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一生最好的年華選擇支教——聊城大學研支團富平支教故事

作者:光明網

祝我老媽,貌美如花

頓頓有肉吃,歲歲有錢花

身材火辣,人見人誇

……

童稚的聲音,搞笑的語言,愉快的節奏,純真的祝福,這個不到半分鐘的抖音短視訊,是陝西省渭南市富平縣東華街道辦事處東新國小一年級一班的家長們,在“三八婦女節”得到的一個“小驚喜”。這個“小驚喜”,來自聊城大學研究所學生支教團成員王晶晶老師。來富平支教半年多時間,她利用傳媒技術專業特長,把抖音制作、微課、手勢舞等多種文化元素融入教學,給孩子帶來了一種全新的課堂體驗,讓孩子感受到心靈的愉悅,提升了課堂的吸引力,也得到了學校上司教師和家長的普遍贊同。

和王晶晶一樣,一塊兒來富平支教的聊城大學研支團其他成員,也都使出渾身解數,充分利用個人的專業和特長,給所在學校的課堂帶來令人驚喜的變化。

把歡樂還給孩子,把趣味帶進課堂

聊城大學研支團成員共有四人,團長李欽偉,團員王晶晶、李錦娜、馬甯。2020年8月26日,他們順利抵達服務地陝西省富平縣,根據縣教育局安排,4名成員分别被配置設定至富平縣實驗國小和東新國小。抵達支教學校後,他們積極融入學校教育集體,迅速投身到各自崗位的工作中,開啟了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

王晶晶、李錦娜服務于東新國小,擔任一年級國文,輔兼體育、書法、綜合老師工作。兩個人每周都有20多節課,每次連上90分鐘,也讓她們真切地體會到作為一名教師的辛苦。為了講好每一堂課,李錦娜總是提前把教學目标、教學重難點反複琢磨,然後把每堂課的教學過程做成流程圖,再根據流程圖準備教學課件和輔助工具。她還特别重視闆書的示範效果,隻要是能夠寫在黑闆上的字、詞及句子,都要規範、條理地寫在黑闆上,幫助孩子養成正确書寫的習慣。每天進課堂,她都保證自己是精神飽滿、開心快樂的,以一種開心娛樂的方式帶領孩子一起學習,真正做到教學相長。學生們都很喜歡她的課堂,每次的考試成績也證明,這個初出茅廬的小老師真是棒棒的!

王晶晶是學傳媒技術的,玩抖音、做課件是她的特長。她積極參加富平縣舉辦的中國小(中職)微課與資訊化教學創新大賽,制作微課《有趣的标點符号》,獲得學校上司老師的一緻好評。在第二課堂,王晶晶為學生開設了抖音in課堂,指導孩子們唱歌、朗誦、做手勢舞,并錄制視訊。手勢舞不僅能鍛煉孩子身體協調性,還能培養學生的樂感,同學們特别喜歡。他們放下平時的拘謹,盡情的手舞足蹈、放聲歌唱,不僅身體得到舒展,心靈也得到了藝術的滋養。

在實驗國小支教的李欽偉、馬甯,擔任二、三年級國文、道德與法治等科目的教學工作,還負責協助其他老師做好教務工作和學校廣播以及微信公衆号的營運,每天忙得不亦樂乎。

2020年是抗美援朝70周年,李欽偉發揮自身專業優勢,以宣傳抗美援朝精神為契機,創新打造了“紅領巾大講堂”精品思政課程。作為實驗國小“紅領巾大講堂”主講,李欽偉通過校園廣播電視台向全校師生宣傳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激發青少年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精神,讓紅色基因在幼小的心靈生根發芽。

“唐詩秀”“閱讀分享會”“紅領巾主持人社團”“陶藝社”,是學文學的馬甯傾心為孩子們打造的特色課堂。“唐詩秀”通過吟誦、情景劇等表演方式,讓學生身臨其境以達到融會貫通的學習效果。閱讀分享會以演講或講故事的形式進行,一周一次,有指定書目、自行閱讀書目、家長共讀書目,可以分享喜歡的書目或者書中的部分篇章,有利于培養學生讀書的好習慣。

四位小老師創新出奇、各有精彩的教學,大受孩子們喜愛。他們喜歡小老師的課,更喜歡小老師的人。

服務地方 扶貧濟弱 愛灑革命老區

2019年9月,聊城大學成功獲批中國青年志願者扶貧工作接力計劃第22屆研究所學生支教團項目機關,随後經過招募,成立了聊城大學研究所學生支教團。肩負團中央的重托,如何更好地完成志願服務的使命?這是學校相關上司和四名支教團成員着重思考的首要問題。為了加強對研支團工作的管理和指導,在校期間,學校團委專門為他們成立了“繁森團支部”,由李欽偉任團支部書記,鼓勵他們加強團隊建設,強化思想引領,激發團隊活力,讓“弘揚繁森精神,西部建功立業”的聊大志願服務精神在富平大地開花結果。

