句養生經典話,伴你健康走天下

醫者父母心。

1

張仲景:“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

記得1989春晚,韋唯唱了一首歌一舉成名,它就是《愛的奉獻》,一句歌詞成為金句式經典,至今流傳:隻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将變成美好的人間。

良相良醫,都是最大程度的“利他”。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紅塵就是幸福樂園;爾虞我詐,勾心鬥角,那裡都是險惡江湖。

很多寫作者問我,粉絲少怎麼辦?

我的回答永遠是:培養你的“利他”思維,當你的作品對更多的人具有了幫助,價值就産生了,粉絲也會滾滾而來。

“醫聖”張仲景:10句養生經典話,伴你健康走天下

治病救人,善莫大焉。

2

張仲景:“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以養其生。”

其實,這句話完全可以颠倒過來看,先把自己周全了,再去幫助别人。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病人是無法給别人看病的,你首先要健康,才能傳遞健康,正能量,成為驅趕病魔的鬥士,創造光明的英雄。

疾病,都是“歪風邪氣”,把它們掃地出門,我們的日子才會春暖花開,舒心自在。

“醫聖”張仲景:10句養生經典話,伴你健康走天下

勤奮好學,不恥下問。

3

張仲景:“凡傷寒之病,多從風寒得之。始表中風寒,入裡則不消矣。”

俗話說,久病成醫。

沒人願意生病,卻沒人不會生病。生了病,痛苦隻能自己承受,沒人可以替代。

是以,關愛自己,永遠是重中之重。

一個人必須學會給自己取暖,心中有個太陽,光芒萬丈;眼裡充滿希望,渾身力量。

給自己點燈,無邊黑夜瞬間照亮;給自己生堆火,日子過得熱氣騰騰。

人生苦盡甘來,才是真正精彩。

“醫聖”張仲景:10句養生經典話,伴你健康走天下

勤學苦練,積極實踐。

4

張仲景:“凡人有疾,不時即治,隐忍冀差,以成宿疾。”

過去醫道高手講究“上醫治未病”,沒有症狀,很多人都以為就是健康,根本不在乎别人勸慰。有了小不适,想着挺一挺就過去了,其實是大錯特錯。

小病一旦積累起來,就是大病,積重難返,就是危險。

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是王道。

常言道,小洞不補,大洞叫苦。

防微杜漸,防患未然,這才是保證健康的正确姿勢。

“醫聖”張仲景:10句養生經典話,伴你健康走天下

博學多才,自成一家。

5

張仲景:“博通群書,潛樂道術。”

蘇東坡說,三日不讀書,則面目可憎。

所有問題,都能在書裡找到正确答案。在書林漫步,就好比去金礦尋寶,一定會大有斬獲。隻要你是一個有心人。

當你漸入佳境,就會峰回路轉,妙趣橫生;就會樂在其中,其樂無窮。

古人的智慧,通過經典書籍流傳下來,就像璀璨的星空,靜靜地觀察,細細地思考,就能遇見更美的風景。

“醫聖”張仲景:10句養生經典話,伴你健康走天下

學習不斷,精于實踐。

6

張仲景:“勤求古訓,博采衆方。”

以前寫過這樣一幅書法作品:立志不随流俗轉,留心學到古人難。

怎樣才能獲得古人智慧的精髓呢?

學習,堅持學習;堅持虛心地學習;

學習,勤奮學習,勤奮耐心地學習。

隻有學習,才能讓你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在“數量”上足夠多,才能達到質變的條件。博采衆家之長,然後建立自己的風格。

學習,最重要的動力,是得趣,嘗到了美妙的滋味,學起來毫不費力,津津有味,才能樂此不疲。

“醫聖”張仲景:10句養生經典話,伴你健康走天下

博采衆家之長,然後獨樹一幟。

7

張仲景:“感往昔之論喪,傷橫夭之莫救。”

世間所有的事物,都存在一種因果關系。

往日裡的所作所為,成就了今天的我們自己。不必怨天尤人,一切都因你而起。

今天的疾病,都是過去的“因”結下的果實,一點一滴,毫厘不爽。

是以,想要健康,就要叢眼前做起,為了以後的健康生活,今天養成良好習慣,這就像農民種莊稼,你善待土地,土地才會厚報你。任何自欺欺人的糊弄,都将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愚不可及。

“醫聖”張仲景:10句養生經典話,伴你健康走天下

立志求學,堅持不懈。

8

張仲景:“生而知之者上,學則亞之,多聞博識,知之次也。餘宿尚方術,請事斯語。”

世間很多東西,都是講究緣分的,有的人天生就适合做文,有的人天生适合做理,找對了自己的跑道,一切就會順水順風。寶貝放錯了位置,永遠沒有光彩。

按照自己的天性去做事,不僅快樂成群,而且悟性開挂,進步神速。

不過,也别忘了“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勞一分才。”隻要勤奮到位,問題隻是點綴。

隻要加倍努力,未來依然可期。

“醫聖”張仲景:10句養生經典話,伴你健康走天下

融會貫通,兼收并蓄。

9

張仲景:“不明四書者不可以為儒,不明本論者不可以為醫。”

世間的道理都是想通的,沒有豐厚的傳統文化底蘊,成不了大學問家,也不能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不懂得底層邏輯的人,也别去努力學醫了。

堅實的理論基礎,是舉一反三的先決條件;舍本逐末的行為,是治标不治本的庸醫。

如果能把《四書》裡的理論體系,跟實踐結合起來,融會貫通,才能終有所成。

“醫聖”張仲景:10句養生經典話,伴你健康走天下

樂學好學,别有洞天。

10

張仲景:“常修從醫之德,常懷律己之心;常思貪欲之害,常戒非分之想。”

人都是自己思想的産物。所作所為的依據,就是所思所想。

為什麼要自律自修,就是為了“越來越好”。這是快樂的源泉,幸福的開端。

戒掉不好的習慣,學習别人的優點;

戒掉貪念的想法,擁有自己的灼見。

因為沒有癡心妄想,沒有熾熱奢望,是以輕松、愉悅,笑口常開。

也因為如此,我們才能走得更遠,走得更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