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7号,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搭乘神舟十二号飛船入駐天宮空間站,在軌飛行90天,完成了我國空間站長時間駐留宇航員的任務。

太空是微重力、弱場、高輻射的地方。短時間停留太空可能并不是會身體造成顯著影響,但是長達三個月的時間勢必對身體造成較大影響。
第一個影響就是骨骼疏松。因為沒有引力的作用,骨骼生在會是發散性的。
在空間站上,由于是微重力環境,人體體液會出現倒流現象。是以要加強鍛煉才能彌補失去重力帶來的惡劣影響。
這是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剛出發的樣子
而這是三名宇航員在空間站生活了一段時間的樣子。
乍一眼一看,還以為空間站夥食太好了,各個都長胖了。其實這就是微重力浮腫的現象。因為身體沒有受到自上而下的重力影響,細胞組織或多或少會向四周發散起來。是以整個人看起來就好像發胖了。
為什麼宇航員回到地球後依舊要隔離,難道外太空也有新冠?
其實宇航員回到地球隔離叫醫學隔離,并不是因為新冠,這是常态隔離。
我國的宇航員明天就要回來了,回來之後需要進行首先進行14天的醫學隔離,然後再進行20-30天的醫學療養,最後再來個3個月身體恢複療養。
因為長時間适應太空環境,第一個影響就是肌肉萎縮,回到地球站不起來,就像此前的宇航員一樣,剛回到地球還需要座椅擡着,這可不是給予宇航員高貴的榮耀,而是你不擡着宇航員,他可能站都站不起,更何況自己走路。
王亞平曾搭乘神舟10号入駐天宮一号才15天,回來站立都有問題,更何況這次我國三名宇航員在外太空生活3個月之久。
其次,長時間的太空生活會導緻體質虛弱,需要醫學調養。
最關鍵的是防止宇航員從太空中帶回的病毒肆虐地球。
14天的醫學隔離恰好和新冠的隔離天數一樣,是以會讓人誤以為是因為新冠隔離。其實并不是,新冠病毒還沒有厲害到能在太空存活。這次隔離是防止太空病毒。
<h1 class="pgc-h-arrow-right">外太空不是真空嗎?為什麼會有病毒</h1>
完全的宇宙空間,病毒和細菌是不能存活的,畢竟宇宙的高輻射和各種射線會導緻所有基因堿基對失活。
首先國際太空站的高度也就是400公裡。我國的空間站略高一點,大概在400-450公裡的高度。這樣的高度并不是完全真空,其還有稀薄的空氣,這樣的高度是可以讓微生物存活的。
2013年的,歐洲宇航員還曾經把水熊蟲帶到外太空,讓它們在缺氧,失重,高輻射的外太空足足暴露了10天。
結果水熊蟲照樣活的好好的,而且繁育後代沒有影響。
能在外太空生活的病毒,基本上都變異過,它們能在太空承受惡劣的環境,一旦回到地球表面這樣的溫柔鄉豈不是成為霸主。這對人類還是是極大的危害。是以宇航員都要隔離14天觀察,防止太空病毒影響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