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宋代大理學家朱熹開解女婿的詩句,很有處世意義

在我國傳統飲食文化中,蔥作為一種常用的調味佐料,于每家每戶都是不可缺少的,是以在民間多地又有諺語為:“大蔥蘸甜醬,越吃身越壯。”,現在我國的一些傳統文化保留完整的地區,還流行着每年的歲時”食蔥聰明”的飲食文化風俗,據說是人們在每一年的夏末時節,農曆6月10日這一天的夜晚時分,各家各戶各自采取自家菜園之中的新鮮大蔥,去除其綠葉,截取其蔥白,給小兒食之,名曰食用後小兒能變“聰明”。

宋代大理學家朱熹開解女婿的詩句,很有處世意義

我國古時民間,關于大蔥的傳說有很多,其中的一種傳說是這樣講的:話說大蔥是上古之時的神農氏,看到人們患病後痛苦萬分,但是無藥醫治緩解人們的病痛,于是就用自己的身體辨嘗百草的藥性,想分辨出好藥為大家消災祛病。有一天,神農氏尋找出來了一味良藥,這種草藥品嘗起來味道濃厚,食後後回味悠長,之後此藥草便作為人們日常飲食的調味之品用來使用。由于在日常膳食中常被用到,各種菜肴必加大蔥用來調和食材的味道,故大蔥又有“和事草”的雅号之稱謂。

據《本草圖經》上記載:“蔥有數種,入藥用山蔥胡蔥,食品用凍蔥漢蔥。”

宋代大理學家朱熹開解女婿的詩句,很有處世意義

相傳古時,我國宋代的大理學家朱熹,有一天閑來無事,就到其女婿家中去閑坐談心,到了吃飯的鐘點,女婿和女兒招待朱熹的飯食,隻是一鍋蔥湯和半鍋麥飯,其女婿一再向嶽父大人表示了自己深深的歉意,并為沒有招待好朱熹而深感愧疚。

朱熹知道女婿的家境一向清貧如此,也就不以為意。

吃罷飯食之後,

朱熹就寫下了一首詩,用來開解女婿的心情,其詩如下:“蔥湯麥飯兩相宜,蔥補丹田麥療饑,莫謂此中滋味薄,前村還有未炊時。”

宋代大理學家朱熹開解女婿的詩句,很有處世意義

此首詩的詩意通俗易懂,反複咀嚼其詩句的後兩句“莫道此中滋味薄,前村還有未炊時”,真的很有教人處世應該“知足常樂”的韻味。

朱熹是繼孔子之後,出現在我國曆史上的最偉大思想家。朱熹所編定的《四書章句集注》,化繁為簡,影響了我國宋朝之後近八百年的中國。

宋代大理學家朱熹開解女婿的詩句,很有處世意義

朱熹在當時那還了得,盡管高官做着,厚祿拿着,但是朱熹還是堅持像古時的顔回、陶淵明這些先賢那樣,艱苦樸素地生活着,生活上從不奢侈用度,開銷上從不鋪張浪費,真有古之君子遺風也。朱熹這一切的所作所為,也足以令當時的許多驕奢淫逸,紙醉金迷之徒有所汗顔。

“蔥湯麥飯兩相宜,蔥補丹田麥療饑。莫道此中滋味薄,前村還有未炊時。”

這首詩句說得很是有道理,人世間的真滋味就是淡薄清新之味,人世間的真本心就是淡泊名利之心,人知足而後有常樂。

宋代大理學家朱熹開解女婿的詩句,很有處世意義

曆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朱熹”蔥湯麥飯”的故事,他所作的這首詩,他所奉行的勤儉樸素美德,永遠都值得我們每一個後來之人去學習傳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