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用戶端北京9月17日電(左宇坤)老字号同仁堂開賣養生咖啡,三頓半、永璞等國内網際網路咖啡品牌興起,裝修精緻的網紅咖啡廳霸占了熱門話題榜……最近的咖啡界格外熱鬧。
不過,熱鬧都是别人的,與深陷閉店潮的COSTA和交出了“史上最慘”季财的星巴克無關。
如今,奶茶夾擊之下,咖啡市場“冰火兩重天”,正如不同人對咖啡的感受:有人嘗到回甘,有人隻覺滿口苦澀。

咖啡店裡工作或休閑的人們。 左宇坤 攝
COSTA陷閉店潮,星巴克交最差成績單
據媒體報道,已經在中國經營了多年的英國老牌咖啡品牌COSTA陷入大面積閉店潮。
最嚴重的是青島,關閉了所有門店;其次是北京,關閉了近20家門店,關閉的門店數量超過了中國市場門店總數量的10%。
近日,中新網探訪位于北京市西城區的一家COSTA門店,盡管是工作日,但店内顧客不少,頗為熱鬧,店内服務人員也在積極推銷品牌的優惠卡券。
當被問及有無關店計劃時,該店員表示,自己所在門店并未接到相關通知,且近來店内生意一直很好。
“COSTA在中國分英國、美國兩條線,關店的主要是英國線的,自己門店所在的美國線營運情況良好。”該店員稱。
COSTA咖啡門店。 左宇坤 攝
“關閉虧損門店是在中國業務優化調整中的一部分,受門店客流及經濟營運變化所帶來的影響。”COSTA回應稱。
初入中國市場時,COSTA曾定了一個到2018年門店增至2500家的“小目标”;但到了2015年,COSTA降低了對自己的要求:到2020年由當時的350家門店增長到900家。
現實比COSTA預想的更殘酷,在這一波閉店潮後,目前COSTA在中國市場的門店數量僅400家左右。
與COSTA同年出生,在中國4000多家門店的星巴克似乎風光不少,但從星巴克最新财報看,兩者現在也算得上“難兄難弟”。
2020财年第三季度(3月30日至6月28日),星巴克淨營收42億美元,同比下降38.2%;淨虧損為6.78億美元,去年同期則是盈利13.7億美元。
遭遇史上最慘财報後,星巴克不得不“斷臂求生”。8月,星巴克宣布,計劃未來18個月永久關閉美洲的約400家門店,并将本财年計劃開設的新店數量削減一半,至300家左右。
老牌名企摔得慘,街頭小店成赢家
雖然星巴克、COSTA的大名在咖啡界可以說是人盡皆知。但翻看各點評軟體的咖啡店排名,前十名中都鮮有連鎖大品牌上榜,反倒是一些獨居特色的小咖啡店頗受歡迎。
韋先生就是北京一家網紅咖啡館的老闆。門店開了好幾個,但每個都不大,有的甚至隻是一個小小的視窗店,設計得像過去的小賣部,咖啡做好後會從小視窗送出帶走。
在韋先生看來,靈活是小店的最大優勢。在大品牌連鎖咖啡店被疫情打擊的同時,承受風險能力相對較弱的小店自然也難以幸免,“小而靈”則在關鍵時刻幫了韋先生一把。
“視窗”咖啡小店。 受訪者供圖
“疫情期間我們有的店關了差不多兩三個月,這段時間我們就做好咖啡給在家辦公的客人外送,還和一些花店之類的有過關聯,也拍成了小視訊宣傳。疫情穩定重新營業後,恢複最快的也是外帶檔口店,因為沒有堂食面對面的負擔。”韋先生說。
創業之前,韋先生在星巴克有過十餘年的工作經驗。在他看來,在連鎖咖啡店喝咖啡是功能性的,在小咖啡店喝咖啡是休閑性的,兩者有着本質的差別。
“大家對于連鎖咖啡的品牌有些審美疲勞了,在朋友圈等社交媒體上的發照片之類的滲透力影響力已經越來越低,換言之就是那些連鎖店‘長得都一樣,不夠酷了’。”韋先生覺得,小店的優勢還是能把店做出個性,咖啡豆可以自己烘焙,産品的創意也能更快适應市場,大店是沒法那麼快調頭的。
“同時,整個咖啡連鎖品牌裡,星巴克跑在第一名,其他都是同質化地跟随,品牌文化沒有建立得很清楚。”韋先生說。
這也正是COSTA的一大煩心事。起源英國的COSTA進入中國市場後,依舊端着“歐洲貴族”範兒,目标定位偏向于中高端白領。在中國人還在日漸“咖啡化”的階段,相比于制造出“貓爪杯”等衆多出圈爆款的星巴克,不管是消費群、還是城市拓展,都很難下沉。
這一高冷定位從COSTA鮮為人知的中文名“咖世家”也可見一斑,和擁有“星爸爸”等昵稱的星巴克形成鮮明對比,一度被網友吐槽咋不幹脆叫“渴死它”。
咖啡會成為下一個奶茶嗎?
