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部适合男人看,更适合女人看的電影

日本電影《隻在那裡發光》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

達夫原本是一個石場的爆破員工頭,因為一次事故目睹了工友被炸死,出于自責,他逃離石場,來到一個偏遠的小鎮。

一部适合男人看,更适合女人看的電影

在這裡,他每天酗酒度日,無時無刻不活在愧疚之中,一次在遊戲廳,他認識了一個單純的小混混,聊了一會後,混混便邀請他回家吃飯。

也就是在這裡,他認識了夜店女孩千夏...

一部适合男人看,更适合女人看的電影

千夏是混混的姐姐,溫柔善良。

由于相同的心境,達夫與千夏互生好感,然而相處一段時間後,達夫在某晚醉酒誤入一爿夜店後,發現了在那裡賣身的千夏...

不僅如此,達夫後來還發現,千夏與混混弟弟的老闆,關系也很暧昧不清。

達夫很受傷,也很鄙夷千夏,倆人在夜店的談話,更是不歡而散。

消沉的達夫,原本打算就這樣孤獨一生,石場老闆屢次來邀請他回去工作,都被他厲聲辭退。

隻是,多少個孤獨的晚上,他總能在房間裡捕捉到千夏留下的氣息,他不相信,千夏是那種自甘堕落的女孩...

隔天,忍不住的達夫,再一次來到千夏家裡,敲開門的瞬間,也發現了千夏的苦澀秘密!

一部适合男人看,更适合女人看的電影

這部日本電影很虐,但卻又很厚重溫暖,我覺得它适合每個男人來看,尤其是還處在成長中的男人,因為它會交給我們“責任”與“胸懷”這兩個人生概念。

故事的主題圍繞着兩個受傷的孤獨心靈展開,達夫因為工友慘死,逃避到陌生的小鎮,無父無母的他,雖然有一個關心自己的妹妹,但那一紙空飄飄的書信顯然填補不了他内心孤獨凄涼的大窟窿。

抑或是天意,就在這個時候,他遇到了同樣孤獨的千夏。

千夏看似有一個完整的家庭,有父,有母,有弟弟,然而正是這些家人的“累贅”,才造就了千夏的苦楚。

父親患有難以啟齒的病情,母親軟弱不負責任,弟弟流裡流氣,沒有絲毫的擔當,在外面闖了禍,還要她用自己的身體做交換來保護。

為了維持這個風雨飄搖的家,她白天去工廠殺墨魚(臨時工隻給做三天),晚上隻能去夜店賣身。

她内心的這份孤苦,與家人根本無法交流,直到達夫的出現,她才得到慰藉,兩人開始互相療傷、治愈。

一部适合男人看,更适合女人看的電影

這部電影其實更适合女性朋友來看,因為它會讓很多女孩更好的認識男人,在擇偶上厘清“愛與不愛”這個概念。

達夫在得知千夏夜店女的身份後,出于本能,也嘲諷了一番,但後續的發展,讓他無法忘記這個女孩。

千夏的悲苦,千夏的溫柔,千夏的擔當...千夏身上的優點,在達夫這裡,彌補了她所有的“堕落”。

通過混混弟弟,他知道了千夏委身于那個老闆的理由,出于愛的擔當,他找到那個老闆,即使挨了一頓揍,也讓他不要再去糾纏千夏,因為他給不了千夏那份“責任”。

老闆對千夏的迷戀,隻是肉體上的發洩。

為了讓千夏不去夜店工作,達夫更是走出内心的羁絆,答應了石場老闆的邀請,甘心情願再次走進大山,去工作,去擔當。

換句話說,是責任讓他選擇了走出這段傷痛,同時,也是對千夏的愛,治愈了自己。

這部電影的另一個名字我比較喜歡:《剛哥隻在那裡帥的發光》

一部适合男人看,更适合女人看的電影

講到這裡,說一說什麼樣的男人值得托付?我覺得,不是向有錢老闆那樣的,給予你家人保護的目的,來換取肉體的歡愉。

這種男歡女愛不是對等的,一方是發洩,對一方是屈辱,等到青春消散的那天,女孩便沒有了交換的籌碼。

達夫那樣的愛,才是厚重的,他愛的是千夏的心靈,這種愛,是出于男性對女性之愛的保護本能。哪怕他看到了千夏無數個千瘡百孔的一面,結果也隻是對這份愛的加深。

雖然他不能像老闆那樣,給予千夏家人的“保護”,給予更多的金錢,但他願意為了千夏去重返大山,撿起這份責任,不就夠了嗎?

而這份責任,正是千夏需要的,也是每個女孩需要的...

一部适合男人看,更适合女人看的電影

當然,現實社會,每個人的需求不同。講完責任與愛,我這篇文章,其實最想說的隻有一句話:在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活着就很不容易,就不要再彼此傷害了。

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有一段話——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