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本齋的鐵杆搭檔被稱為“掩日劍”的抗日英雄,竟是起義人員

作者:經典歲月紀實

馬本齋司令員統領抗的回民支隊,在抗日戰争中屢建奇功,威震敵膽,被八路軍譽為“無攻不克,無堅不摧,打不垮、拖不爛的鐵軍”。毛主席稱其為“百戰百勝的回民支隊”。

其中馬本齋的黃金搭檔,令日軍聞風喪膽的傳奇英雄,被稱為“掩日劍”的人,竟是一位從國軍中起義人員。後來,修建馬本齋紀念館,因為他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竟在全國尋訪22年。

他就是回民支隊第四任參謀長、四川省南充軍分區原司令員、百歲老紅軍張剛劍。

馬本齋的鐵杆搭檔被稱為“掩日劍”的抗日英雄,竟是起義人員

原創作者:牛興

(一)為躲抓丁,他給地主“打工”,“地主婆”向他“抛繡球”,“球”沒抓住,國民黨則抓住了他。敵營十八月後,他終于逃出魔窟

馬本齋的鐵杆搭檔被稱為“掩日劍”的抗日英雄,竟是起義人員

△(圖中為張剛劍)

1930年,張剛劍就學的地方散了,他失學了,國民黨抓壯丁的卻向他撲過來了。望着冷面保長和挎着槍的國軍,張剛劍毫不猶豫撲向水塘,拼命遊出去外逃。

他從家鄉安微省臨泉縣逃到了比鄰的河南省息縣的一個村子。一位好心的老大媽将一套雖破舊但幹爽的衣服給了他換上,又介紹他去“幫工”糊口,用當代的話說叫“打工”。

他每天割草放牛回來後,又是挑水,又是燒鍋,眼裡很有“活”,卻赢得地主女兒的青睐。 彎月挂樹梢的一個夜晚,他住宿的小屋虛掩的門被輕輕推開,塞進一雙嶄新的平底布鞋和一套衣服……

可是,新鞋子還沒換上,他就被換上了國軍服——他被國民黨抓了丁。臨别時,地主的女兒那動人的臉頰挂滿動人的淚珠……

張剛劍進國軍軍營第二天傍晚,一個長官急不可耐了,向他赤裸裸地張開了血口:“你他媽的,不懂規矩,怎麼不給老子上貢!”

“我什麼都沒有……”

