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到方志敏烈士的家鄉“讀”《可愛的中國》

作者:中華英烈網

 “在您的印象中,父親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我三歲就沒有了父親。記憶中我雖然沒有見過他,但我知道他是世界上最可愛的父親!”近日,華中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師生前往江西南昌,拜訪方志敏烈士的女兒方梅。師生在和老人面對面的交談中,感覺革命精神的溫度。

  這是該學院在本學期的第一堂《紅色經典閱讀與傳播》社會實踐課。10月22日,14位師生前往江西南昌,到方志敏烈士的家鄉“走讀”《可愛的中國》。

  在方梅家中,師生們坐在老人身邊,聽她說烈士的故事。學生楊晨告訴長江日報記者,方奶奶家布置得古樸整潔,客廳最顯眼的地方挂着方志敏烈士的照片。方梅告訴他們,自己雖然沒有真正見過父親,但她花了20年時間,跑遍了父親生活和戰鬥過的每一個地方,将父親的故事記錄下來。“母親曾說我小時候體質弱,害怕我活不下來,是父親堅信梅花的生命力頑強,方梅一定能活得很好。我知道,他是世界上最可愛、最高大的父親。”當學生們問到大學生如何傳承方志敏精神時,方梅老人堅定地回答:“那就是奉獻!愛國不是空洞的,奉獻也不是你走上工作崗位後才開始。在大學時期就要立大志,努力學習,建設可愛的祖國。”

  拜訪方梅老人後,師生們還前往江西省圖書館,聆聽方志敏之子方蘭的妻子花真先講述捐贈400多份方志敏文史資料的故事。花真先說,丈夫生前收藏了父親方志敏烈士相關文稿材料400餘份,2020年7月,由她遵循丈夫的遺願,捐贈給江西省圖書館。

  從讀文章到對話烈士親人,從參觀陳列館到探訪烈士陵園,這堂為期三天的紅色黨史課,在學生們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記。

  “老人們的講述,讓我走近生動鮮活的英雄人物,看到了書本上感受不到的烈士形象,也從她們身上感受到了精神的傳承。”楊晨說。學生鮑曉丹表示:“以後我們會常常想起方志敏對青年的殷殷囑托,那就是百年後的中國青年赓續紅色基因,為美麗中國而艱苦奮鬥!”

  華中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王麗介紹,《紅色經典閱讀與傳播》于今年年初啟動,課程打破單純的書本學習模式,讓師生們循着紅色經典,前往革命烈士生活和戰鬥過的地方,上一堂沉浸式黨史教育課。目前,師生已走進了上海陳望道舊居、“狼牙山五壯士”發生地河北易縣以及洪湖赤衛隊所在地瞿家灣等多個紅色基地。

來源:長江日報

網編:陸文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