不久前,廣東省餐飲協會釋出的《2019年度廣東餐飲百強榜單》顯示,喜茶戰勝廣東酒家等老牌餐飲企業位居第三,奈雪的茶也排在第八位。而在去年的榜單中,兩者的排名僅為第十和第十五。
年輕人的“肥宅快樂水”奶茶,最近火得風頭無兩,一個商圈裡走幾步,發現五、六家不同品牌的奶茶店是常事。同樣都是街邊能買到的喝的,咖啡能否也像奶茶一樣火爆呢?
前瞻産業研究院釋出的《2020-2025年中國咖啡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稱,中國咖啡消費年均增速已達15%,且到2025年,中國咖啡市場規模将達到2171億元。龐大的市場顯示着,喝咖啡的人一直在增長,就看你怎麼讓他們喝。
獨具特色的網紅咖啡。 受訪者供圖
“确實在前幾年奶茶店要更好做一些,因為它更簡單、閱聽人人也群更廣。奶茶能輕松下沉到三四線城市,但咖啡店生意會稍微窄一點兒。”韋先生表示,“但越簡單的東西就越難啊,陣營競争得厲害,利潤空間都被一壓再壓。”
奶茶的成本低已不是什麼新鮮事。曾有業内人士表示,一杯奶茶的淨成本大約2-3元。算上杯子吸管、均攤租金水電費用、人工支出,一杯奶茶的總成本大概不超過5元。但行業低價競争激烈,多數茶飲店的奶茶通常隻賣10元左右一杯,甚至還有8元的。
咖啡雖然聽起來更高大上,但成本也并沒有高出太多。一位曾在COSTA工作過的咖啡師告訴中新網,連鎖咖啡企業有着非常大的物料成本優勢,在咖啡豆都是進口、牛奶都是鮮奶的前提下,一杯拿鐵的淨成本大概也就5-6元。
“雖然咖啡店店面往往比奶茶店大,其餘附加成本也更多。但定價也比奶茶高不少,賣到30元是很輕松的,總體算下來利潤還是比奶茶要高。”該咖啡師表示。
客觀的利潤和巨大的潛在市場誘惑下,諸多現磨咖啡品牌開始擠入市場。加拿大連鎖咖啡品牌Tim Hortons在獲騰訊獨家投資後表示,未來數年将在中國開出1500餘家門店;來自日本的網紅咖啡%Arabica也加快了布局速度,已經在中國市場開設20餘家店面。
就連不少做奶茶出身的新式茶飲,如喜茶、奈雪的茶、CoCo都可等也都“尋味而來”,嘗試探索創新咖啡産品。
截圖自喜茶官方微網誌。
“咖啡店和奶茶店是走向不同方向的,除了顯得更進階,咖啡店的社交屬性也是不可替代的。比如我說請你喝杯咖啡,來咖啡店裡坐一坐,就顯得比奶茶店正式很多。”韋先生相信,未來的市場是細分的,隻要專注在這個領域裡面去一直耕耘,哪條路都能走得通。
是以,你願意來一杯咖啡,還是奶茶?(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