“你沒有,老子有!”那長官上來就是兩個耳光,打得張剛劍口鼻流血。 張剛劍正想奪門而逃,被那家夥又是“嗵”地一腳踢過去,導緻他額頭撞上門框,鮮血流尚……

他逃出“魔窩”又撞上“魔鬼”——與另一個長官撞上了,他頓時吓得臉色蒼白,兩腿也“彈起棉花”。

然而,那個長官拉着他的手來到自己家中,拿出一個小皮袋子,從裡面擠出一點白白的像面糊糊的東西,塗在了張剛劍流血的額頭上。後來,張剛劍才知道那是牙膏。

張剛劍的傷口好後,很感激那位長官。經打聽知道那位長官叫馬骥,是個營副官。 張剛劍隻有一個勁地向營副說感激的話。雖然好話不能當錢使,但他還是“使”了。

馬本齋的鐵杆搭檔被稱為“掩日劍”的抗日英雄,竟是起義人員

第一次見面,營副馬骥沒說更多的話,隻是提醒張剛劍多長個心眼。張剛劍感覺營副身上似乎少了些國民黨軍官的“氣質”,多了點貧民心腸,便暗下決心跟着馬骥幹下去。

馬骥了解到張剛劍是個實在人,也願意跟他吹牛聊天。他的談話内容老是“跑題”,有時甚至說:“要打紅軍不容易”,“紅軍大都是些窮人”……

初聽這些話,張剛劍是左耳進右耳出。随着次數增多,他“心眼”動起來。俗話說,澆花澆根,聽話聽音。張剛劍開始琢磨馬骥的話語,馬骥也在進一步不動生色地“考察”張剛劍。

從此,他們接觸更頻繁了,一個月要聚在一起談話10多次,談話圈裡始終離不開紅軍。時間長了,談話多了,彼此都心領神會了。

一個風雨之夜,馬骥把張剛劍叫到他屋裡,告訴說,有個叫雷某的兵,把一挺機槍偷送給了紅軍。這話像試探,又像誘導。不啻是一聲“春雷”。

1932年6月的一天, 麥子熟了,國軍要外出搶糧。為保障搶糧隊伍,各哨位要派出得力哨兵防守。營副馬骥對連長說:張剛劍很忠誠,派他到東山頭上放哨去。

在國軍生活一年半時間的一天, 張剛劍扛着一挺機槍,費了老鼻子勁,才爬上了東山頭。“張成林同志(張剛劍原名),馬骥要我們來接應你”。他從此參加了紅軍,改名張剛劍,時值1933年。

1937年,張剛劍到抗大學習,坐在他身邊的一個同學居然是馬骥!後來,有一個消息,更使張剛劍驚奇——曾經在息縣向他“抛繡球”的“地主婆”,居然是馬骥的妹妹,那簡直是藝術家也難以想象的……

(二)置身敵營十八月後,他逃進紅軍隊伍。馬本齋慧眼識珠,經“大潔”考驗後,他成了回民支隊參謀長

1959年 八一電影制片廠攝制的抗日戰争影片《回民支隊》,讓馬本齋和回民支隊的英勇事迹聞名天下。而馬本齋的黃金搭檔張剛劍隻是“綠葉”一片,默默無聞。不過銀幕之外他的故事卻驚險傳奇……

馬本齋的鐵杆搭檔被稱為“掩日劍”的抗日英雄,竟是起義人員

漢族出身的張剛劍,有一天被調任回民支隊參謀長。而回民支隊,大都是回民,頭戴白毛巾,他面對的環境和人員都是陌生的。

他剛到落腳,就被頭戴白毛巾的一個人引向一排房子。是住處?是廚房?是廁所? 管它是什麼地方,反正是馬本齋的地盤,兵随将轉草随風吧。

走近房子,沒讓進去,坐在房子門口,人家遞給他一杯茶。望着出出進進身上濕漉漉的人,他想這可能是洗澡的地方。

一會兒,有人問他是“大潔”還是“小潔”“中潔”。 張剛劍想,大潔可能水大些,洗得快些。于是,随口說:“大潔吧!”

他一進房間,在人的引導下,用腦袋往上一頂“水管”,“嘩啦”熱水從頭頂流向全身,燙得他大叫着往外跑……

原來,當人家遞茶時,就看出了他不是用左手接茶碗,知道他不是回民,有意“燙洗”他一下。 回民洗澡很有講究,不說洗澡而說大潔、中潔、小潔。

“小潔”,就是把褲子撸到膝蓋下,洗一洗;“中潔”,就是在遮帳的木盆裡洗,隻洗膝蓋以上,肚臍以下;“大潔”,就是上有個葦杆,腦袋往上一頂,像自來水下流沖洗……

身上被燙起一層皮的張剛劍,一回到駐地,司令員馬本齋就把一道“考題”攤在參謀長面前—— “河北無極縣有幾百個日本鬼子來搶糧,怎麼辦?”

面對馬本齋“試劍”,參謀長張剛劍當機立斷“亮劍”:打它個伏擊!

可是,當大約三百多名日本鬼子來了搶糧現場,張剛劍他們卻變成了“麥草人”,龜縮起來了。

傍晩,搶糧的日本鬼子,看到麥田裡捆紮成捆的小麥和收割倒地的金黃色莊稼,如餓狼撲食,瘋狂地搶劫。

突然,機槍哒哒哒瘋狂吼叫——我軍的重機槍迎着日軍的重機槍開火,我軍的刺刀對着敵人刺刀拼殺,敵我雙方展開了血搏……

原來,張剛劍先派一個便衣隊布置在一片墳場周圍設伏,又派一個排的兵力斷後,并安排一支主力隊伍,用麥子捆紮成“麥草人”作僞裝,圍成一個大大圓形籬笆,把收割的糧食置于中間,當鬼子來到中間地帶,“麥草人”便同時出擊,用機槍掃射日軍,把手榴彈投向日軍……

