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規劃打造黃埔第一高、也是廣州東部第一高的488米高地标項目(黃埔新貿易創新中心),終于順利拿地。
11月1日上午,黃埔文沖渡頭地塊(HP-WC-01地塊),在延期十餘天後,被廣州科錦投資開發有限公司以88.4億元底價拿下,折合樓面價約6697元/平方米。

出讓公告顯示,地塊占地83315㎡,其中可建設用地62806㎡、道路用地18596㎡、綠地1913㎡。
地塊用途為商務用地、商業用地,容積率15.9,總建築面積≤100萬㎡。
文沖渡頭地塊控制性詳細規劃
文沖渡頭地塊現狀
01
5家國企聯手
根據愛企查股權穿透圖顯示,廣州科錦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背後為廣州開發區5家區屬國企合股。
分别為:廣州科學城集團、廣州源盛得市政服務有限公司、廣州高新區集團、廣州開發區投資集團、知識城投資集團。其中,廣州源盛得市政服務公司是KFQKG子公司。
占股比例方面,科學城集團占30%,認繳金額27.6億元,為第一大股東;源盛得占25%,認繳金額23億,為第二大股東;高新區集團、開發區投資集團、知識城集團各占15%,分别認繳金額13.8億。
股權結構透視圖,點選拉大檢視
5家區屬國企聯合拿地,足見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對這一地标項目的高度重視和信心。
衆所周知,上述5家區屬國企,均為具有三十多年開發經驗的功能性老國企,其前身分别為:廣州開發區建設發展集團(簡稱建總)、凱得控股、廣州開發區工業發展集團(簡稱工總)、開發區國資公司、廣州開發區商業發展集團(簡稱商總)。
5家區屬國企,在廣州開發區十大國企陣營中,實力雄厚。在目前廣州開發區3000多億的國有資産管理規模中,這5家國企資産規模預計占比八成。其中,僅科學城集團一家,其資産總額便高達達660億元,占比超五分之一!
無疑,由五家實力國企兜底拿地,488米地标這一超級工程項目的開發建設,穩了!
02
量身定做?
由此在回看該地塊嚴苛的出讓條件,也就不難明白這塊地基本就是“量身定做”。
其一,建成後引入計容建築面積不小于4萬㎡的高端酒店;
其二,取得地塊後1年内開始動工,動工後5年内投産(特殊情況經同意後可延後3年),投産年營收約60億元,繳納稅收約1億元;于動工後9年内達産(特殊情況經同意後可延後3年),達産年營收約100億元,繳納稅收約2億元;
其三,自持比例不低于40%,年限不少于10年。其中,自持商業物業不低于總計容建築面積14%,自持商務物業不低于26%。
從以上出讓條件來看,簡單說,就是要求必須要有高端酒店,不能捂地,嚴防爛尾,盡快開發投産。同時要求自持比例不低于四成,防止空手套白狼,甩賣賺差價。
如此苛刻的出讓條件,也隻有國有資本才能做到。至于為何會延期十餘天,或有可能是内部協調。
03
萬億國資計劃
但此番“五虎将”接盤,背後的深意還并不止于此。
這也是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未來五年實施“萬億國資”計劃的重大舉措之一。
日前剛落幕的黃埔區2022年區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明确提出——
支援區屬國企做強做優做大,推動經營性國有資産統一營運,到2025年實作國資管理規模超1萬億元,形成2家資産規模超2000億元、4-5家超1000億元的優勢企業集團。
確定區屬國企新增投資30%以上投向戰略性新興産業,力争到2025年每家商業類國企控股上市公司1家以上,區屬國企控股上市公司累計達到10家以上。
毫無疑問,開發建設488米地标黃埔新貿易創新中項目,至少在固投資料上,将為區屬國企資産以及黃埔區經濟資料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不過,5家國企托底拿地開發建設,是否意味着未來開發營運,也是區屬國企呢?
觀察君根據多方資訊綜合判斷來看,後期也不排除引入實力雄厚的一線品牌開發商合作。
先拿地,出設計方案,動工建設,後續再引合作夥伴,協調配置設定好股權,多方強強聯手共同開發,這種開發節奏,也并不奇怪。
但不管是否引入非國有資本,還是國企内部自個兒玩,至少可以确定的是,不會影響488米地标項目的建設程序。
從目前區裡決策層的表态來看,這個項目有望在未來幾年内動工。
最新公布的黃埔區政府工作報告明确提出,提升魚珠灣、科學城、知識城三大總部經濟集聚區能級,推進黃埔新貿易創新中心等标志性項目建設,高标準打造黃埔灣世界級地标商圈。
根據項目規劃,黃埔新貿易創新中心地标項目拟建設國際頂級商業中心,包括一棟超高層标志性建築,涵蓋超甲級寫字樓、超五星級酒店及高端商務會議中心等。
黃埔臨港經濟區“十四五”發展規劃打造的488米地标概念效果圖
為此,該地塊明确了商業商務功能的占比,其中商業功能占總計容建築面積的19%,商務功能占81%,足見黃埔區打造國際頂級商業中心的雄心。
的确,黃埔作為廣州深受資本青睐、創新氛圍最濃、科技企業及研發機構最多,彙集超190家世界500強企業的實體經濟大區,太需要一個超級地标項目為未來大發展、新發展撐開“門面”了。
金融城起步區至黃埔港CBD天際線示意圖
臨港CBD規劃效果圖
04
十年工程
當然,頂級地标項目,必然是百年精品工程。從拿地到建設,再到投入營運,恐怕還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
事實上,地塊出讓條件即明确要求,取得地塊後1年内開始動工,于動工後9年内達産,特殊情況經同意後可延後3年。
參考珠江新城東、西塔的建設程序來看——IFC于2004年選中設計方案,2007年動工,2010年基本竣工,2012年投入使用,前後大概8年;而周大福中心于2008年拿地,至2016年傳遞使用,再到真正營運,前後耗時10年。
黃埔新貿易創新中心項目,大概也繞不開這個曆程:十四五期間動工建設,預計要到“十五五”末(大概2030前後)才能“開花結果”了!
來源:黃埔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