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報融媒記者 吳悠 張雷
金秋十月,碩果盈枝。
10月27日,在泉山區打造城市型經濟先導區項目簽約暨校地共建科研成果産業化基地營運活動上,3個校地共建成果揭牌,2位國家級傑出人才合作簽約,30個産業項目簽約落戶。
這是泉山區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産業強區”的“硬舉措”,也是該區聚焦打造“城市型經濟先導區”的“大手筆”。泉山将以此次活動為契機,有效銜接創新的“最先一公裡”和“最後一公裡”,攜手同心,砥砺同行,共同開創泉山創新發展、現代化建設的美好明天。
校地共建 協同發展
作為全市的科創之芯,泉山高校院所彙聚、科教人才荟萃、創新園區衆多,是“人才禮遇之區、創新創業之區”。
近年來,泉山區積極與中國礦業大學、徐州醫科大學開展政校合作,先後簽訂校地共建合作協定,一批載體平台相繼建成營運,一批科研成果轉化項目入駐,校地共建、借智創新碩果累累。
活動現場,泉山區政府與中國礦業大學校地共建科研成果産業化基地營運、職業健康産業研發基地,泉山區政府與徐州醫科大學校地共建國家大學科技園先後揭牌。
“作為淮海經濟區唯一的部屬重點高校,礦大将責無旁貸繼續發揮在區域經濟轉型發展中的引領、支撐和輻射帶動作用,促進更多創新成果在徐州、在泉山産業化,為建設産業強市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中國礦業大學校長宋學鋒說。徐州醫科大學校長鄭駿年表示,期待通過與泉山區緊密協作、共同努力、創新發展,努力為徐州建設産業強市、打造區域中心,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高校院所是創新‘富礦’,深挖潛力,未來可期。”泉山區委書記李勇表示,将進一步健全政校合作機制,強化政策支援,提供展示交易、資料咨詢等全要素、專業化的科創服務,打造各類創新主體協同互動、創新要素順暢流通、創新資源高效配置的科創生态,提高科研成果本地轉化率,讓更多科技成果從“書架”走向“貨架”。
項目為王 招大引強
“泉山一流的政務環境和營商環境使我們深受感動,更加增強了我們的投資信心!”活動中,中科創合醫療技術(珠海)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振感慨地說,相信在徐州、在泉山,中科創合公司載藥可吸收縫合線及球囊導管生産基地必将穩步、快速成長,成為高端醫療器械領域的領軍者,成為徐州市都市型工業新的産業名片。
把企業家當成自家人,把企業家的事當成自家事。
近年來,泉山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提升區域競争力的核心優勢,在政策扶持上,先後出台科技創新支援政策、招商引資優惠政策、人才高地建設12條等系列政策;在營商品牌上,在全市範圍内設立第一家服務企業發展“資金池”、第一家民營企業應急轉貸基金、第一家科技銀行、第一家企業發展服務中心、第一家全面推行“全科政務”;在住房保障上,投資2.6億元建成淮海經濟區标準最高、功能最全的英才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切實解決來泉企業家的後顧之憂……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活動現場,包括揚州中寶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在内的30個産業項目簽約落地泉山,項目涵蓋了科技服務、生物醫藥與大健康、智能制造等新興主導産業,總投資額128億元,将為泉山區産業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泉山優質園區空間面向所有創業創新的‘追夢人’!”李勇說,針對今天會簽的30個産業項目,泉山将跟蹤推動落地,讓創新創造的源泉在泉山大地充分湧動。
招才引智 借智創新
活動現場,泉山區政府與薛勇院士、國家重大引才工程A類專家王殿輝簽署了人才合作協定,并為其頒發了海外引才大使聘書。
近年來,泉山區堅持人才為第一資源,全力保障“國家重大引才工程A類專家”、院士等高精尖人才需求,積極建構與“産業強區”建設相适應的人才培養體系,完善“揭榜挂帥”“競争賽馬”機制,暢通“訂單式”人才引培管道,以人無我有的平台吸引人才,以人有我優的政策激勵人才,以人優我特的環境留住人才,更大力度引進産業領軍人才、高層次科技人才。
勇毅精進的“泉山精神”、求真務實的“泉山擔當”、如沐春風的“泉山溫度”,讓王殿輝深有感受。“良好的營商環境是泉山高品質發展的最美‘注腳’。” 王殿輝說,自己非常願意在泉山區紮根落地,開展項目研究,将科研成果産業化、市場化,與在泉高校、企業展開交流合作,為泉山打造淮海核心、區域樣闆、城市型經濟先導區出一份力,不斷形成泉山特色品牌。
惟有創新“錦上添花”,才能發展“勇立潮頭”。
泉山區将緻力打造校地協同創新“最佳引擎”、園區産業創新“最好平台”、人才集聚創新“最強大腦”、服務賦能創新“最優環境”,完善“泉山方案”,直面“必然”的倒逼,把握“必由”的關鍵,加快“必勝”的步伐,矢志不渝推進創新發展,久久為功,行穩緻遠,開創泉山的美好明天。
【來源:中國徐州網】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将及時進行處理。郵箱位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