大約拼搏10來個小時,敵人的屁股後面響起了機槍聲,八路軍的增援部隊也趕到了,敵人被打死大半,剩下的拼命逃竄。

馬本齋的鐵杆搭檔被稱為“掩日劍”的抗日英雄,竟是起義人員

當參謀長張剛劍回去向馬本齋報告時,半個身子都染紅了,身上的血還在流,馬本齋疾呼衛生隊長為其包紮。醫生 “嚓嚓”剪開張剛劍的血衣一瞧,一塊彈片還“咬”在他的右肋上,隻好用鉗子夾住一拔,彈片連同一團血肉一起拔了出來……

(三)司令員到任10分鐘,一場惡戰就為他“接風洗塵”。從此,他一口氣打了一年多沒停歇,最長的一次戰鬥打了9天9夜

在抗日戰争和解放戰争中,哪裡有攻不破的堡壘,就派回

民支隊往哪裡攻;哪裡有大戰惡戰,就派回民支隊去哪裡戰。河南豫東,當時有“五鬼鬧豫東”之說。北有日本鬼子,南有湯恩伯的部隊,西有衆多土匪。豫東兩任地委書記都死在“五鬼”手中。

在“五鬼”大鬧時,張剛劍被調到豫東軍分區當“司令員”。說是軍分區,隻是對外而已,對内是獨立團,實際上隻有4個連隊。張剛劍趕到豫東不到10分鐘,一場戰鬥就為他“接風洗塵”來了。

張剛劍如出鞘之劍,揮舞刺刀,率部與強大的敵人決死硬拼。然而。日本鬼子足足有7000多,而張剛劍帶領的隻有兩個連隊200多名官兵。當子彈快打完了,他們就用大刀對大刀砍殺,與敵人血肉相搏,殊死拼殺。

馬本齋的鐵杆搭檔被稱為“掩日劍”的抗日英雄,竟是起義人員

但由于敵衆我寡,張剛劍帶領的官兵被敵人團團包圍,可謂敵軍圍困萬千重!

鬥勇之中,張剛劍不忘鬥智,随命二連從麥地裡爬到敵後,與日軍角逐。于是正面是叮當的殺聲一片,後面突然響起的機槍聲和手榴彈聲一片,敵人以為是我軍“增援大部隊”來了,很快“疲軟”了。

張剛劍司令員帶領200多名官兵, 經過9天9夜的血戰,打垮了敵人一個師。

在豫東軍分區張剛劍一口氣打了一年多沒停歇。他被官兵譽為“掩日劍”,更令敵人聞風喪膽。刺破青天锷未殘!

幾年的回民支隊的生活,使張剛劍也變成了“終身”回民從不吃豬肉,逢節過節按着回民習慣過。他的血脈已經融入回民支隊。

馬本齋的鐵杆搭檔被稱為“掩日劍”的抗日英雄,竟是起義人員

為了永不忘卻的紀念, 留住民族英雄的最後的珍貴影像,河北攝影家趙文嶺用鏡頭記錄回民支隊隊員,走過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拍下了140多位回民支隊隊員的肖像及數萬張圖檔。

為尋訪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張剛劍,攝影家趙文嶺3次從河北長途跋涉到四川,行程數萬裡,尋問3000多人、打電話500多個,終于在第22年,尋找到回民支隊第四任參謀長張剛劍。遺憾的是,此時的張剛劍已經陷入昏迷,生命垂危,無法說話。

不過,張剛劍和回民支隊的英雄事迹,已镌刻在曆史深處。這位開國大校與一代老兵一同書寫了一個時代的傳奇。

張剛劍小傳:1933年參加紅軍,1934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曆任參謀、營長、支隊參謀長、獨立團團長、冀魯豫軍區2分區司令等職。建國後曆任溫江軍分區司令員、南充軍分區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7月離休,享受正軍職離休幹部待遇。2013年3月在成都逝世,享年101歲。

(摘自本文作者公開出版的《經典歲月》一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