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訊加載中...
文/視訊/楊峥嵘 姜開林 劉華章 淩亦冰
從滬昆高鐵懷化第一站溆浦南站下車,沿溪而行,便進入了溆浦縣北鬥溪鎮。此處遠山如黛,雲霧缭繞,是有名的“花瑤文化特色鎮”、“高鐵明星鎮”,花瑤特色村莊風貌與原生态山水的完美融合,高鐵飛馳與大山鄉村的動靜襯托,一幅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舒展在這片土地。

溆浦南站。
走進北鬥溪鎮,滿目青山綠水,二都河穿鎮而過,一棟棟白牆青瓦、飛檐翹角的花瑤三層小樓映入眼簾。近年來,這個地處深山的小鎮依托傳統花瑤村落,發展研學旅遊,打造文旅小鎮,成為雪峰山片區旅遊的一抹亮色。北鬥溪鎮先後被評為“湖南省美麗鄉鎮”、“湖南省生态鄉鎮”、“湖南省特色文旅小鎮”。
高鐵小鎮北鬥溪。
以往的北鬥溪鎮,囿于山高路遠,其美麗的自然風光、獨特的瑤鄉文化也長期養在深閨人未識。2014年,滬昆高鐵溆浦南站在北鬥溪建成,北鬥溪鎮與外界的距離由“天”變成了“分鐘”,為文旅融合發展帶來了新機遇。辰河目連戲、花瑤挑花等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也逐漸走入大衆視野。
北鬥溪鎮山清水秀。
為保護好、傳承好、發展好非遺文化,北鬥溪結合高鐵及其其他資源優勢,助力文旅小鎮的發展。該鎮圍繞“民宿+民俗”,打造一棟民宿一個‘非遺’主題、一個‘非遺’傳人、一個‘非遺’故事、一批‘非遺’産品,把戲曲、手工、美食等元素融入到遊覽中的每一個環節,讓文旅小鎮的特色更為鮮明。
茅坡椒園。
“我們規劃了高端民宿、研學旅行、民俗體驗、地标産品、數字經濟等五大闆塊,最有當地特色的就是民俗文化體驗。”北鬥溪鎮黨委書記舒均軍說,該鎮依托北鬥溪研學營地、農耕文明展示區等資源,将非遺體驗、自然研學、科普展示融入到研學之中,讓學生體驗、實踐,豐富的研學旅行課程内容能夠滿足遊客“吃、住、遊、娛、購”一站式旅遊需求,成為北鬥溪鎮旅遊的新名片。
研學。
當地村民通過創業、提供勞務、利用扶貧資金入股分紅等方式,在公司永久持有30%的股份,老百姓60%的股份。華榮村黨支部書記黃峰認為:“北鬥溪文化與旅遊相結合的發展模式使這些具有曆史意義與傳統韻味的非遺民俗得到活态保護,也有助于北鬥溪發展‘加速度’,展現鄉村振興新面貌。”
民宿。
文旅融合助推了北鬥溪餐飲、猕猴挑種植行業的發展,如何拓寬銷售管道繼而鼓足村民的“錢袋子”,是北鬥溪鎮一直以來探索的方向。“我現在不要出去做事,在家裡就有收入啦!”村民翟福春臉上洋溢着甜甜的笑容。該鎮按照“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為每戶研學農舍都配置一個小型便利超市,同時開通“潤久旅遊”公衆平台和“慧享遊”等網際網路平台,實作猕猴桃等特産線上線下同步銷售,進一步豐富村民增收管道。
農家小院。
作為文旅小鎮,北鬥溪不止步于文旅融合發展,更在傳承保護古建築、提升村容村貌、在打造宜居宜遊北鬥溪上下功夫。一方面傳承保護古建築風格,通過制定房屋花瑤外觀風貌控制統一标準,保留花瑤建築元素,為古村落的保護和村民居住提供更舒适的環境;另一方面增強百姓的參與感與獲得感,組建幸福基金、開展職業教育訓練、共同修建入院道路等,積極提升北鬥溪人的生活品質。
七星瑤寨。
得益于政府和村民們的保護,北鬥溪鎮下轄光明村和茅坡村于2016年入選了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成為傳統村落中耀眼的明珠。
光明丁腳坊傳統古村落。
“‘十四五’期間,溆洞高速、通用機場、高鐵觀光索道項目相繼落戶北鬥溪,為我鎮高鐵經濟的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下一步,我們計劃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将北鬥溪鎮打造成為‘黨建示範強鎮,産旅融合重鎮,生态和諧綠鎮,休閑旅遊名鎮’。”面對北鬥溪鎮未來發展,鎮黨委書記舒均軍滿懷信心。
溆浦南站夜景。
有便利交通、花瑤文化、農田沃野,研學旅行路子前途敞亮;有美麗鄉村、神韻雪峰、風景獨好,鄉村振興時代大有可為。北鬥溪鎮深谙自身的天賦和優勢,并努力将之兌現在鄉村振興的廣袤田野上。
[責編:伍霞]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用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