支教期間,研支團成員充分利用課餘時間,開展抗美援朝精神宣傳,走訪慰問革命老兵,積極投身地方政府的各類文化活動中,盡其所能地提供多種服務。去年9月28日晚,富平縣委、縣政府主辦的“同心慶華誕 奮進新征程——富平縣慶祝新中國成立71周年文藝晚會”精彩上演。為了配合相關部門籌備好這項重要的節慶活動,四名研支團成員志願服務三天時間,他們是組織組,他們又是秘書組,他們還是會務組,場上場下都是他們奔波的身影,以高水準、高品質的服務打響聊大研支團的品牌。國慶期間,四個年輕人更是犧牲休息時間,到“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習仲勳紀念館和淡村故居,開展了為期八天的志願服務。他們像幾隻勤勞的小蜜蜂,為前來參觀的遊客指路,提供免費的純淨水,幫助從業人員維持現場秩序,給老人推扶輪椅等,不僅緩解了景區的用人壓力,也保障了文明有序的旅遊秩序,而他們身上佩帶的聊大校徽,也跟随着他們忙碌的身影在人群中熠熠生輝。

劉瑤瑤是一個孤兒,幾個月大時,父母去世,是奶奶撫養她長大。現在的她就讀于蓮湖中學的初一年級,性格很内向,不愛說話。通過富平縣一個愛心人士組建的青年志願者協會,李錦娜認識劉瑤瑤之後,就經常利用周六周日為她輔導作業,陪她一起出去聽講座,看風景,感受世間美好。慢慢地,瑤瑤性格開朗了一些,願意和人交流了,偶爾還會開個玩笑。出去玩的時候,她開始習慣挎着李錦娜的胳膊,或者拉着李錦娜的手,兩個人像姐妹一樣。

腦癱患兒劉雨鑫,無法正常行走,更無法接受學校的教育,智力僅相當于兩三歲幼兒。研支團成員主動承擔其幫扶工作,每兩至三周便前往患兒家中進行教學輔導,從識圖、識字到思維的拓展,每次都能看到他的點滴變化。

半年以來,研支團成員多次走出學校,走進家庭,為需要幫助的孩子上門送教、送慰問品,與學生家長促膝交談,幫助他們樹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改變不好的教育方式,支援孩子讀書學習;同時,通過向孩子的父母宣講國家對貧困戶的幫扶政策,讓他們先從思想上樹立擺脫貧困的信心,主動探索屬于自己的脫貧緻富途徑。他們還積極協助所在學校對需要幫扶的困難學生建檔立卡,密切關注留守兒童群體,留意其心理動向,及時進行心理疏導。

“聊來信往 圓夢微心願”是他們聯合母校聊城大學共同開展的一項救助活動。讓那些需要幫助的孩子與聊城大學的大哥哥大姐姐互相通信,表明自己的一個小心願。大哥哥大姐姐不光能幫助他們實作這個心願,還會和他們建立一對一的長期幫扶關系,讓社會關愛、人性溫暖像陽光一樣照亮孩子們的心房。一個書包、一雙鞋子、一件羽絨服,“愛心雖小,但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微愛心煥發起孩子前進的動力。”這是研支團的共同心願。他們的勤勉心、他們的創造力,他們的奉獻行,他們的慈善舉,點點滴滴都讓周圍的老師、家長和群衆看在眼裡,贊在心裡。

支教一年,自教一生,他們在成長

人們經常說,大學時代是人生的黃金歲月。研究所學生的歲月顯然更加寶貴,因為在學業發展和人生規劃上,研究所學生的發展方向更加明晰、更加成熟。在一生最好的歲月,聊城大學研支團的同學們,為什麼會選擇暫停學業去西部支教?每一個支教生似乎都會被無數次問到這個問題。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身為師範生,我對教師培植祖國花朵的工作充滿無限憧憬。”有教師情節的馬甯,大學期間就在聊城貧困農村支教過兩次,時間長達五個月。當研究所學生支教團招募令下達的時候,她毫不猶豫就報了名:“我想教師資源相對匮乏的西部地區應該更需要我,更能鍛煉我,也更有意義” 。

李錦娜是四個人中唯一一個該讀研三的“學姐”,她推遲一年畢業也要來支教,背後還有個美好的愛情故事。大學的時候,李錦娜的男朋友,懷着一顆奉獻的心,在大三應征入伍,兩年後又傳回學校繼續學習,2020年正好也畢業。“趁現在年輕就要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為祖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這是男朋友經常跟她說的話。結果兩個人一個報名“西部計劃”去新疆志願服務,一個報名研支團來到富平。這真是志同而道合、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或許是内心的責任,或許是青春的夢想,也或許是某一個令人感動的瞬間和畫面早就在心中播下了志願服務的種子,很多同學說不清具體是什麼原因,但他們都認同這樣幾句話:“人的一生隻有一次青春。現在,青春就是用來奮鬥的;将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 “用一年不長的時間,做一件終身難忘的事”。于是,他們懷着一個純粹的心,堅定的選擇、勇敢的出發了。

奉獻的青春格外美麗。四個年輕人,用實幹創新,展現出聊大人的精神氣質;用擔當奉獻,描繪出厚重的人生底色:青春無悔!奉獻無悔!支教無悔!(叢芳瑤)

來源: 光明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