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多個寒武紀早期軟舌螺化石屬種再現

作者:光明網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潘兵等人與瑞典自然曆史博物館Skovsted博士合作,對采自華北地台南緣寒武紀早期地層中的軟舌螺化石開展了系統分類學研究,發現了10屬14種,包括2新屬3新種,揭示了該時期華北地台軟舌螺動物組合面貌,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古生物期刊Alcheringa上。

軟舌螺動物是地史上出現最早的、具礦化外殼的兩側對稱動物代表之一,在5億多年前的寒武紀非常繁盛。軟舌螺包括直管螺類和軟舌螺類兩大亞群,二者都具有鈣質錐狀管殼及口蓋,其中後者還具有一對從錐殼内伸出的彎曲附肢。

“在寒武紀早期,軟舌螺通常以二維壓扁狀态儲存于碎屑岩中和三維立體儲存于碳酸鹽岩中。但儲存于碳酸鹽岩中的化石多數都被磷酸鹽化,它們的錐殼與口蓋通常都以離散的形式儲存,鉸合标本很少。”潘兵說,這也導緻長期以來寒武紀早期軟舌螺的系統分類較為混亂。

潘兵表示,在該研究中,他和其他研究人員通過醋酸酸泡處理的方式,在分布于陝西、山西、河南、安徽的寒武紀早期辛集組與猴家山組中,發現了大量以三維磷酸鹽化方式儲存的軟舌螺化石标本。

“更為重要的是,這次發現的軟舌螺标本,還有大量的口蓋。尤為難得的是許多錐殼口端儲存了口蓋的外模,這也使得将離散的錐殼與口蓋限定為同一種更為可靠。”潘兵說,通過總結分析這些軟舌螺的地層時代與古地理分布,發現它們應屬于寒武紀第三期晚期至第四期早期,屬種組合與當時岡瓦納東緣的澳洲最為相似,同時與勞倫大陸的格陵蘭也較為相似。這也說明在5.15億年前左右,華北闆塊可能與澳洲以及格陵蘭具有較為接近的古地理位置。(金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