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生的逃亡之路,隻為活着

人生的逃亡之路,隻為活着

“在巨大的崩潰中,我們的脆弱與堅強都遠超自己的想象。”

曆史的車輪将它行進途中的障礙碾壓得粉碎,每一個滾滾洪流中的人在大時代的腳下都是極其渺小且微不足道的。人們在經曆絕望也在絕望找尋希望,這是堅持也是現實。面對絕境避無可避的時候隻能抗争,生與死往往隻在一線之間。

當代著名法國作家皮耶爾•勒邁特的作品《悲傷之鏡》向我們呈現了二次世界大戰法蘭西社會的曆史畫卷。在以大曆史背景為前提小人物之間的生死離合,愈發的能夠讓人感受到切膚之痛。作為勒邁特“天上再見三部曲”的收官之作,《悲傷之鏡》這部作品讓我們看到人性真實的一面,讓我們感受那絕境之中的苦難和希望。

《悲傷之鏡》的故事發生在1940年,這個年份對于法國人民來講是悲苦的,且無法回避的。同年6月德國軍隊大規模入侵法國,法國軍隊在短暫接觸後一潰千裡。也就是這一年法國千萬人逃亡在路上。本書的主人公露易絲是一個有着自己想法的一個姑娘,她三十多歲一直未婚卻一直想要一個孩子,因為想要一個孩子她做出了各種讓人不可思議的舉動。由于生活的壓力偶然的一天餐廳裡的一名常客向她提出了一個要求,想看一眼她的luo體,金錢的數額她提。她在經曆一系列的掙紮後同意了這名客人的要求,但正當她們完成交易之時,那人卻在自己面前自殺身亡。

“露易絲渾身是血、赤身裸體地奔跑在巴黎大街上,也沖進了一個瘋狂的曆史性時刻。”

時代的滾滾洪流會淹沒一切,一直孤苦無依的露易絲也在偶然情況下得知自己還有一位未曾謀面的哥哥,由于受到當時大環境的影響,她跌跌撞撞的沖進逃難的人群踏上了她的尋親之路。在上千萬人逃亡的路上,在這條無頭無尾的漫長隊伍裡,所有的可能的不可能的都在發生着,現實是無比殘酷的。在逃亡的路上露易絲收養了三個孩子,她在苦難面前最終選擇帶着三個孩子一起出發。可以說是三個孩子帶給了露易絲強烈的求生欲望,三個孩子看似累贅,卻給了她活下去的勇氣。逃亡路上的一張張臉是真實的衆生相,也是人間的悲傷之鏡,苦難與希望都在沉默之中。

戰争帶給所有人的是悲苦也是無奈,在絕境之中人性裡的善與惡,卑劣與良知、冷漠與無情都展現的淋漓盡緻。身處戰争之中的拉烏爾和加布裡埃爾的經曆也真是的反映了戰争的殘酷。在作者皮耶爾•勒邁特的筆下我們可以看到故事在不斷的發展,所有人都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艱難的活着,身處亂世随波逐流中掙紮抗争。拉烏爾一直在證明自己的存在,從小如是成年後亦如是,時代造就了他的人生經曆,更像是一場宿命。生活依然在繼續,一切都隻為活着。

在這本《悲傷之鏡》中我們可以看到所有的一切都不是一成不變,在戰争面前所有人追求的目的就是活下去。戰亂紛飛的年代,我們的脆弱與堅強都遠超自己的想象。在人生的逃亡之路上苦難與希望時刻在切換,而人們追求的隻是活着。